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吃”系列 —— 之一

 昵称31728201 2018-09-19


“好吃”  系列

(之一)



文 | 立峰


无论世间多么纷纷扰扰,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

无论生活遭遇多少挫折,

当食物与情感相遇交融,

就会触碰我们内心那最柔软的部分。


-- 1 --



茱莉亚·罗伯茨有部电影叫做《美食·祈祷·爱》,讲的是生活在大都会纽约的小资女,忽然感到在外表光鲜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百般纠结后,毅然选择了离婚并辞职。她先跑去意大利旅行,又去到印度修行,最后索性来到巴厘岛生活,试图通过美食来品味生活的乐趣,透过信仰去寻求心灵的平衡,最后她终于邂逅了梦寐以求的灵魂伴侣,从爱情中找回了自己,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


电影固然十分浪漫,但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享受美食,可以是我们品味美好生活的起点,给颇感凌乱的生活带来最直接的慰籍,由“吃”开始,我们可以抵达心灵的幸福和宁静。


我想,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也一定热爱美食。


“热爱”的意思,当然不止于品尝和享用,还在于努力寻找、发现、研究、制作美食,领悟美食的真谛。我不相信,一个在生活中不在意美食的人,真的会敬畏神明;一个连“好吃”都不以为意的人,他会去真正去爱世界、爱生活;或者,他会真的相信爱情,会爱上某个具体的人。



小小插播两则八卦,前一位完全不在乎吃,后者却是正宗吃货兼美食家,两者之间的差别会有多大呢?爱吃与不爱吃,对于人生幸福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先说不爱吃的反面典型——王安石。据说这个王相公生活极其不讲究,日常穿着就随便邋遢;更特别的,是他每次吃饭都只吃自己面前最近的那一个菜(北宋肯定没发明会转的餐桌),害得他家的厨师和仆人总是误会,以为那个菜就是王相公最爱吃的,但实际上王相公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满脑子都是变法的事儿,连稍微远一点的菜都懒得伸手去够。


既然连对美食都如此无感,在现实中,王安石更是缺乏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很难在改革和变法中深入考虑现实的政/治状况,并去体察百姓疾苦。王安石只是一味自以为是、任用小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孔夫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王相公显然非君子也。


众所周知,即便有了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变法还是搞得朝野上下鸡飞狗跳,遭到了司马光、欧阳修和苏轼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反对;民众不但未因变法得到实惠,反而深受其累。直到宋神宗驾崩,王安石变法也彻底宣告失败。


王安石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在乎”,他大言不惭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足见他的无知无畏和狂妄自大。由王安石,我们不得不说,一个人要学会敬畏和谦卑,必须从在乎“好吃”开始;一个人要尊重他人、尊重世界,是否也先应从尊重美食、品味“好吃”开始?一个连美食都不热爱的人,一定不会有能力去爱他人、爱世界。喜欢吃“好吃”的,才是最大的人性。


再举一个与前者截然相反的栗子——苏东坡。显然,一提起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想到让人口水直流的东坡肉和东坡肘子。



(有个餐饮连锁特别鸡贼地起了个“湄洲东坡”的名字,因为苏东坡老家在四川湄洲。但这家店却把东坡肘子做成了辣的。可惜他们做错了,因为北宋时的四川根本就没有辣椒。辣椒原产于美洲,是大航海以后才从美洲传到欧洲的。四川人开始吃辣椒的历史,最早也只能从明末算起。可是如今,已经没有人能代表苏轼向那家餐饮连锁维权了。)


用英文写作《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所发现的苏轼,并不是个正经危坐、道貌岸然的大官员、大学者、大诗人,而是一个幽默可爱、懂得生活情趣、享受人间烟火的美食家,是个充满了率真情趣和人格魅力的人。


“天府之国”四川是美食之都,人人都有颗热爱美食的心,而出生于此的文豪苏轼,正是一位爱吃、会吃、懂吃、更能创造吃的美食鉴赏家。在被贬黄州时,苏轼作了首诗,第一句就是:“自笑平生为口忙”。他是在自嘲,人活一世,最重要的除了爱吃,还能有什么呢?


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是苏轼开创的名菜。苏轼的味蕾似乎很容易被征服,于是有了“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种种发自内心的感慨。被贬至海南时,苏轼只能和当地的居民一样,吃芋头充饥,但苏轼却边津津有味地啃着大芋头,一边和民众聊天。


无论是精美的炖猪肉、蒸河豚配上醉人的美酒,还只是简单的素菜、水果、芋头,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苏轼都能品味到其中的曼妙滋味。这才是真正懂吃、爱吃的“吃货”苏轼,大文豪心平气和地,就能把青菜和芋头都吃出别样的感觉。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能写出这样画面唯美、有滋有味诗句的苏轼,一定是一个内心从容幸福的人。苏轼绝不像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挂在嘴上的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更不会像满嘴“存天理、灭人欲”的假道士朱熹,这些伪君子真小人的道貌岸然和伪善做作,正衬托了苏轼的真诚、可爱、情趣和率性。


