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之后,天气渐凉,“秋燥”接踵而来;随之又遇上许多草本植物传粉 ,空气中自然飘浮着大量的粉絮 ,容易诱发过敏性病症。如果机体无法抵抗这些“外邪”,就会导致不适,而鼻子、咽喉和耳朵作为人体的“感受器”,则更容易为“秋燥”所伤。 过敏性鼻炎。中医认为,秋季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脾气虚、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侵入,导致肺失宣降、津液凝滞所致,进而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上通常以补肺、脾、肾为主,达到增强机体抵抗力 、祛风散寒的目的。 日常护理以缓解为主,1.冷水洗脸。打一盆冷水,深憋一口气,将鼻子浸入冷水中,停留5秒钟后离开水面,重复2~3次。冷水洗脸可使鼻部血管收缩,有助缓解鼻堵症状。2.清洗鼻腔。手捧清水或盐水(食盐和水的比例为1:100),轻吸入鼻腔后憋气,停一会儿再使之流出,重复3~5次。洗鼻可增强鼻腔的耐寒能力,同时滋润和清洁鼻腔黏膜。3.做鼻操。用拇指和食指掐住鼻梁,上下揉搓;或按压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缓解鼻部不适。 慢性咽炎。燥邪伤津,人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紊乱、功能失调;人体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减退。这就是为什么一到秋天,不少人会觉得咽喉干燥发痒,好像总有什么东西堵着似的,不时还有呛咳或少量痰液。吸烟的人、用嗓过度者及老人、小孩都是易感人群。 咽喉护理如何做?1.使用加湿器。让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对咽部黏膜、皮肤、毛发有一定的滋润作用。2.适当补充水分。用罗汉果泡茶或饮用蜂蜜水都是不错的选择。3.免饮食辛辣。宜多吃甘润清淡的食物,如梨、山楂、黄瓜、藕等果蔬,以滋阴保津;麦冬、太子参和西洋参煮粥煲汤也可起到润燥作用。 耳部神经病变。秋季冷热交替明显,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一旦到达耳部,还会导致耳部神经的病变,轻则出现耳鸣、眩晕,重则诱发突发性耳聋。老人、慢性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保护耳部健康:1.注意保暖。深秋季节早晚温差较大,出门最好戴上丝巾或帽子,护好头颈,重视保暖。2.适当用食疗方。平时也可在家用三七、黄芪或党参煲粥或汤 ,活血化瘀效果明显。耳、鼻、咽喉3个器官是彼此相通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相互影响。如果出现反复咳嗽 、鼻塞、气喘,应及时就医。 □云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