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最好的世界还是最坏的世界?

 正心正举 2021-04-07

我们的生活像不像在掷骰子?在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之后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你选择了A大学放弃了B大学,认识了一群人,于是,你的青春期是那样一副模样。

你选择了恋人A放弃了恋人B,于是你的婚姻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你选择了城市A放弃了城市B、C、D、E、F、G……于是,你依然在这个城市中继续摸爬滚打。

我们总在庆幸,我们是做了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变成了如今的自己,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抚慰自己: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说这话是因为我们笃定,那些个可能的世界不会在你现在的这个现实世界存在,你大可以大言不惭,无需假定,认准死理,如此,才能在所谓的现实世界中幸福地活着。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我们都习惯地将当下的生活设想为最好的生活,如此才能热爱它,才能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与奋斗,或者说它即使不完美但依然热爱它。这也就是莱布尼茨所说的完美的世界。

莱布尼茨在《单子论》中提出上帝预先规定每一单子的变化历程和内容,并使之与其他单子的变化协调一致地进行。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上帝的“预定和谐”,即上帝所能创造的世界中最完美的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最美的。

这也是很符合很多人的世界观,认为眼下的即是最好的。如果真有一个全知全能的造物主,他创造的这个世界一定是最好的。我们目前的生活是我们所有能选择的生活中最好的。

当然,莱布尼茨的观点带着浓厚的神学色彩,是为论证上帝的全能服务的。

当神话破灭、神学色彩褪去,我们以更加理性的姿态续写着人类的历史。

那么,现在的我们凭什么相信当下的生活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现在住的是茅草屋,眼前的一切不过是屋外的泥地和屋里的木地板,那我们是何时一步一步地走向钢筋水泥的房屋中?

我们现在住在钢筋水泥的屋子里,又如何有一天周遭的一切都变成了另外一副我们现在想都想不到的模样?或是纳米质料的无限伸缩的空间、或是透明铝材制成的没有私密空间的公众生活圈?

我们所谓的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界限在哪里?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到最后的实现距离有多远?

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互联的最后一瞬间是在哪里?

每一次,当我们思索我们的未来,都不得不回顾我们的过去,因为所有的当下都是从过去走过来,而未来也必须是在过去与当下的铺就下得以实现。

启迪多元思维

哲学家通过元数学理论或者进行模态逻辑分析,推论出人们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无数的可能世界。

“模态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D·刘易斯主张:“我相信除了我们人类偶然居住的世界之外,还可能存在着其他世界。”

D·刘易斯认为我们所在的只是众多“可能世界”中的一个,他认为“可能世界”是一个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类似的实体。

之所以说是“类似”而非“相反”,是因为我们对于其他的“可能世界”都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来设想反现实的情形。

正如温和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斯塔尔内克认为:“可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元素。”

或许哲学上所讨论的“可能世界”只是关于模态问题而非物理问题,更让人觉得离我们实际的生活相差甚远。但是,所有的科学假说和一定时空内的定论,也可以被应用于伦理世界,因为现实世界本身就可以看作所有模态下的世界整体。

正心正举

反观人的一生,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几次关键的转折点。

是在哪个转折点上,我们的理想成为了我们的现实?

而我们从原来的可能走向最后的现实,一步一步,未来的世界是被创造还是我们将外面的稀奇引入到原来封闭的人生,而认为这就是理想生活。

为了不让可能的世界带给我们虚无感,我们只有回到经验世界。所有可能的世界只存在于当我们闭上眼冥想时,而现实世界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按照原有的经验去解读、去体验、去再创造。

拨迷见智

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中女主与一群人遇到了彗星事件,所有人都在一间房子里,用最通俗的掷骰子的方式让人们做出选择,选择谁走出房子。而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走出房子都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电影结尾,女主角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杀死了另一个自己,因为这个平行世界是她看到的所有房子(代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最和谐的一个,而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她的男友依然爱她如初。于是,她心生邪念杀死了这个世界中的自己,想要取而代之。

读书、观影或许是一种最快捷的方式让我们审视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有机会,我们能为当下的生活做出哪些改变?我们的改变是为满足我们最初的欲望、弥补过错和悔恨,过上更好的人生,还是依然如故,因为无论如何选择总是会有缺憾,会有不足。

开启自在之门

我们或许不再相信我们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我们应该有的最好的世界,但它不会是最坏的。

当我们越发理解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转化关系,就越会珍视每一次对于未来的选择。

或许,我们仍然一遍又一遍地描摹自己应该有的样子,但是每一个你都是可能的你,而你从过去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也都是从可能的你变成了现实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