“好吃”的味道和美食,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小婴儿、小动物也都是首先通过口舌来感受周围的世界的。口舌之欲,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性的起点。甚至,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热爱,首先是源于对美食的热爱、对“好吃”的执着。


因此,我非常有兴趣长篇大论地与各位讨论一下我个人研究“好吃”、寻找“好吃”、发现“好吃”、品味“好吃”的种种心得。



-- 2 --


中国的饮食文化号称天下第一,煎炒烹炸煮炖焖、腌卤酱拌生烤蒸。中国人讲究吃,不但吃法千变万化,而且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敢吃。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时我还真有些闹不清楚,人到底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而吃饭”。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网上大有把人大言不惭自称吃货的网友,但是要知道,想成为一个够格的吃货并不容易;当然,爱吃、会吃、懂吃、善于描写吃、能够创造吃的苏轼,肯定算得上一枚当之无愧的“吃货”。而要成为一个有起码自尊心的现代吃货,除了须参透中国美食的精神、尽享世界美食的风骚,还要在“好吃”这门学问上博古通今,才能领略“好吃”的真谛,无愧于“吃货”这一神圣伟大的称号。


虽然现在只要随便逛逛美食广场,我们似乎很容易品尝到世界各个角落的风味餐饮,其间好吃和不好吃的争论,也只能见仁见智。旅行住酒店时,光是自助早餐的种类就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欧式、美式、日式、中式和印度美等食等等,举不胜举。但其中让人最百吃不厌的,恐怕还是家乡的菜肴和熟悉的味道。


本来嘛,来自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所习惯的环境气候、物产风俗各不相同,各自对于“好吃”的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好像《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的,神州大地、五湖四海的人们无不拥有各自的独特美食,也长久的钟爱和痴迷着属于自己家乡的特别味道。他们的“好吃”口味,既丰富多彩,又个性鲜明。人们在特定历史时空所形成的味觉记忆,也将长久延续,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但是,人们关于“好吃”的看法,又是包容的,不同地域的美食,个性十足的同时,也会有着让人难以忽视的共性。我们总能在天涯海角的旅行中,发现和品尝让人眼界大开、胃口大开的“好吃”味道。


虽然风俗不同、文化迥异,但对人们“好吃”的理解是共性和共通的。能够通过美食来了解各种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是一种多么惬意而美妙的经历,至少对我来说,探索和寻找“好吃”的美食,肯定会是我每次旅行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和重点。



-- 3 --


朋友圈里也是,不知疲倦地晒着美食、以吃货自居的人越来越多。这也难怪,中国人本来就相信“民以食为天”、“吃饭天大事”,就连中国式问候都是一声“吃了吗”;家人团圆、好友相聚、同事客户联络感情,“搓一顿”是最直接、最管用的办法。


虽然近年来实体经济的萧条和萎靡频现,但依旧无法阻挡大街小巷各种“好吃”的餐饮连锁雨后春笋般的增长势头。除非真赶上大饥荒,中国人对美食的热衷和执着,将永不消弭。


就我自己来说,虽然“狠”喜欢吃,但尚自知才疏学浅,离一个真正见多识广吃货的距离,还差着十万光年。想要尝遍中国乃至世界的美食,并对各种美食的特色、渊源、历史、传承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探究了解不同美食何以“好吃”的秘密,真正无愧于吃货的称号,不知还需走多少路、读多少书、亲自品尝多少美食,谈何容易?


但是,如果仅作为一个热爱生活、充满好奇、愿意尝试花样美食的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对世界各地林林总总的“好吃”诱惑一概缺乏免疫的人,在“好吃”这事儿上,我时常会颇有些小小的领悟和心得。不同地域习俗文化中,人们虽然表面上对“好吃”的偏好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在“好吃”的背后,还真有些有趣而耐人寻味的共同规律可循。



人性是相通的,就好像人人都爱吃好吃的。终其一生,有多少“好吃”的美食让我们垂涎三尺、心满意足、日思夜想;对于美食永远的孜孜以求和津津乐道,让人体味到生活的情趣、生命的美好。美食总是有着无尽的魔力,让人牵肠挂肚、难以割舍。


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是一味地爱吃,但是光吃不练,没想到最近我也一不小心迷上了下厨房,学着做菜、烘培,再次激发起我对于“好吃”这事儿的浓厚兴趣。有了亲身操作的实战经验,我对于记忆中、生活中、旅行途中所品尝过的美味,一下又凭添了更多的“好吃”心得。其中有些心得感悟,也许纯属个人观点和偏好,并不能代表他人,但凭着一颗发自内心热爱美食的心,我尽力大着胆子、大言不惭地记录下我对“好吃”的理解,权且分享和娱乐一下和我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好朋友们。


因为,当我们正在品味着美食的同时,正好也在品味着生活,品味着人生。



未完待续…… 《好吃》一文共约4万字,我将分20~30次不定期发送,如果您跟我一样,有一颗爱吃的心、爱吃的胃,以及爱吃的嘴巴,敬请您持续关注我的“好吃”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