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物都不知晓道路 【原文】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跂1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授而不益贫;旋县而不可究,纤微而不可勤2;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斵3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忽4兮恍兮,不可为象兮;恍兮忽兮,用不屈兮;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悦仰兮。 【译文】那至高无上的道,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造就万物而成具体形象却不自为主宰。各种奔走、飞翔、蠕动、爬行的动物靠道路而生存,但都不知这是道路的发展规律;因道而死,但都不知怨恨道。而因道得利者也不赞誉道,用道失败者也不非议道;也不因收聚蓄积而富上加富、布施他人而越益贫穷;(这些“道”理)极其细微而无法探究,极其纤细而难以穷尽。累积它也不变高,堕减它也不会低;增益它也不见多,损减它也不会少;砍削它也不变薄,伤害它也不会残;开凿它也不见深,填充它也不见浅。惚惚恍恍,难见形象;恍恍惚惚,功能无限;幽幽冥冥,感应无形;深邃混洞,运动不虚;随刚柔卷缩和舒展,和阴阳俯伏和仰升。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万物都不知晓道路,万物都不知晓它们走的是什么道路,只有我们人类,才知晓我们走的是什么道路,可是我们虽然知晓我走的是什么道路,我们也是惚惚恍恍,难见形象;恍恍惚惚,功能无限;幽幽冥冥,感应无形;深邃混洞,运动不虚;随刚柔卷缩和舒展,和阴阳俯伏和仰升。 —————————————————— 【注释】1.跂:(qi气)《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庄子·德充符》:“闉跂支离无脣说卫灵公。”《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荀子·非十二子》:“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史记·高祖纪》:“日夜跂而望归。”《集韵·纸韵》:“企,举踵也,假借为跂。”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跂,假借为企。”这里用为盼望,向往,企求之意。 2.勤:(qín琴)《书·康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君其不勤民。”《吕氏春秋·不广》:“勤天子之难。”《国语·晋语》:“秦人勤我也。”这里用为帮助之意。 3.斵:(zhuó捉)古同“斫”。用刀、斧等砍劈。《淮南子·原道训》:“斵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 4.忽:(hū呼)古通“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文子·道原》:“忽兮怳兮,不可为象兮。”《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