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照婉約。

 昵称2530266 2018-09-19

图自|网络


她追求男女平等

豪迈洒脱

又不失女性之柔美

她厌恶俗世

心志高洁

虽隐逸闺阁

却心怀家国 

她真诚对待爱情

又勇毅决绝

断不与小人为伍

她活得潇洒脱俗

清醒透彻

宛如一盏孤灯

高悬在千年历史的天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与在官衙住了三年,却连自家后花园的都没去过的杜丽娘相比,李清照简直就是一个“沉醉”少女。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同龄女子正学着女红厨艺,念着三从四德,想着相夫教子。李清照早就划着船、荡着浆、三两同行,泛舟游湖去了。而且常常醉酒晚归。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一个被伦理纲常教化出谦卑敛恭的李清照。


相反,她“沉醉”、“兴尽”、“晚回”。任由自己性情,尽兴于落日晚霞,绿水红莲,惊起鸥鹭的绝妙乐趣之中。


十六七岁的李清照就已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为此,她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寄情山水、写词、饮酒、博戏,像一颗自由的种子肆意发芽生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酒后,睡得酣甜的李清照,迷迷糊糊醒来。听到外面的风雨声便问外间的侍女,“外面的景况还好吗”?


侍女随口应答,“园子里的海棠经过这风吹雨打,却还和平常一样”。


李清照轻哼了一声,微愠,你可以知道,经历这一夜的风雨,那海棠花一定是枝叶繁茂,红花凋落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三十余字无一难字,如此平白浅近,却让人回味无穷。


宋朝的战场是男人的,朝堂是男人的,文坛还是男人的。十六岁的李清照凭借一首《如梦令》闻名京师。当时的苏门四学士晁补之十分欣赏她,赞其“雏凤清于老凤声”。



公元1100年,苏门四学士张耒作了《读中兴颂碑》一诗,随后李清照作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其中,李清照以古喻今、点评历史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范,在当时的文化圈引起不小震动。


人们惊诧于一个古代闺阁女子,既能写词,又能清晰地点评历史时局。


其实,李清照从小就博览群书。父亲李格非也是一位博学之人,勤于著述,对女儿李清照爱护有加。开明的成长环境,使李清照从小爱思考,写词作文,样样精通。


一位美国妇女学家曾说:“在性格方面,那些超常的妇女往往拥有某种与能力有关的特质,像独立、自信等。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不仅有女性的细思缜密,也兼具倜傥的丈夫气,她不但性格独立,思想更独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中,那匆忙躲避来客的千金小姐,连鞋子都来不及穿,金钗溜下去也不管就含羞疾走。


走便走了,还不忘倚着门偷偷地回头看,又不巧撞上来客的视线,只好以嗅青梅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脸红心跳。


这个天真又大胆的女子,完全没有“足不扬尘,笑不露齿”的娇羞。虽略带羞涩,但内心仍渴望与异性接触,毫不掩饰内心的情感。



后人大多认为这俏皮女子就是李清照本人,开朗机敏,又不受世俗礼教所拘。


此时闺阁庭院,秋千架旁。露正浓,花正瘦,恰是时候,情窦初开。这时的李清照是勇敢的,毫不掩饰的,清透的



李家有女初长成,不知多少少年为她倾心,历史选来选去,最后把绣球抛给了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


佳偶天成,又有共同兴趣爱好,一起吟诗赋词,研究文物金石。那段时间,是李清照一生最美好的年华。


然而好景不长,平静的生活不久就遭到了残酷现实的打击。在新旧党争中,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父亲先后死去。


建炎元年“靖康之变”突发,北宋灭亡,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南迁。建炎三年,赵明诚出任湖州太守,不幸在赴任途中病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