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宋至和三年(1056);形制、特点: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23米;现状:2013国保 ![]()
稷王山塔,俗称棒槌塔,位于运城市万荣县城南三文乡的稷王山顶。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此塔建于宋至和三年(1056),为稷山县望嘱村(今属万荣)张文夷为其亡母所建,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叠檐结构,基部高三点六四米,通高二十三米,粗直径为二点四九米,塔基部分不知何时已被人掏空,塔顶残损。一层塔檐仿木构砖雕斗栱,系双昂五铺作,其余各级均系叠檐式样。山上原有砖塔两座,俗称“雌雄塔”、“公母塔”,远看形似两根棒槌,因而当地人们也将稷王山称为“棒槌山”。公塔不知何年已倒塌无存,只留下母塔。该塔西北方向一百多米处,便为稷王庙即上庙遗址,现已建为差转台。 塔原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补充资料:古代稷王山有两座塔,雌雄塔 公母塔,后来一座毁了(传闻半山腰那座塔传说是木质的被日本人烧了。)所以大家现在在山上只能看到一座塔,砖塔! 稷王山上原有砖塔两座,稷王塔与姜塔,前者在山顶,后者在山腰。稷王山北麓上、下王尹村一带居民也叫姜塔为气象塔,想必是此塔能庇佑后稷大地风调雨顺,祈福得福、祈雨得雨,姜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随后由于年久失修倒塌。稷王塔建于宋至和三年(1056年),为稷山望嘱村(今属万荣)张文夷为其亡母所建的浮屠,通体为砖质八角七级叠檐式结构,基部高3.64米,通高23余米,粗直径为2.49米,塔基面南一面在1990年代不知被何人打开,盗走所有文物,只剩一石棺。 稷王山地处峨嵋台地,距离稷山县城正南25公里,座落在稷山、闻喜、万荣、盐湖、新绛五县区交界处,主峰海拔1280.2米,旧有"一山罩五县,五县管一山"之说。 据传后稷姬弃就诞生在这里,而且就在这里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传说死后也归葬这里…… 正因为如此,这座山才被人们称为稷神山,又称稷王山,稷山县名也由此而来。古稷山八景之一"稷峰叠翠",指的就是稷王山。
万荣稷王山塔欣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