分享

92.香薷散

 昼三夜二205 2018-09-15

92.香薷散

 

香薷散方

香薷(去土)一斤,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

上为粗末,每三钱,水一盖,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浮,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

方用香薷发散利湿,厚朴化湿和胃,扁豆消暑和脾,共同发挥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作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出的这首方,药仅三味,看似平淡无奇,却具有三大临床特点。

第一,用途无法取代。暑之为病,多见发热心烦,面赤气粗,口渴汗多,头痛尿赤等症,临床以白虎加人参汤、清暑益气汤等治疗。而暑病尚有另一种极为常见的类型,即内伏暑气,而外为风寒所闭之闭暑证,表现为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心烦口渴,无汗脘闷,脉浮,舌红苔黄腻等,该证缘于暑热之时,静而得之。或久居空调房,或汗出而电扇猛吹,或嗜食瓜果,或暴进冷饮,以致暑湿为寒邪所遏,寒束于表,皮毛闭塞。闭暑证属暑病而非暑入阳明,感寒邪而系暑湿兼寒。这种清泄不可,发汗解表不能之证,为香薷散所正治。不仅如此,对于这种证型,可以说除它之外,没有任何方可以取代。

第二,具母方性质。所谓母方,即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可变生出多方的方剂。这种变生,随之也更为具体地针对了母方证的病情变化。如香薷散证,见到热渴明显者,加黄连清暑,名四味香薷饮;减去扁豆,名黄连香薷饮,用治湿盛于胃;腹胀明显,兼见便稀下利者,去黄连,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若中气虚弱,汗出甚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陈皮、木瓜,名十物香薷饮;若面赤口渴,无汗恶寒,形似伤寒的暑温证,宜香薷散去扁豆,加银花、连翘、鲜扁豆花,名新加香薷饮。

第三,高度的时限性。本方仅用于暑夏季节,春秋冬时从不使用。

三大特点都与本方君药香薷紧密相关。方书都把香薷称为夏日之麻黄,意思是都用以发汗解表,只是夏日阳气盛而腠理开,即使寒邪束表,也不能用性峻之麻黄,只能用香薷。这样说来,香薷与麻黄只是性峻与缓的关系,而这解释不了麻黄四季可用,香薷独宜于夏。况且与香薷一样,同具辛温解表而力逊于麻黄之药多矣,如荆芥、紫苏、防风、羌活等,但它们都四时可用,而为何香薷独只用于暑日?答案只有一个,香薷是祛暑专药。

香薷味辛,性微温,无毒。有彻上彻下之功,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抟结之阳邪得解;解表而发越阳气,能使为阴邪所遏之阳气透达,头痛、发热、烦躁、口渴得除化湿而利水,能使腹痛腹泻呕吐诸症得止,小便赤涩得以通利。凡此,无不反映香薷直入阳明、太阴暑邪为害之肺胃二经,直接针对暑邪致病,热与湿甚等根本特点。因此,称它为治暑圣药绝不过誉,而明确它的这一药性本质,是用好香薷散及其演变方之关键。

 

◎病案举例

杨某,男,37岁。夏日炎热,赶写材料,挥汗不止,乃以电扇猛吹,集中精力书写,长达三四个小时。当夜感头痛身疼,咳嗽,次日以“上感”输液,经治三日不效。来诊时头身痛而恶寒无汗,心中呕恶感,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数。诊为闭暑证,处以香薷散加味:

香薷15g,生扁豆30g,厚朴30g,苍术10g紫苏12g,桔梗12g,藿香梗12g,滑石30g,生甘草10g。

水煎,日1剂。

服完2剂来诊。云服药当晚,全身微微汗出,一觉醒来,顿觉头身轻松,次日呕恶消失,溲渐清长。惟大便四日未排,尚咳嗽,痰出不爽,上方加用瓜萎仁20g、浙贝15g、枇杷叶12g。服完3剂,诸症悉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