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漫谈五十六:新教育运动(二)

 木香草堂 2018-09-21
教育漫谈五十六:新教育运动(二)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从欧洲发轫的新教育运动,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欧美新教育家们建立的一批新学校。他们借助这些新学校来实践教育的理想。上次已经介绍了其中的两类新学校,今天接着介绍另外两类新学校。

一、新学校

3.美国的实验学校

在欧洲教育家通过乡村寄宿学校探索新教育途径的同时,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先驱们也在进行他们自己的探索;他们对现存的学校教育感到失望,因为在那里培养不出民主社会所需要的那种能够科学地思维和行动的优秀公民。但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新教育的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于是,实验学校便应运而生。

弗朗西斯·韦兰德·帕克(18371903)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奠基人。帕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根据“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原则,提出学校的计划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学校的课程应源自实践活动;学校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激发儿童对各种活动的热情,提倡通过艺术活动、体育运动和手工劳动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学校的组织应是一种建立了雏型民主政治的完善社区和理想家庭。

在当时美国的实践中,由两所学校非常有名:

1)芝加哥实验学校

这是约翰·杜威(18571952)1896年创建的。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基本原则是:①注重教育的社会性。实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社会生活的形式,个体是社会的个体,社会是个体的有机联合。教育的目的就是对社会中的人继续不断和富有意义的改造,通过培养一种新型的、关心社会的个人主义来改造社会。②注重活动。实验学校的理想是用儿童主动的和活动的学习来代替被动和静止学习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的生活需要,设计环境,使儿童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得到成长。③社会性作业课程。实验学校的课程以儿童的基本冲动为基础。儿童的基本冲动为:社会冲动、构建冲动、探究冲动和表现冲动四种类型。实验学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种与这些冲动的发展相协调的社会性作业课程。④注重应用科学方法。杜威认为科学方法对一切人类活动都必定是有效的。实验学校的全部活动都渗透着科学的方法,旨在把所有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思维和行为的人。 

1900年,杜威出版了《学校与社会》一书,归纳了创办实验学校的重要思想。通过这本书的广泛传播,实验学校成为当时欧美最引人注目的实验学校。

2)费尔霍普学校

  玛丽艾塔·约翰逊(18641938)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她于1907年创立了一所私立学校——费尔霍普学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约翰逊把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体具有感觉、身体、智力,以及趋于改善生活和文化的社会力量。所谓有机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努力造就更好的人,以改善生活的素质。

有机学校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①目标是促进儿童合乎天性的成长,其途径就是根据儿童各个阶段的需要来设计课程,同时,还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材料,和方式开展教学活动。②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活动。有机学校就是一所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特点而设置的一所活动学校。儿童从有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并感到内心的满足,意识到自己的能力。③把儿童的兴趣作为教育的重要因素,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儿童随心所欲。教师必须给儿童以足够的指导,使儿童获得最好的经验,并以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式成长。因此,学校不仅要使有机体获得平衡的发展,同时也要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④尽管人可能有自私和贪婪的行为,但基本上是社会性的。学校的任务之二就是要培养高度发展的社会意识。其特点是无私、没有偏见、坦率、合作的精神,以及提出建设性的而不是批评性建议的能力。

从上述两个实验学校的基本原则或重要特征来看,在主观意图上,美国进步主义是社会中心主义的。但在事实上,人们批评实验学校给个人完全的自由,而忽视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完全是以儿童为中心的。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人们的误解。长期以来,在人们认识中已经习惯于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定式,很难一下子摆脱其束缚。另一方面来自实验学校本身。实验学校初办时期,没有任何经验和知识,只能在实验中去摸索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及其社会价值。为了获得可靠的资料,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儿童更多的自由,避免过多的限制。结果在客观上造成过份强调个人自由和发展的状况,从而掩盖了社会责任的方面。

4.德国的劳动学校

在德国,大多数教育家把活动学校称为劳动学校。乔治·凯兴斯泰纳(18541932)对德国劳动学校的兴起贡献最为突出。他曾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并被任命为慕尼黑教育局长,主要负责市政当局主管的小学与成人业余补习学校。在任职的25年里,他在这两种学校里实施了自己改革教育的理想,从而改造和普及了为工人建立的业余补习教育,并把小学办成了普及的、免费的公立学校。

凯兴斯泰纳认为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学校的任务是进行公民教育,为新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公民技能。为了完成学校的重要任务,就必须把学校建成培养活动与劳动能力的劳动学校。在这种劳动学校里,体力劳动在课程中占有显著的位置,直接经验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兴斯泰纳把公民教育与劳动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新教育大规模地引人公立学校系统,使劳动学校在德国得到普遍的推广,形成风行一时的劳动学校运动。

尽管欧美新教育家的教育理想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反对传统教育,积极创办新学校作为实践其教育理想的实验室,把自由、民主和科学作为新教育的特征。在教育实验中,他们都强调教育应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重视活动和经验,鼓励合作的团体学习活动,采取民主治校的方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c4a870100ew3c.html

 教育漫谈五十六:新教育运动(二)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