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之兄 | 情绪需要管理吗?(父母情绪管理心学第一讲录音整理稿1)

 Richard_X 2018-09-15

这是静之兄第676篇原创,累计原创115万字


深圳图书馆戴女士:

   我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今天我们很有幸,请到罗老师给大家来讲这个课程。这个课程是罗老师专程从江西赶过来给大家讲,他发心做公益,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分享出来,服务给社会,这都是大家的福分,让大家有缘聚到一起学习,在座肯定也有很多是罗老师的粉丝。这个家长课堂我们会持续开,现在是每个月一场,等到将来机缘成熟时候,我们可能会把课程安排多一点。大家可以关注深圳图书馆公众号,了解下一次课程是在什么时候。这个课程真是非常值得,我第一次去听罗老师讲课,他讲了四个小时,我们坐在下面听得都要饿坏了,他在上面讲得也是饿坏了,但是所有的人都中午不休息,要求他一直讲下来。今天他只讲了两个小时,其实他的课程还没有展开来,在我们将来的课程里,他会把他的学习心得慢慢的剖析下来。其实,我也是一个家长,在座的都是家长,根据我自己的心得,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说学了这个课程之后,要去让孩子改变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改变自己。这是我跟罗老师学习和做朋友之后,有这么一个心得,跟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正文)


我前天从江西上饶开车往深圳赶,开了大概一千多公里。大家猜一猜,是上饶的天气更热,还是深圳的?江西更热。为什么呢?江西更北边呀?因为这里有海。江西上饶是内陆,那再往里走,去到西藏,哪里更热呢?所以,应该不是内陆还是沿海。再从地理上来讲,深圳属于南方,南方是不是离赤道更近一点?似乎是,对吗?南方更热一点,似乎是正常的,北方离赤道更远,应该更凉快一点。但是,我昨天开车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在上饶气温36度37度,一到深圳凉爽,31度,连空调都不同开,非常舒服。曾经有一个笑话,广州非洲人比较多,一到夏天,非洲人都要回去,为什么呢?避暑去了。我们的情绪跟天气一样,无法预测,因为你通过理性去分析,始终很难抓住 它的根本 面目。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困难,情绪就像天气, 时高时低,有时下雨,有时天晴,很难去把握,很难去琢磨,但是呢,情绪又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影响一辈子,怎么办呢,尽管这么难,我们还是要去试图找到它的规律,就像我们天气预报一样,我们明知天气预报有多少是准的呢?最后准不准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只要有90% 80%甚至有70%发挥作用,也能帮助我们。情绪比较复杂,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另一部分是过度的,这在后面会讲到。

今天的课程是父母情绪管理心学的第一讲,总体有12讲。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新词,叫管理心学,了解过阳明心学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这跟阳明心学有关系。换言之,是用阳明心学的智慧,来帮我们解决情绪的问题。阳明心学研究的是什么?有句话是,心即道,用听得懂的语言来说,就是,心对于天理,对于道,我们天生就自知的,你不用去外面寻找这些道理,只要保证自己内心的纯正,规律自现。保证自己内心的纯正,就是去人欲存天理。如何去人欲存天理呢?人欲,不是说人的所有欲望都要去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是人了。我们最起码会有基本欲求,吃饭睡觉生气开心,这一切都是人的正常欲望,这是去不掉的。从这点来讲,我们要分清,什么是该去掉的。我们要去掉的人欲,跟天理是不并存的,也即当你有了欲望之后,你认识客观的规律就会非常难。有句话讲,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的智商为零。比如说孩子考试,当他很紧张时,考试就容易失常,一些平常看起来很简单的题,他也不会做,这就是情绪控制了他,情绪影响了他。对于心学来讲,它研究的是如何去掉你过多的、过份的情绪,使你的内心能纯明,使你能很方便的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什么事情也就比较容易成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12岁的小女孩小Y的心理话。她说:“爸爸妈妈,你们可以原谅我适当的发发脾气吗?”这是我们刚刚结束的心学夏令营的一个孩子,经过21天的夏令营学习,在结营总结时她写到的,我把它摘录了下来。她说,在21天里我学会了如何管理情绪,我对情绪的认识是,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但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它,可以发泄但要适量,也可以向一个合适的人适当的倒一倒苦水。她能有这一点认识,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这对于一个12岁的小女孩来讲,她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她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反应了两点问题,第一点,她说“小时候,每次发脾气,所有亲人都会大声的告诉我这是不对的”,这说明,她的父母认为有情绪是错误的。大家同意吗?第二个问题是,她要学着去控制情绪。所以她的情绪往往憋在心里,几乎不会发泄,常常是生气着就不生气了,也没当回事了,但是呢,不把它当回事,这恰恰是一件大事!她的情绪一直积压在心里,无处发泄,就像火山一样,一直压,压到有一天一定会爆发出来,就会出事。小Y的性格特点是很文静,戴眼镜,很温柔,平时内秀,不太说话,多愁善感。但时不时她又会做出一些让你感觉很奇怪的事情。这就是情绪压抑的一种症状。通过21天的夏令营,她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内心打开了很多,跟同学的互动交往也更多了。情绪管理,管理好了,对于她本人来讲,就是非常大的帮助,没管理好,就会影响她个人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幸福。

