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风云7 蒲寿庚的商业帝国

 金色年华554 2018-09-19

在南宋最后三十年时间里,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由蒲寿庚所操控的,人称其 “擅蕃舶利三十年” 。其家族主要从事的是香料的贸易,其后代从事制作和经营香料一直世袭至今。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是有名的制香手工业和店铺,是蒲氏十三世世茂从泉州迁永春时开始经营的,至今已八九世。德化城关蒲姓“玉兰堂香室”,也是世袭至今。泉州法石是蒲寿庚的家乡,此地以种花为业,种植从阿拉伯引进的茉莉花和素馨花。他们还保留特殊风俗习惯,用香料和香花敬奉祖先。

规模庞大的海上贸易带来了巨额利润。《桐江集》载:“泉之诸蒲,为贩舶作三十年,岁一千万而五其息,每以胡椒八百斛为不足道。”因而其 “致产钜万”、“家赀累巨万计”。如果当时有财富排行榜的话,泉州首富的头衔绝不会落到别人头上。当时,蒲寿庚的宅邸在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方圆约三百亩邸。三百亩换算成平方米,大概是2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也就说,蒲家府邸大约是紫禁城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民国年间的蒲氏后人声称,“民国二十四五年(1935年左右)时,泉州南教场开做汽车站,掘出来的花盆,写丞相花园字样,我叔叔说南教场原来是我们丞相(指蒲寿庚)的花园。”解放后去调查的庄为玑认为,“蒲氏的住宅中心即现在泉州总车站那边。他的府第即今南教场的总车站。”在蒲寿庚生活的那个年代,弈棋风盛,为了娱乐宾客,蒲寿庚在自家花园北面开辟一个棋盘园。他也是真会玩,“琢巨石为棋盘,……以美人为棋子”。32名美女分别手挚黑红棋子名牌,各就各位,听候弈棋者号令进退。至今,盘巳无存,园亦改建土地祠,但地名无改。泉州义全宫附近有一小巷,叫做“三十二间巷”。据说,这就是蒲寿庚当初给32名充当棋子的女子夜宿的地方。这些女子的其他待遇现在大家无从得知,但是,当初蒲寿庚安排的宿舍,可是每个人都有一间房。

支撑如此奢侈生活的是蒲寿庚的庞大海上商业帝国。据说,他名下的海船, “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为了更好地检视自己的庞大船队,蒲寿庚还在晋江出海口岸附近宝觉山 (一作石头山)建瞭望楼阁以望海舶,楼下建有“一碧万顷亭”,站在楼亭前,海天尽收眼底。这就是著名的“天风海云楼”,楼名取得即是蒲寿庚的字“海云”。显然,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量海舶,是用不着建也建不起望海楼的。

丝路风云7 蒲寿庚的商业帝国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有一件事使蒲寿庚在政治上飞黄腾达起来,那就是他与寿宬率领船队打败了侵扰泉州的“海寇”,保住了港口的安全。闽、粤一带的海寇几与南宋一代相始终,“仅绍兴十三年到绍兴十七年短短的四年间,福建路一地每年至少有五十支以上的海盗团伙出现,平均每周就有一支海盗队伍诞生”。盗贼盘踞沿海小岛,骚扰地方,朝廷多次派军队围剿,在海上劫掠往来船舶,并上岸烧杀抢夺,甚是猖獗。但南宋“官军不习山险,多染瘴疫”,好在蒲寿庚兄弟不仅熟悉海事,且有一支庞大船队及“家僮数千”,对付区区海盗自然不在话下。两人主动出击,退寇御侮,震动朝野。南宋政府即以平海寇有功,授予他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福建一路之兵事民政,又授予总管闽浙沿海水师的权力,再兼提举市舶。就南宋的惯例而言,福建安抚使一向由福建路首邑福州的知州兼任,而且,福州知州多选用具有威望的高官,例如张浚等人都是宰相级别的官员。这对蒲寿庚而言,已是殊荣无比了。这位土生蕃客,俨然成为大宋朝廷的地方大员,不少文献记载都称之为“太守”、“守郡者”。

蒲寿庚在泉州权势熏天之际,延绵三百年的大宋王朝,却已经到了风烛残年。1276年,元军已兵临临安城下。德祐二年二月初五日,在元军统帅伯颜的精心策划和操纵下,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脱去了黄袍的小皇帝宋恭宗赵显(7岁),率领文臣武将来到祥曦殿,宣布正式退位,向蒙古人投降。然而,在元军进驻临安之前,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为延续国祚,匆匆忙忙进封吉王赵罡为益王,令其判(职位高的官兼职位低的职务)福州;同时进封信王赵丙为广王,令之判泉州。二王在临安即将陷落时,由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出京师,经婺州(今浙江金华)去温州。欲对宋室斩草除根的伯颜获悉,派兵追去,却未果而还。

德祐二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正式登极称帝,即宋端宗,改本年年号为景炎元年。结果他在福州登基仅半年,浙江境内的抗元战役失利。元军于当年十一月长驱直入福建北部,迫使端宗不得不乘船离开福州,抵达泉州。

按照惯例,新皇帝上任后,一般要给各位大臣升职,奖励他们的拥戴之功。益王在福州称帝时,所封将吏大多在福建西、北部的福州、建宁府、南剑州、邵武军等地。其时,泉州实际上已经被蒲寿庚所控制,因此端宗南逃泉州后,怎样对待蒲寿庚立即成为一个问题。为了争取蒲寿庚的支持,宋廷不惜加封蒲寿庚为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使其如愿以偿,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总管”。当然,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局面下,很难说蒲寿庚的权力就能伸及广东,闽广两路招抚使的头衔更多的是荣誉性的,苟延残喘的宋廷无非是以高官笼络以换取其忠心罢了。若是蒲寿庚肯效忠宋室,或许这一职务在以后也会名副其实,但这位土生蕃客,泉州的实权人物,或许就在海云楼眺望自己的庞大商船队之时,就已下定决心做出了不同于此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