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回忆有味道,那一定是月饼味

 健康慢走 2018-09-18


圆月、团聚,中秋之夜,几张摇椅、一壶香茶,家人围炉夜话。兴起时,取一盒月饼,分而食之,聊着儿时那些关于中秋的回忆,“品尝”着不同年代的中秋滋味。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记忆、中年的记忆,每个年代的中秋记忆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经历很多年代,但充盈着你的理想和不可缺的记忆的年代可能只有一个。


7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只有到了中秋节,供销社里才有月饼卖,供应量也很少,常常要排老长时间的队才能用粮票买上月饼。当时的月饼里包着瓜子仁、青红丝、芝麻等,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据徐老先生回忆,小时候的他最盼望的不是吃上一顿好饭,而是分到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月饼。那个时代能吃一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五仁月饼”就是令所有人都羡慕的中秋了,一小块五仁月饼,里面包裹着冰糖和青红丝,溢满了各种滋味。


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物质生活已经逐渐富足,中秋佳节,一家人团坐月下,赏月吃饼,便是最幸福的事了。那时候大多数月饼还是青红丝馅的,馅饼的料特别足,质地很硬,一块月饼可以啃半天。而莲蓉、豆沙这样的月饼在当时都算是“奢侈品”,吃得上的人不多。杨女士说,她小时候就吃过几次莲蓉月饼,直到现在,每当中秋临近时,她都会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喷香的莲蓉月饼味。


90年代



“90年代,月饼口味逐渐多了起来,五仁的、草莓的、水蜜桃的、豆沙的、酥皮的,各种口味让人垂涎欲滴。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年代的红色铁盒月饼。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嘴馋偷吃家里的红色铁盒月饼,最后被母亲臭骂了一顿,可依旧是美好的童年记忆,现在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感觉了。”顾女士有些怅然地说道。


现在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阖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无法和父母团聚的人们越来越多。面对三天假期,有的异地学子也无法跟家人团圆。和父亲同席而坐,两盏清茶阔论天下的画面再难得见。


 

没能回家和父母团聚的一大学生在微博上晒出了一组跨越时空的“团圆月饼”照片,以别样的方式与父母“团聚”。两张照片拼在一起,一半是爸妈的牵挂,一半是女儿的思念。



对于每个人来说,月饼都有不同的意义,或甜蜜、或念想、或故事、或欢喜。但是总归而言,对万千中国人来说,月饼是爱是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也是中秋“家”节

团圆是家永恒的话题

在每个值得纪念的节日里

用一份心意一份礼

凝聚情感,凝结回忆


中秋“家”节

即日起至9月30日

凡购买智宇“智能血压仪”

立减99元,还赠送一年欢孝会员

让孝心铭记于心,把爱带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