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为什么总是不愿放弃“讲”

 江山携手 2018-09-21

                                       

/游泳

以学生为主体,喊了多少年了?怎么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先从“讲”开始讲起。教师少讲,学生多讲。没有自主权的主体不能称其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那就给学生自主权,你满堂灌、满堂问,学生哪里有什么自主权?达到自主,得占51%以上的话语权,否则不能体现主体地位。

满世界都知道教师累,累在何处?讲得多呀。这回不让多讲,不是在减轻负担吗?为什么还是不放弃讲呢?

1、传统课堂累嘴,高效课堂累心。宁可累嘴也不愿意累心。

2、不相信学生,不相信学生在教师少讲或者不讲的情况下能学会。“我讲都不会,不讲不更不会吗?”讲都不会,那还讲个屁?

3、不相信改革能成功,等待、盼望改革早日夭折。

4 传统的惯性很大,刹不住车。“教室里静得连掉地上一枚针都能听得见”,教师喜欢静,喜欢学生规矩,“手背过去,嘴闭上,听老师讲”。教师喜欢猪,喜欢用养猪的办法养学生。吃完了睡,睡醒了吃,不得有私心杂念,不能旁逸斜出。

5 放开了收不住,不如不放,我讲完拉倒。讲完了,我就算完成任务了,会不会那是你的事,这班有一个会的,就说明我讲了。

6、讲是权威的象征,不让讲,相当于丧失权力,甚至想到丢失了尊严,那不要命了吗?教师和学生平等?那师徒如父子还算不算了?传统课堂正像封建礼教一样在束缚着生命。鲁迅说的吃人已经来到了。看看周围有多少大学毕业生猫在家里啃老?连家门都不敢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