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是阅读,又何必在意形式呢?

 江山携手 2018-09-17

只要是阅读,又何必在意形式呢?

对于“国人不读书”的错觉,恐怕不仅来自于“扎堆玩手机”这种社会现象,还有传统出版业式微,实体书店不景气,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这些综合因素,而“注重纸质阅读而轻视其他阅读”的思维定式才是产生这种误解的根本。在新形势下,不是拿本纸质书读才叫“阅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特点。我国古代用“学富五车”、“汗牛充栋”这样的成语,来形容藏书多,学问大。如果把古人那五车简牍书,用现在的纸张印刷成纸质书,也就是几本;把这几本书数字化,存储到一个小小的优盘里也只占很小的空间;要是使用云存储,用数据的计量单位“PB”来计算,1PB能够存储总字数约52万多字的《史记》至少10亿部。从竹简到纸张,再从纸张到U盘,从U盘到屏幕——电脑、手机、阅读器……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阅读让读者有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和更便捷的阅读体验。“中国网民最爱读书”这一点就充分说明,阅读介质、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不仅没有弱化阅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阅读。对“阅读”的概念要与时俱进,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变革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出版发行业下滑,但“每天或每周都读书”的人数比例却高达70%,说明数字阅读正在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全民阅读的增长点。在各行各业,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业态和传统模式,但同时也在打破行业间的各种壁垒,从而实现跨界融合,跨界发展,带动产业空前繁荣。目前,人类一年产生的数据就相当于人类进入现代化以前所有历史的总和。100年前的人们一生能阅读50本书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而目前我们每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从这些方面来看,数字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字阅读引领全民阅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应该大力扶持和引导。

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每一次的前行都是进步,都是一些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事物被新的推动时代发展的事物替代,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如此,从工业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亦如此。数字阅读构建了新的阅读模式,让阅读更加普及、更加多元,更加适应个性化需求。打破思维定式,认可数字阅读,促进数字阅读,是发展的态度,更是务实的举措。

无论是在哪个介质上,无处不在的数字阅读,改变的是读者的阅读方式,并没有改变阅读这个本质。只要是阅读,又何必在意形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