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9:54:01,就是秋分节气了!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 秋分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是平分秋季的节气,人们很重视,于是民间形成各种秋分习俗。
习俗一: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习俗二: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时节,有“竖蛋”的习俗。 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 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习俗三:送秋牛 秋分节气,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与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俗称“说秋”,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习俗四: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农民朋友,会将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岭南地区,秋分时节,有“吃秋菜”“喝秋汤”的习俗。 所谓“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野苋菜,素有“长寿菜”的美称,其叶子富含钙质,对骨骼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野苋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野苋菜,炒着吃,凉拌,做馅料,都是不错的吃法。 秋分时节,采摘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以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肠,洗涤内脏,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苋菜鲫鱼汤 材料:鲫鱼一条,生姜3-5片,老陈皮1/3个,野苋菜一把。 做法: 1、鲫鱼、苋菜清洗干净; 2、炒锅放油鲫鱼,两面煎微黄,转入砂锅中,加开水滚开,加苋菜根、陈皮、姜片,小火煲约30分钟 。 3、苋菜叶,最后15分钟放,汤色浓白时关火,加少量盐调味。
秋分时节,要保持阴阳平衡,防止外界邪气侵袭。 此时,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后,多为凉燥。 秋分时节,多饮热茶,可滋阴润肺、养阴生津,尤其是花草茶,是不错的选择。 不妨多饮这两种茶,润燥去火,助力身体健康,少生病! 饮人参百合玉竹茶,滋阴润燥,增强抵抗力 可以用人参、百合、玉竹、蒲公英根、苦荞,按照1:1:2:2:4的比例,做茶,热水冲泡代茶饮。 人参,滋阴补生,强心气、补肺气。百合,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 玉竹,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是养阴佳品,可对抗皮肤干裂等。 苦荞,清热降火、改善微循环。蒲公英,清热去火,性微寒,可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五种搭配在一起,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是秋季对抗秋燥不错的饮品。 ![]() 饮蒲桂菊茶,润燥去火 用金银花、桂花、菊花、蒲公英,四者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可润燥去火。 蒲公英,清热解毒、去火消炎,善清肝、胃热,可去火消炎,对抗秋燥引起的上火等症。 桂花,香气柔和,性质温和,对抗秋燥,可解除口干舌燥、肠胃不适之效。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平肝明目,常与蒲公英配合使用。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热散邪。常与菊花搭配使用。 搭配在一起,润燥、去火、消炎,改善秋燥上火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
1、做好“秋冻”,有讲究 春去秋冻,秋分时节,秋冻有讲究: 冻当其时:早晚不宜冻,饱餐之后不宜冻。 冻分人群:青壮年适合秋冻,儿童、老年人和部分有慢性疾病者,不宜秋冻。 冻分部位:腹部、头部、足部,此三处不宜冻。 冻分内外:秋冻是衣着与运动方面,并非饮食方面,所以,不宜吃冷凉之物。 ![]() 二:谨防感冒,莫忽视 秋分,预示秋季已过去一半,进入深秋时节,天气变化多端,很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所以,此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饮食上,可以吃点萝卜、生姜等。还可以多按摩鼻子,有助于预防感冒。 ![]() 三:早卧早起 秋分时节,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卧早起。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