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必须重新认识这位00后戏精

 朱小猪zzy 2018-09-18


表妹个人号「柳飘飘了吗」

第 100 篇推文


不知不觉,表妹已经更了100篇文。


在这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总要(装腔作势)说点东西——


记得刚决定自立时,表哥千叮万嘱。有一条我很困惑——做一个使读者觉得可以聊天的号。


我当时觉得抽象,便问:那你感觉我算不算很好聊的人呢?


表哥:你挺有想法,但得改掉你太过“个性”的东西。


我:这(个性)是缺点吗?


虽然困惑,但还是努力避免。


——没错,你们啰里吧嗦、爱码长文的柳某人,生活中实际是一个“5字少女”。


能眼神传达,就眼神传达;能言简意赅,就以个位数往外蹦字;非原则性问题,从来不耐烦争辩……


于是,也就有了你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的柳飘飘。


喝这杯茶的人觉得我很酷,不喜欢的,则认为我孤傲。偶尔某句话被拍案镀成金句,但也常被扣上故作高深的帽子。


这让表妹常常惶恐,我是这样的人吗?到底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还是“每个人都行走在不被理解的独径”。


解剖自己总是害羞的。


不如借文言志吧。


这位姑娘,最近脑袋也应该挺沉的。


张子枫




事情是这样的。


前两天,张子枫一篇文字采访,被八组挂出来群嘲。

标题:《访问让我很不舒服》。


内容:装逼、小小年纪就卖“曲高和寡”人设、其实肚子里没几两墨水……


短短百余字,罪状累累。


你问表妹看法?


呵呵。


表妹问你。


张子枫算“曲高和寡”吗?


对,她的确算是娱乐圈同侪中特别的一个,像今年,主演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上映13天,票房破3亿。换作其它小花,还不屠榜热搜?


她却安安静静的。


你是喜欢这样的“曲高和寡”,还是喜欢那种买水军、蹭热点,假装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平易近人”。


再问。


张子枫没有墨水吗?


从爱好和阅读来看,涉猎还是蛮广的吧。


对编程感兴趣。行动力也够强,即刻买了一些入门的书籍。



十分想考入考古系。



谈起自己的本职表演,也不言辞匮乏。


一种就是大家所谓的感受派,感受到什么就去这么演

还有一种是他们去演之前会思考,我觉得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好



对,这当然不是什么振聋发聩的至理,但在同辈,难道算草包一个?


至于她被痛批的这篇采访,到底说了什么插科使砌、令人不适的言辞。不好意思,表妹看了。


最被诟病的,是她说“不认为自己是明星,定义自己的身份是拍戏的、一个戏子。” 


原博主认为她自称戏子,是不尊重自己职业、没文化、压根不知道戏子是什么。



作为一个年轻的戏曲爱好者,表妹更exm???


她不懂戏子的意思,所以,你认为“戏子”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心中不带职业歧视色彩的话——


是自称戏子的人看不起戏子,还是听到戏子的人轻视戏子。


今天,每次一有想讽刺的明星,一些网友就集体起哄,戏子、戏子地叫。但讲真,旧社会能红出头的戏子,从苦功、到文化、再到专业、技艺,还真不是一般流量明星和键盘侠能比的。


可能因为过去国内影视剧涉及戏子优伶的题材,过于脸谱化。总是喜欢强调戏子的卑贱、愚昧、痴顽。而对旧时梨园界的真大拿,很少去表现。


——像那句广为流传的“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但戏子当真如此么?


或者说,仅仅“无义”,就能成好戏子么?


我们都很熟悉的四大名旦,不仅“文武昆乱不挡”,对京剧的四功五法、腔韵创建有卓越见识和贡献,更是往来无白丁,交游者多是当世大儒。


梅兰芳、荀慧生是字画皆能;尚小云擅花鸟;程砚秋以楷书见长。


粉丝中更是云集才子名家。


这才是名戏风采!


更何况,张子枫除了说自己是戏子,还说过自己不在乎成名,只想成角儿。


什么意思?


成名的,不一定代表玩意灵;但成角儿的,一定是戏精。



张子枫,是有角儿的潜力的。


成角儿看什么?


