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天方夜谭吧 2018-09-18

每到秋天,我们都知道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 脑卒中,俗称“中风”,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世界卫生组织用数据“666”来说明脑卒中的发生情况。

第一个6,意思是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会发生脑卒中;

其次,第二个6是说全世界每6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脑卒中而死亡;

最后一个6,意思是每6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因脑卒中而导致永久性残疾。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为何脑卒中的发病和季节因素如此密切?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今天《大医生来了》请来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邹小东博士,请他来讲一下进入秋季,我们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邹小东

为何脑卒中的发病和季节因素如此密切?

脑卒中在春、夏或秋、冬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气候本身是一个诱因。

可以明显看到,冬天发生脑卒中的病人比较多,而且北方的发生几率明显也比南方高很多。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在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春季这段秋冬季节,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比较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

  1. 气温下降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致使血压升高,在原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2. 低气温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小动脉痉挛收缩,也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 血压升高;

  3. 季节性的气温下降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的栓子容易形成而发病;

  4. 某些人群,寒冷可以使其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引发急性炎症,急性炎症通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反应,有可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促使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所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要注意季节交替,气候骤变时的调节与保护。

脑卒中“四高”特点

脑卒中有“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发病率是指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比率。按照我们国家今年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中国已经有1500多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新增加300万。

高复发率:发生过中风的患者,再次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9倍,而每次中风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1年内复发的最多。

高致残率:75%的患者都要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

高死亡率: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日本的3.5倍。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是140多万,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致死原因。

加班会不会增加年轻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是的。这个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涉及到两个概念:过劳和熬夜。

长时间熬夜、不间断地从事大强度体力或脑力劳动是脑卒中发病的诱因。

可以说,过劳和熬夜是两个最直接的导火索。特别是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一方面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和心率的水平,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很容易诱发中风。

邹主任建议年轻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的年轻人一定要重视睡眠质量,平时尽量避免熬夜,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脑卒中发作前会有哪些蛛丝马迹呢?

脑卒中的症状有很多,包括:

  1. 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2. 头晕,特别是突然出现的持续性眩晕;

  3.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

  4. 说话不清或讲话不流利;

  5. 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笨拙;

  6. 突然吞咽功能不好;

  7. 突发视物模糊,单眼的视力下降或失明;

  8. 突然反应迟钝,理解力、记忆力下降;

  9. 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0. 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1. 突发行走站立不稳,平衡障碍;

  12. 突发意识障碍或抽搐。

记住快速辨别卒中的120原则: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发病后多长时间是最黄金抢救时间?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国际上公认4.5小时是“急救黄金时间窗”,在中国是6小时内,在这个时间窗内必须做到分秒必争,方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死亡或残疾程度。

所谓“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少一分延误,多一分康复!早救援一分钟,就可以多挽救200万个脑细胞。发病至就诊时间每节省1分钟,生命延长1天。

因此家属发现前述疑似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后应在第一时间就诊,不能抱有“再等等看”的心态,很多患者院前延误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错过这个时间窗,患者就可能错失血管再通的机会,缺血性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死亡。60%~80%的卒中为缺血性卒中,缺血中心区脑组织数分钟内可发生不可逆的坏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时间窗内如果能使用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动脉取栓治疗)溶解堵塞于脑血管中的血栓,开通血管,将会明显降低中风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近几年,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进步,研究发现一些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发病16-24小时内进行血管内治疗仍然可以明显获益。这也扩大了急性期可救治的人群。

总之,应该尽快把患者送入有溶栓取栓治疗经验,有条件和能力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医院救治。

在救护车来之前,可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1. 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嘈杂混乱的环境易使患者感到大祸临头,加重血压、心率及呼吸等生命指征恶化;

  2. 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头部应抬高约30°,偏向一侧,昏迷或呕吐患者应侧卧位,避免痰液、异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3. 尽量减少震动。无论在搬运过程还是翻身拍背均应保持头部相对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4. 避免进食。人在应激状态时血糖明显高于正常,无论中风是否糖尿病引起,均不应给病人服糖水及甜食,昏迷病人应禁食,以防窒息;

  5. 头部物理降温。在患者头部放置冰块可减少脑细胞的耗氧,以保护脑细胞功能,为医生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总之,当中风发生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到有条件(如可做CT检查)的医院就诊,护送时让病人平卧,尽量少搬动和颠簸病人,争取尽早判明病因,对症合理治疗,以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

发病后多长时间是最黄金抢救时间?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

2.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如多饮水、低盐饮食、荤素搭配,适可而止;

4.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是戒烟戒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1两;

5. 要定期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好一级预防;

6.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上线嘉宾预告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周二(9月18日)10:00——11:00

杭州市中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

朱黎红

市级名中医张卫华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擅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

大医生来了:“多事之秋”谨防脑卒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