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解】小儿脑疝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

 火炎森林 2018-09-19

颅腔被小脑幕分成上、下两部,由小脑幕切迹沟通。大脑镰将幕上颅腔分成左右两部,颅腔借枕骨大孔和椎管相通。正常情况下,各腔各部压力保持均衡状态,脑组织位置固定。当颅腔某部因病变引起压力差异时,压力高侧向压力低侧移动,即部分脑组织进入另一颅腔或椎管内,这种情况称之为脑疝,是颅高压的严重表现。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本资料由zhangxk1979@126.com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ekcg2014


本资料由zhangxk1979@126.com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ekcg2014

2.脑疝分类

2.1按解剖部位分类 脑疝分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疝、蝶骨嵴疝等。

2.1.1小脑幕切迹疝(TH)是病灶侧的颞叶海马钩回部分  脑组织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入小脑幕裂孔内、幕下形成,也称  颞叶海马钩回疝、小脑幕裂孔疝。  


2.1.2小脑幕裂孔上疝:是后颅窝占位病变压.迫或推移小脑上蚓部或脑干经小膪幕裂孔向幕上挤入,致中脑及导水管受压,大脑大静脉回流受阻,也称倒疝或小脑蚓部疝。

本资料由zhangxk1979@126.com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ekcg2014

2.1.3枕骨大孔疝(TMH)由后颅窝病变或颅内高压,使小脑扁桃体被挤入枕骨大孔并嵌顿而产生,也叫小脑扁桃体疝。


2.1.4大脑镰下疝或扣带回疝:指一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及邻近额回,经镰下缘被挤入对侧分腔,多见于一侧大脑半球额顶区占位病变。

2.1.5直回疝:又称蝶骨嵴疝,指前颅窝向中颅窝,或相反的脑组织跨越蝶骨嵴并受压所致。

2.1.6手术创口疝:为术区脑组织经创口向颅外挤出所致。

2.1.7脑室疝:梗阻性脑积水,使局部脑室明显扩大,经脑室薄弱处或正常颅内间隙所形成者,为脑室疝。如第三脑室下疝等。

2.1.8复合型脑疝:颅内某一分腔脑组织,分别被挤入2-3个分腔者,称为复合型脑疝。

2.2根据发病时间分类  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

2.3根据病变程度分类可分为轻、中、重度;

2.4根据病因分类  可分为肿瘤性、外伤性、血管性、感染  性、先天性、术后并发症等所致。

3.脑疝的临床表现脑疝有很多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最严重的  是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本资料由zhangxk1979@126.com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ekcg2014

3.1小脑幕切迹疝幕上脑组织被挤压到幕下,由于动眼神经、大脑脚恰在海马钩回的下、内方,瞳孔缩小纤维在动眼神经最外部,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等可受压而出现相应症状。患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病灶侧瞳孔先缩小,继而逐渐散大,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继而可出现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内、下运动障碍;因压迫大脑脚,故对侧肢体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

3.2枕骨大孔疝邻近延髓、颅神经及血管被挤压,延髓随小脑扁桃体下移,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受损,患者常突然出现呼吸停止,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小时,四肢瘫痪等,不及时抢救,会导致骤死。


3.3脑疝的影像学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本资料由zhangxk1979@126.com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ekcg2014


大脑镰下疝


4.小儿急性脑疝临床诊治经验由于脑疝为严重颅高压的表现,可能导致患儿很快死亡,因此临床医生必须能够识别并正确处理脑疝。

4.1重视引起颅高压的原发病,随时想到有发生脑疝的可能。

4.2重点监测颅高压脑疝指标  凡有颅高压的患儿要随时注意先兆症状,除应作好交班外,尚应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突然改变,头痛、颈痛、呼吸异常、肢体活动障碍等指标。一旦发现瞳孔忽大忽小、一侧扩大、头痛、小婴儿表现烦躁、哄不住的哭吵、对侧肢体肌张力偏高,要高度警惕小脑幕切迹疝;如有意识突变、颈痛、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要警惕枕骨大孔疝,这类患儿可迅速呼吸停止、两侧瞳孔散大、四肢软瘫,这时医生即使努力抢救,也常无回天之力。因此,重点是预防小脑幕切迹疝。

本资料由zhangxk1979@126.com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微信号:ekcg2014

4.3腰穿颅高压时腰穿要十分谨慎  有严重颅高压时,为预防脑疝一般不宜腰穿,有时诊断迫在眉睫,不得不做。这时在腰穿前应先推注甘露醇,20 min后再穿刺,穿时做到堵、慢、少,即半堵针眼,放脑脊液要慢,少于2 mL。如术前未用降颅压药,放液偏多,速度快些,可直接导致脑疝。这类患儿腰穿时严禁压迫颈静脉,腰穿后至少去枕静卧4h以上。

4.4疝早期要分秒必争应用降颅压药  脑疝大致分为疝前期、疝形成期及脑疝后期。ICU及所有值班的儿科医生应熟悉掌握颅高压、脑疝的症状及体征。只有及早识别,才能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过度通气降颅压尚未普遍开展,并且有加重脑缺血缺氧的可能,推注甘露醇不失为简便、有效的方法,边推边观察瞳孔等指标,尽快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