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虚证 (1)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金实良) (1)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 (2)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5、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若肝郁肾虚,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治宜补肾疏肝调经,方用定经汤) 3、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证: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2、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田七 (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3、血热型 (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急症处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崩,以防厥脱 九、闭经 1、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证: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证: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6、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十、痛经 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阳虚内寒证: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证: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2、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 3、胃虚痰滞证:健胃祛痰,活血止痛-——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 十二、经行头痛 1、肝火证:清热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3、痰湿中阻证: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参 4、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十三、经行感冒 1、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3、邪入少阳证: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1、血虚证: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证: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证: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证: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十七、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证: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证:滋阴养肺——顺经汤或加味麦门冬汤 十八、经行口糜(助理不要求) 1、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或上下相资汤 2、胃热薰蒸证:清胃泻热——凉膈散 十九、经行风疹块(助理不要求) 1、血虚证:养血祛风——当归饮子 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二十、经行发热(助理不要求) 1、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芩地丹四物汤 2、血气虚弱证:补益气血,甘温除湿——补中益气汤 3、瘀热瘀阻证: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1、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 2、肝经郁热证:清肝泄热,解郁安神——丹栀逍遥散酌加川楝子、生龙齿、代赭石 3、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2、肾阳虚证: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 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二十三、经断复来(助理不要求) 1、脾虚肝郁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 3、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 4、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益阴煎 5、湿毒瘀结证:利湿解毒,化瘀散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 二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助理不要求) 1、肾精亏虚证:补肾填精益髓——左归丸 2、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补肾强筋——知柏地黄丸 3、阴阳两虚证:补肾壮阳,益髓健骨——二仙汤加菟丝子 4、脾肾两虚证:益肾健脾——大补元煎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5、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 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方见崩漏)+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景岳全书》+丹参、桃仁、牛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