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碑林】西安有一个碑林

 遥远56 2018-09-18

很多朋友问我碑林路人这个名字的由来,大多时候,我无法一言说尽,也不想草草几句说不明白,所以我大多时候也就说,上网自己查一下啦。

我的名字里面藏着一个难忘的故事,同时,它也是一段美好记忆的开始。

二十岁的时候,我得到这个名字,当时并没有觉得它对我有多么重要,我只是把它深藏在记忆里。年轻的时候,没有写过文章,所以也从来没有用过笔名,当时这个名字只是用来回忆一段往事和一个人。

第一次在网络上写文章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这个沉寂在心底很久的名字,那也是时隔二十年的时间了。很多时候,我会相信缘分,我想拥有碑林路人这个名字也是一种缘吧。在我开始用它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它对于我的意义。

当这个名字跟我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时,我几乎要忘记了我的真实姓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叫我碑林,我也就习惯了自己就是碑林,碑林于我,我于碑林,仿佛被一根线紧紧地连在一起了。每次走近碑林,每次看见那个小时候来来回回走过的那个高高的牌楼,牌楼旁边的古树、和仰头就能看见的城墙,与我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感动。

当你的名字有了具体的意象的时候,你应该是幸福的,最起码你会知道你不是孤独的。不管那棵老树有多老,也不管那城墙已经历了多少风霜,它都在你的生命里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你。

西安人习惯把西安的碑林博物馆简称碑林,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经过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越来越多,收藏有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这样一座碑林,它记载了不同朝代不同人群的历史,而我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渺小的不似一滴水珠。所以,我将自己视为一个过路之人,不管未来还有多么漫长,也不管生命丰硕或者羸弱,我都是一个过路的人,我心怀敬意,但却不留下一片云彩和一个转身的背影,我就是路人,走过碑林这个历史长河的一个过路之人。

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来西安来一定是要去碑林的,因为他们知道西安有一个碑林路人,去了碑林就相当于见到了碑林路人。每次听见这样的话,我都会感动,或许我的名字能为这个城市添加一点温度,或许你们会因为认识碑林路人而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温暖,无论怎样,我都是喜悦的。

既然我的名字已经和碑林紧紧地连在一起了,那我愿意为我心里最神圣的地方做个代言人。今天开始为大家介绍西安的碑林,希望你们会和我一样爱上这里,也希望每一个到西安来游玩的朋友,一定要去碑林看看,这里是这座城市文化最厚重的地方。

西安的碑林在很多人眼里是神秘的,它的神秘在于你如果不走近它,你基本就看不懂它,而你看不懂它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伟大。但你如果走近它,你一定会爱上它,你一旦爱上它,你就会无数次地走近它。它的文化内涵和它的博大精深,是你一辈子也看不完,一辈子也了解不全的。

西安的碑林,就是一部铺开的中国历史长卷,它用最立体的画面告诉了你,所有你走过的路,你的祖先都走过,所有我们经历过的苦难,我们的先辈都曾经历过。

西安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博物馆,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北宋元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90年,为了保存唐朝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建立了这个碑石集中地,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碑林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博物馆本身即为孔庙旧址,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

碑林最著名的应该是它的碑刻,喜欢书法的朋友对这写碑石推崇之至不用我说,碑林最著名的也就是这些馆藏碑石了 。

碑林博物馆珍藏的碑石、碑文中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手笔刻石。还有我们熟知的米芾、蔡京、赵喆、苏轼、赵孟倾、董其昌、林则徐等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迹。

碑林博物馆内真、草、篆、隶、行、楷琳琅满目,真是一座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它不仅为我们留存了大量的书法宝典,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

走近碑林,你就走近了一座用石头刻成的历史长廊,你就走近了一个民族一条血染的生命长河。


碑林著名碑石列表
PART/01

东汉《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以隶书写成,记载东汉曹全镇压黄巾起义。 

晋《司马芳碑》 
唐《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由唐玄宗亲序加注,记载《孝经》中曾参问答。

唐《开成石经碑》,刻于唐文宗太和四年,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写成,有《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汉字和叙利亚文记载景教传入中国的情况。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移入碑林。 
《大唐三藏圣教碑》,唐太宗制文,僧怀仁集字,明代毁于雷火,后经休整,碑中断纹清晰可见

唐《唐广智三藏碑》

唐《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不空和尚碑》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作品。

《淳化阁帖选》,虞世南作品。

《皇甫诞碑》,欧阳询作品。

宋《大观圣作之碑》,碑正文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碑额为蔡京所写。 

元《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

元《刘尚神道碑》

清《张化龙碑》,颂扬明末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张化龙。

清《平利教案碑》

清刻《宋淳化秘阁帖》

石刻
PART/02

唐《昭陵六骏》

宋刻秦《峄山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相传为秦朝宰相李斯以小篆写成,但无史料记载。

《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

作者:碑林路人(微信:beilinluren 公众号:beilin11),陕西西安人,自由写作者,崇尚简单、随性的生活。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和全国教师培训写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文章深受广大朗诵爱好者喜爱并传诵。已出版个人文集《禅花如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