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我们都知道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 脑卒中,俗称“中风”,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用数据“666”来说明脑卒中的发生情况。 第一个6,意思是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会发生脑卒中; 其次,第二个6是说全世界每6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脑卒中而死亡; 最后一个6,意思是每6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因脑卒中而导致永久性残疾。 为何脑卒中的发病和季节因素如此密切? 今天《大医生来了》请来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邹小东博士,请他来讲一下进入秋季,我们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邹小东 为何脑卒中的发病和季节因素如此密切? 脑卒中在春、夏或秋、冬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气候本身是一个诱因。 可以明显看到,冬天发生脑卒中的病人比较多,而且北方的发生几率明显也比南方高很多。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在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春季这段秋冬季节,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比较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
脑卒中“四高”特点 脑卒中有“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发病率是指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比率。按照我们国家今年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中国已经有1500多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新增加300万。 高复发率:发生过中风的患者,再次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9倍,而每次中风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1年内复发的最多。 高致残率:75%的患者都要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 高死亡率: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日本的3.5倍。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是140多万,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致死原因。 加班会不会增加年轻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是的。这个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涉及到两个概念:过劳和熬夜。 长时间熬夜、不间断地从事大强度体力或脑力劳动是脑卒中发病的诱因。 可以说,过劳和熬夜是两个最直接的导火索。特别是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一方面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和心率的水平,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很容易诱发中风。 邹主任建议年轻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的年轻人一定要重视睡眠质量,平时尽量避免熬夜,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脑卒中发作前会有哪些蛛丝马迹呢? 脑卒中的症状有很多,包括:
记住快速辨别卒中的120原则: 发病后多长时间是最黄金抢救时间?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国际上公认4.5小时是“急救黄金时间窗”,在中国是6小时内,在这个时间窗内必须做到分秒必争,方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死亡或残疾程度。 所谓“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少一分延误,多一分康复!早救援一分钟,就可以多挽救200万个脑细胞。发病至就诊时间每节省1分钟,生命延长1天。 因此家属发现前述疑似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后应在第一时间就诊,不能抱有“再等等看”的心态,很多患者院前延误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错过这个时间窗,患者就可能错失血管再通的机会,缺血性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死亡。60%~80%的卒中为缺血性卒中,缺血中心区脑组织数分钟内可发生不可逆的坏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时间窗内如果能使用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动脉取栓治疗)溶解堵塞于脑血管中的血栓,开通血管,将会明显降低中风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近几年,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进步,研究发现一些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发病16-24小时内进行血管内治疗仍然可以明显获益。这也扩大了急性期可救治的人群。 总之,应该尽快把患者送入有溶栓取栓治疗经验,有条件和能力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医院救治。 在救护车来之前,可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发病后多长时间是最黄金抢救时间? 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 2.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如多饮水、低盐饮食、荤素搭配,适可而止; 4.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是戒烟戒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1两; 5. 要定期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好一级预防; 6.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上线嘉宾预告 ![]() ![]() ![]() 周二(9月18日)10:00——11:00 杭州市中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 朱黎红 市级名中医张卫华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擅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