 

从小Y的问题出发,接下来,我们今天主要讲6点:第一,情绪需要管理,我们需要厘清关于情绪的三种观点;第二,我们父母经常误闯的四大情绪误区,最容易犯的情绪错误;第三,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情绪,好的情绪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坏的情绪也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第五点,导入正确的情绪观,不迎不拒,顺其自然;第六点,父母情绪管理心学,这是我们整个12讲的一个总领。

 

  

一、情绪需要管理吗?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情绪需要管理吗?有三个观点,需要、不需要、第三是看情况。大家认为是需要还是不需要?还是看情况?似乎都有道理,对吗?

观点一:需要。

我们认为需要,因为谁也不喜欢一个情绪化的人,对吗?有没有谁喜欢一个情绪化的人?没有吗?错!肯定有人喜欢呀!如果没有人喜欢,就不会有人用情绪来表达他的主张。就像市场上买卖一样,有卖肯定有买的。但是,这是不是你喜欢的呢?有句话讲,一根火柴 可以烧掉一幢房子,一个小情绪如果没有被满足的话,那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历史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难道他是真正为了美色吗?作为一个大将军,他缺美色吗?他不缺,但是他缺这口气,这口气他咽不下去,所以他宁可把关打开,把清军引入来,帮他报这个仇。但是外人不知道,就直接讲他是因为美色。

观点二:不需要。

有同意不需要的吗?没有?都需要管理吗?这也是一个误区。有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前面讲过,情绪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的需求,作为正常的人,都有的正常需要正常欲望。历史上的腐儒,他们的观点是要把基本的欲望也去掉,那他能不能餐风饮露?不能,他还要吃、还要穿、还要住,所以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认为不需要管理,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情绪,用王阳明的话来讲,它是良知的流行,也就是说,情绪,七情,无外乎良知,七情是我们作为人一种自然的反应,只要不过量不过分不过烈,就让他自然的来自然的去,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去试图管理它控制它。刚才小Y前半部分讲了她的收获,收获里她有一点没有太搞清楚,她用了“控制”这个词,控制与管理实际上不同的,大家能分清里面的区别吗?控制,多少带有点不情愿,对吗?管理呢,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我想做这个事。当你是个奴隶的时候,你走在上班的路上,你会开心吗?一定不开心!小Y她在内心里虽然可以把情绪控制住,但内心照样是压抑,就是说她最多可以治标,但治不了本。但是“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是主动积极去做,无论好坏,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因为她是当自己的主人。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父母为他做那么多,服务那么多,他还不满意,我们哪怕把他当上帝,他也不满意,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这不是他能做主的!人的一辈子,最终不就是想获得一个自由吗?什么是自由?就是自己能作主。所以,第二个,不需要,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足的部分。

观点三:看情况。

第三种,看情况。当需要的时候就管理一下,当不需要的时候,就让他自然的来和去,这是对于情绪的一种观点。这个观点大家都比较认同,对吗?对于情绪,当我们有为的时候,一个是控制,一个是管理,一个是致中和。什么是致中和。中,实际上是来自《中庸》里的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当情绪未发出来的时候,这是处在中和中庸的位置,“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情绪要随着天则随着自然规律发出来的,这才符合自然之道,这就是情绪管理的最高目标。当需要管理的时候,你就去管理它,不需要管理时,你就给他一个空间,这对我们父母与孩子互动非常重要。

王阳明曾经讲过,“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 我们虽然从原理上分析,情绪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符合人的基本需求,另一部分是超过或是不及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绝大部分情绪都是过多过份的。我们讲的管理情绪,就是针对这部分过多过份的部分所讲的,这是王阳明讲的一个观点。对于心学来讲,去人欲,人欲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就是情绪。我们把情绪管理好了,把偏离事务规律、影响我们认识事物规律的这些私欲解决了,我们就回到了自由之道上来,也就回到事物规律上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心学来管理情绪的重要原因。

对于情绪的管理,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学过之后就会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越学越乱。市面上关于情绪管理的书籍非常多,相信在座各位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的也会买很多来看,但是大家可能也会感觉,看得越多越不知道怎么做,有没有这种情况?(观众:有。)是的。第二种情况是,书里面谈到具体的技术,具体的做法,当你拿来用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会觉得没有效果。为什么书上写得很有道理,但是具体到自己,要不,用不出来?要不,用了之后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索性我也就不看这些书了,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想必也是有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些书都错了?不是的,但是这些书写的具体的技术和方法,都是针对特定的事和特定的案例,当你的环境、事件、人变化了,具体的做法都要变,如果你僵化的拿来指导我们去做,效果肯定不好。毛主席说过,万事要实事求事,也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我们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那看再多的书,也最多只是嘴巴讲得更多,对自己本身有没有帮助,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未完待续......)



去年今日文章:《教育孩子,先把“去吃饭”练好再说......》





           静之兄,专注传习阳明心学

       

                   建议通过意念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