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年后才真正有“厚积薄发”的感觉

 江山携手 2018-09-20
     今年是自己从教的第30个年头(1984年2月大专毕业分配到一所高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后来在职进修获得本科文凭)。回顾自己走过的30年,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适应期、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和精品产出期。想不到真正有厚积薄发的感觉竟然是三十年后。当然,在此之前的教学生涯中,也曾经得过不少令人羡慕的各种荣誉以及不错的教学成绩。但真正让自己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有得心应手、胸有成竹的感觉的就是今年。说来也有点不可思议,到了高三下学期(特别是在高三一模后),很多自认为很有创意或创新的精品课或文章都先后出台了,而且从得到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反馈来看,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认同感。也许是考虑到今年是自己最后一届教高三吧,在课堂教学方面思考得更多,仿佛更加珍惜每一课的来之不易,对学生要更加负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更深刻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有了过去二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因为教学或教学管理的经验都离不开过程的磨练或体验,只有在大量实践和磨练的基础上,才有今天的高效输出。“厚积”就是大量的积累,“薄发”就是精品的产出。
1.适应期:毕业后到学校工作的头三年。这三年主要是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说从作为学生被管到管学生的角色转换。这三年,既要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还要管好自己的学生,所以如果没有全情的投入和高度的责任感是不可能完成的。
2.成长期:工作后的三年。工作三年后,在教学或教育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不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所以还是处于一个成长期。
3.发展期:工作七到十年后的一个发展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包括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教研能力以及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主要途径,就是参与大量课题的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作重要的铺垫。
4.成熟稳定期:从教15到20年后。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个人教学模式或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提炼阶段。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都相对稳定,教学业绩也比较稳定。
5.精品产出期:从教25到30年后。在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再加以精细加工、科学整合和创新设计,就变成了不同课型的精品。
 当然,这些教学或教研方面的精品与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大量有效的实践是绝对可不分开的。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现,在创新实践中反思,在师生互动中感悟,在不断挑战中超越。所有这一切,都为未来教学精品的产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点重要的感悟:
1.要学会忍耐: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要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要坚持尝试。要忍耐住挫折的打击,要耐得住寂寞。
2.要善于思考:思考是行动的前提,没有思考就没有行动的欲望。没有思考,就没有设计或创新的基础。
3.要敢于尝试;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最好的创意或设计都必须敢于去尝试,将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去体验或验证,只有敢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检验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要敢于创新:创新往往意味着要对过去进行传承和发展,甚至是一种否定。这就需要一种勇气或胆识。传统的操作方式往往比较易于操作,也相对保险一些。因此,不少老师还是原因坚守传统的理念或模式。但传统方式的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费时低效,容易是学生产生倦怠或乏味而无心恋战。当然,这里所说的创新并非是对传统的东西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重组和发展。
5.要充分利用学生:不少老师感觉上课很累,容易产生倦怠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一是忽视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怀疑学生的能力;三是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四是没有为学生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五是坚守老师的所谓权威,不敢解放学生,基本是“全保护”或“全保险”。事实上,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或智慧库。只要老师敢于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收获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就会得到一次又一次的硕果。
6.要有不断超越自己的决心: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挑战需要勇气,超越需要智慧,改变需要创新。教学是没有止境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超越,才能不断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