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根据制造方法,结合茶叶品质特点,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1) 基本茶类:由鲜叶经过加工制成的成品茶。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类,红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白茶类和黑茶类。 2) 再加工茶类:用基本茶类中的茶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产品。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罐装茶,药用保健茶和造型工艺茶等。 本文仅简单介绍6大基本茶类,内容书籍整理。 基本茶类:绿茶类,红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白茶类和黑茶类 1. 绿茶类: a- 绿茶是不发酵茶 b- 绿茶工艺:杀青,揉捻,干燥 c- 绿茶品质特点:绿叶、绿汤 d- 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四种: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利用高温锅炒杀青和锅炒干燥的绿茶 如外销绿茶中的眉茶、珠茶等,内销绿茶中的龙井茶、碧螺春、大方、炒青茶等 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然后烘干的绿茶 如浙烘青、滇烘青、徽烘青(一般作为窨制花茶的原料茶),另如黄山毛峰,云南毛峰,太平猴魁,庐山云雾等 晒青绿茶 晒青绿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以后,用日光晒干的绿茶 如滇青、陕青、川青、黔青、桂青等主要用作加工紧压茶的原料 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具有“色绿、汤绿、叶绿”的三绿特点,产于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 如雨露、煎茶、恩施的蒸青茶 2. 红茶类: a- 红茶是全发酵类茶 b- 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艺过程,茶汤和叶底都呈红色 c- 红茶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又分为3种: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 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加工精细,成品分为正茶与副茶 正茶以产地命名,分列级别,如祁红工夫,闽红工夫,滇红工夫,川红工夫,浮红工夫(江西浮梁),越红工夫(绍兴)等 副茶包括:碎茶、片茶和末茶 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叶形较工夫红茶粗大、松散,具有特殊的松烟香 产于福建武夷山市星村乡桐木关的小种红茶称正山小种 福建其他地方将粗大的工夫红茶,用松木烟熏称“烟小种” 红碎茶 红碎茶:鲜叶经过萎凋后,用机器揉切成颗粒形碎茶,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 红碎茶是国际规格的商品茶 红碎茶特点是,冲泡时茶汁浸出快,浸出量大,滋味浓强(浓强鲜) 红碎茶,以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用大叶种为原料加工的红碎茶,品质最好 (图片网络来源,侵删) 3. 青茶类 a- 青茶又称乌龙茶,系半发酵茶类 b- 基本加工工艺流程: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c- 青茶的品质特点: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 d- 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内质汤色清澈金黄,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呈绿叶红镶边 e- 青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f- 青茶主要有五种,武夷岩茶,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青茶,台湾青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福建武夷山特产,因其茶树生长在岩上的土壤中,故名岩茶 武夷岩茶又分:特种岩茶和一般岩茶 特种岩茶:水仙,大红袍,铁罗汉,乌龙等 一般岩茶:单从奇种,奇种,名种等 闽北青茶 闽北青茶,产地以福建武夷山,建瓯为中心 品种有水仙,乌龙等 闽北青茶外形:条索形,褐绿色 闽南青茶 闽南青茶,产地以福建安溪为中心, 以茶树品种命名,如铁观音,毛蟹,黄金桂,本山等 闽南青茶外形:颗粒形,青绿色 广东青茶 广东青茶,产地以广东饶平,丰顺为中心 品种有水仙,凤凰单丛等 台湾青茶 台湾青茶,产区分布在台湾,台北,新竹,南投等县 品种有乌龙,东方美人,包种等 4. 黄茶类 a- 黄茶是轻发酵茶类 b- 黄茶工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c- 黄茶品质:黄汤黄叶 d- 黄茶由于鲜叶和制法不同,品质茶艺较大 芽茶类:鲜叶细嫩,君山银针、温州黄汤、霍山黄芽、皖西黄小茶 叶茶类:鲜叶粗老,大枝大叶,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5. 白茶类 a- 白茶是轻发酵茶类 b- 白茶工艺:萎凋,晾干或烘干 c- 福建特产 d- 外表披满白色茸毛,呈白色隐绿,故名白茶 e- 白茶由于只经过萎凋,晾干或烘干两个过程,故很好的保持了茶叶原型 f- 品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g- 白茶性清凉,清热退火,有治病效果 6. 黑茶类 a- 黑茶是后发酵茶类 b- 黑茶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c- 我国边疆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 d- 黑茶外形: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 e- 主要用作紧压茶原料,如安化黑茶,四川边茶,普洱茶,六堡茶,湖北老青砖等 上述六大茶类依据发酵程度排列:绿茶 以上内容仅做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