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还是拿最低档工资,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缺乏动力。"也许描述过于夸张,但确实是老师亲口所说。在物价飞涨的现在,教师也需要养家糊口的。
好多年评不上职称,相应的职称工资多年未涨,老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不仅对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教师的负面情绪。
参评特累心
“学校多年来根本就没有高级职称的晋级名额,七八年只给了一个指标,比上个世纪70年代买自行车还难,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机会。”这就是部分学校的真实写照。
确实,按照核岗定编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师人数,结合高级、中级职称的比例下达评审指标,虽然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无需学校去争取额外的名额,但是由于有的学校高级和中级职称已经满岗,所以很自然的就没有晋升的名额,按照目前的岗位状况,只能等到退休一名高级或中级职称的教师后才能递补。
而且,职称评聘具体过程也有不少问题。每次晋级标准都在变,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让老师疲于应对,试想面对激烈的竞争,老师们都把心思花费在职评的每一个环节上,那么哪还有心教学啊!
落评更灰心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更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精力,执着于教育。若只因名额原因使得教师落评,这是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打击。
不仅如此,职称评审中,论文和课题成为老师比较敏感的话题。论文,是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得与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有的教师为了得到高分,甚至找人代写。这对于职称评审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
别的国家是什么样的?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虽然老师的职务也分不同级别,包括普通教师、教师主任、助理校长、校长等,不过在职称方面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学校里面要获得更高职位的话,越长的教学经验机会也就越多。从工资收入水平来看,十年间涨幅达45%。
★德国
在德国,想要成为一位教师,要经历严格的考试,不过如果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公务员的一切待遇包括工资在内。
我们不妨大胆的设想一下:
如果可以让教师在没有获得职称的时间里,在薪资水平上与相应职称级别的教师达到同一水平线的话(满足了其他的一些教育教学标准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让教师对于教学有更大的干劲,更加热爱教育这件事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