一看态度


我要好好演戏

不辜负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



认真对待,不是说说而已,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拍《唐山大地震》时,由于76年地震是夏天,而影片拍摄是冬天,演员们在冰雨污泥中煎熬,多少大人冷得发抖,她小小年纪躺在地上演重伤,动也不动。


新片《快把我哥带走》中饰演的时秒,是一个会骑机车、打拳的率性女子。


于是私下也去苦学,从不会骑车到纵横闹市,从文文静静到拳击高手。



也就不多夸她敬业了,毕竟人家觉得“敬业是最基本的事”,“却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最高标准了”……



一样是“暴击”。


年轻一代,痴长几岁的哥哥姐姐,还状若“甜蜜”地不断给观众“暴击”。


而00后的张子枫,最怕的是作品给自己暴击。


她最怕面瘫。


我只担心

会不会演面瘫

这是我最怕的



为什么她最怕面瘫。


因为童星和非童星的表演状态是不一样的。


童星是靠真,是靠自己状如白纸的纯真,去撑起生动的喜怒哀乐。


非童星则不同。


这时候他(她)有经历了,他(她)知道必须“演”,但往往“演”的人的人生,又超出表演者的人生经验。


技巧就出现了。


你需要想象,也需要把这种想象具象化的能力


张子枫无疑具备这种能力的。


她的“三哭三笑”,已成国片同龄经典。


——可以说是拥有最多“场面”的00后女星了。


一哭《唐山大地震》,当时年仅8岁。


满脸泥污的方登,在黑暗中屏息等待母亲的选择。却只等到三个字“救弟弟”。一滴泪从伤眼滑落,那绝望凄惶委屈的眼神,至今依然心痛。



二哭《我的父亲是板凳》,10岁。


一个鬼点子极多的“小把戏”女孩,努力在乱世纷杂中,用澄澈的眸子分辨善恶人鬼。



三哭《摩登时代》中名叫丢丢,12岁。


一个被丢下的孤苦少女,告别“临时父亲”,眼神中的凄楚与贪恋,很动人了。



至于三笑,也笑得各有不同。


《摩登时代》的聪慧鬼马的小萝莉,是她。



《同桌的你》笑到花儿都开了的初恋脸,是她。



还有令人闻风丧胆、之前表妹贴过一次、后台无数人留言“来个高能预警啊!”“吓得我手机都掉了!”的思诺之笑:


应要求高能预警



早前写吴磊的一篇文中,表妹提过童星出彩,分为三种,有演技的、有天姿的、有眼缘的。


当中,靠长相卖萌的“眼缘派”最容易凋谢。一旦年岁抽长,可爱不再,各种吐槽就找上门了。


天姿派稍持久。


因为这个“姿”不止是萌或可爱,是要给人一种成熟、具象的美感。


但,能跑到最远的,一定是“演技派”。


张子枫就属于这一类。


看他们的戏,无论多大,都是舒服的。


他们或许长得并不十分出众,但透着悟性,因为自小便在剧组来回跑,熟练掌握一些表演技巧。


且因好学,日益精进。


无需溢美,老前辈的点名表扬,说明一切。


《唐山》中两个小演员的戏让我吃惊

尤其是这个演姐姐的

如果她做得不好,这部戏挺不成立的

她演得非常真切,我觉得她是天才



我不知道这个小朋友从哪里来的

会出现这么一个小小艺术家

张子枫无疑是我所合作的小孩中

最具有(表演)天才的一个



冯导和山争哥哥都提到了天才这个词,这或许太绝对,但她的确极具悟性。


哭戏让陶虹笑称有压力——回回都不是用眼药水!



山哥甚至感叹:感觉好像比我那会儿演得好。



不仅会演,还会编。简直一个小小创作型演员。


我们俩演戏吧,有时候就是拍完了

但我俩还接着往下演

没有正词了,就是编

编的还是挺合理的



刘威老师盖章:巨能编一小孩~




但以上两点,不是表妹最欣赏张子枫的原因。


表妹最爱的,是她的心境


何为心境?


一种平静而持久的状态。


比如,今天网络的“心境”,是浮躁的、喧嚣的,断章取义的。


而张子枫恰恰相反。


表妹专门读过那篇采访(《Vogue me》8月刊,全文,一字不漏。


表妹发现,她哪里有装逼啊,这简直是引起极度舒适的宝藏女孩好吗?!


