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知识转化能力的三个层面

 江山携手 2018-09-21

教师个人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

学科知识储备的丰富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是教师建构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能力的源泉。很难想象,一个在教学中捉襟见肘的教师会有足够的力量带领学生在学科中漫游;也很难想象,只是看到了知识一角的教师会带领学生寻找整个冰山。教师学科知识丰富了,教学中才能随意汲取,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在指导帮助时随心所欲。

教师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的能力

学科知识是丰富的,外延是广阔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受学生年段特点、年龄特点的限制,同时也受教材编写系统等多方面的限制。教师如何凭借教材,把自己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材、课程对接,进行有效的甄别与选择,确定教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知识的提炼和转化能力,让学科知识经历一个从系统到单一、从网络到条线、从深奥到简易的变迁,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样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把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的能力

学科知识也好,教学知识也罢,都是存在于教师层面的知识,是教师所拥有的。但学习之所以成为学习,是学生知识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学科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判断学生学习优劣和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就是教学知识向学生知识转化完成的度。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一转化,就需要教师有相对高超的教学能力,包括解读文本能力、设计教案能力、执行教学流程能力、评价能力等,在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场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