你看。


别人挑对象,她挑闺蜜。


没有闺蜜的原因是:没有遇到合适的。


蛮新奇的一句话,不常见于普通交友。


但其实浮生苦短,与谁为伍,是否投契真的重要。


广交塑料姐妹,每天大把时间花在应付“去哪”“吃啥”“随便”“聊八卦”“喝酒”“讲坏话”“散场”…… 真不如求几个鸿俦鹤侣,共同进步。


认同x1!



还有。


她会推己及人,不喜欢尴尬的安慰。


我不怎么需要别人安慰,能成功安慰到你的,必须三观一致还很理解你。

所以安慰别人前,我就会想,我的出现会不会让她觉得很尴尬。



对于人际相处的看法,简直很赞同x2。


而,说到同龄人对于她做明星的羡慕……


她说:我只是提早开始了,可能也会提早结束。


以后的工作人生,谁也说不好。



引起极度舒适x3!


至此,表妹已经要感谢这次发出质疑的网友了,没有他们,我还真不会想着去搜索了解一下子枫妹妹。


坦白讲,今天网络,到处是“三观”,而这些三观中,十有八九不容侵犯。


你懂啥?我才对。他算什么?


而张子枫的三观,可以说十分柔软了。


用一句话形容,不是武断的傲慢,而是对未知的尊重。


比如,她的戏为什么好。


她喜欢观察生活——


如果你不用显微镜看苍蝇,你就永远不知道它有多恶心。


我放大后,它全身都是毛。


楼下跑马拉松的人,她看。蹲马路玩手机的人,她看。下雨天放学后伞下聊天的女生,她还看。



这种状态,表妹闲时也有过,有个不算高明的体会就是:对于生活的敏感度会提高,静下来后,一切物什显露了它原本、我从未发现的纹理与脉络。


死物也变得鲜活起来。


这对于写作是一种洗涤。


而对于演员,想必收获更益。


虽然有点假文艺的感觉,但我还是要说:

很多人性,在生活里看到时,才是鲜活的。



她还去挤过公交,同样不被理解。


有人说她这是矫情、特别作。


而子枫妹妹真实的想法是:我如果不去挤一次,我一辈子都不知道是啥感觉,所以还是要挤。



她就是突然想那么做,就那么做了。


注意,不是那种以俯视角度去体验生活的,事后又变为光鲜亮丽的精英视角,感叹什么上班族生活不易,但公车素质还需提高之类的狗屁大义……


相反,她说,并未体验到上班族们的心情。


她只是尝试了一件没尝试过的事,满足了好奇心。而早九晚五、忙碌奔波的心情,仍是你们的。


在这辆公交的拥挤中,我们的心情并未交汇,但却可以互相理解。她说: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不够生活化,我是缺失的那个。




在这篇采访中,张子枫其实也不自觉回应那些对她的攻击。


站在局外人角度时,太容易去评价一个人的命运了。

这种下意识脱口而出的东西太不客观。

我常常要避免去做评价,给行为分出一个好坏。



“我常常要避免去做评价,给行为分出一个好坏。”这句话太帅了,而她说的是,这恰恰是我最不希望有的。


她不希望以局外人角度去评价别人。


她不希望脱口而出伤人的东西(不论主观还是客观)。


她更希望,不对好与坏,对与错,过早地设定一个界限,一个标准。


因为认知是需要在不断的体验中被推翻的,而人性,则是应该在一次次了解后,敬畏之。


酷。


说到这。


表妹甚至能想到,当她看见网上那些差评的反应。


或许她会听到后轻轻皱眉:中二病?我本来也不大,可能真的到年纪了吧。


也或许,她只是像对待那些嘲她挤公交的人一样:你说我装,可以理解,不过我不会评价你,因为我不了解。


说到这。


表妹也大概能一点点了解到,表哥为什么说我“不好聊”了。


——大概是怕我无遮无拦的性格冲撞了一些人,得罪了一些人。


但表哥啊。


你自己也不最讨厌那些做作的精致,虚伪的仁义么?


了解很难。


理解更难。


但好在——


我们都想有一双温柔的眼睛。


我们都希望有善解人意的心灵。


没想到我的第一百篇,这么肉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