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夺门之变(一)(明英宗天顺年间的政局转变)

 tangaolus 2018-09-24

     大明王朝传至英宗已度过了“四世五朝”,近七十载。在经历了初期的二祖定基和仁宣之治后,从正统年间(1436一1449)开始,明王朝无疑进入了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敏感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多发期,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本王朝的兴衰。正统年间的明英宗正是由于对此缺乏深入的认识,才酿成土木之祸,几致亡国。中间经过景泰帝七年的极力修补,明王朝的元气方稍有恢复。然而至天顺初年,因“夺门之变”而导致的政局动荡持续发展,当时内有曹石乱政,外有强敌入寇,加之天灾频仍,百姓流移,大明王朝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政治形势。

              然而此时,复辟后的明英宗逐渐成长为一个政治成熟的君主,基于自身的经验教训,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调整政策才能挽救危局,以巩固王朝的统治。在英宗的支持下,以李贤为首的内阁联合六部,对政局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于是终于使得天顺朝中后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生安定,明王朝得以摆脱危机,走向新生。天顺年间政局的转变使明王朝完成了从初期建制到中期巩固的平稳过渡,此次成功转型无疑对大明王朝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明英宗朱祁镇(1427一1464)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身份曾经历了“皇帝——俘虏——囚徒——皇帝”的巨大转变。其中每一次转变对大明王朝而言,都极其惊心动魄、影响深远。在最后一次转变中,他乘景帝病重之际,借助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力量,成功地发动政变第二次登上了皇位,随即改元天顺(1457一1464)。

500

     明天顺朝前后共有八年时间,其政局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过程。天顺初年政局很不稳定,因“夺门之变”而导致的政局动荡持续发展,明王朝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政治形势。是时,内有曹石乱政,外有强敌入寇,加之天灾频仍百姓流移,明朝国势日渐衰落,大有“柱石倾移”之危。然而在明英宗和李贤内阁的共同努力下,除奸勘乱、举贤用能、励精图治,使得天顺朝中后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生安定,明王朝终于摆脱危机,走向新生。

     天顺年间政局的转变与明英宗个人在政治上的成熟是分不开的。明人陈建在其书《皇明通纪》中曾发问:“抑伏观英庙,以一人之身,而天顺中行事与正统中大为径庭,何耶?”(卷19,甲申天顺八年,第803页)正是这个疑问触发了我对明英宗及天顺朝政治状况的兴趣。在现代学者的论述中,我找到了“在历经劫难和人情变故后,天顺朝的朱祁镇无疑更加勤政、强硬、谨慎”(陈时龙:《北狩皇帝朱祁镇小传》,《紫禁城》2009年第5期)。等答案,但这些都是零碎的、简单的概述,对明英宗的转变和天顺年间的政局都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因此,在广泛收集材料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我选择此题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

             明史学界一般认为洪武至宣德时期(1368一1435为明朝的初期,那么正统一天顺年间(1436一1464)就是大明王朝第二个阶段的起始期。在经历了初期的二祖定基和仁宣之治后,从正统年间开始,明王朝无疑进入了转型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敏感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多发期,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本王朝的兴衰。正统年间的明英宗正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的认识,才酿成土木之祸,几致亡国。所以,复辟之后的明英宗对于当时的政局无疑有着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基于自身的经验教训,英宗进行了一些政策调整,而天顺年间政局的变化正是此次政策调整的结果。从整个明王朝的发展来看,正是由于天顺时期政策的调整,才使明王朝摆脱了各种危机,进而完成了从初期建制到中期巩固的平稳过渡。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转型。所以,对天顺年间政局的研究无疑是明朝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整个明史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英宗朱祁镇(1427一1464)的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正统年间的他是个童昏皇帝,不懂人情不谙世故,偏听偏信而又喜欢逢迎,固执任性而又好大喜功,致使宦官弄权、吏治腐败、武备废弛、民怨沸腾。轻开边衅,酿成滇西十年动乱;流民聚集,终致闽浙烽烟不息。少年天子亲政方才几年就已经把国家折腾的危机四伏了。

     是时,关外蒙古一直厉兵林马,虎视耽耽窥视中原,其首领也先趁此明朝危急时刻,果断地挑起战争。大明皇帝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御驾轻出,由于指挥失当等各方面原因,六师遂溃于土木,英宗北狩历尽苦楚。幸有景帝受命于危难之际,选贤任能,在于谦、石亨等一帮文武大臣的倾力辅助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巨大胜利。也先抱空质而归,后数次寇边而无所得,无奈只好与中原和谈,旋即奉送上皇归京。

     回京之后的明英宗生活并不安定,景帝出于自身统治稳定的考虑,对他极其猜忌和防备。景帝先是以极其简单的迎奉之礼接英宗入宫以削弱其影响,后来干脆派靖远伯王骥以“守备”之名将其禁锢于南宫,甚至万寿圣节也不许群臣朝见。但实际上英宗在朝中仍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而且正值英年的他很不甘心一辈子做这个“太上皇”。所以这种潜在的皇位争夺战从英宗回到朝廷的那一刻起,就己经萌生了。后来景帝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不惜使用贿赂阁臣和打击反对势力的手段,终于废除了太子朱见溶(后曾改名见濡、见深),立自己的儿子见济为储君。此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使得景帝在朝臣心目中的威望急剧下降。然而新太子刚确立一年多就病逝了,这样原来反对易储的廷臣趁机又想复立沂王见溶为太子,景帝盛怒之下廷杖了先后上书建议复储的大臣章纶、钟同等,然而皇储位置依然空虚,景帝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同时围绕着皇储问题朝中大臣已分成了几个派别,他们各有所谋。这样在景帝无力掌控朝局的情况下,一场皇位争夺战逐渐拉开了序幕。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不豫。由于太子未定,宫廷内外及文武官员都十分忧惧。朝廷上下群臣百官都意识到政局似乎要发生变化,不同的人心里有着不同的盘算。由此,他们出于各式各样的目的开始了自己的活动。

     先是正月十一日,左都御史萧维祯同百官在左顺门外问安,实则是探问景帝病情。太监兴安“以指作十字,皆朝廷股胧耳目,不能为社程计,谓病之笃不过是日耳”((明)杨瑄:《复辟录》,车心吉主编《中华野史·明朝卷》卷1),然后开言道:“公等徒日日问安何益!”((清)夏燮:《明通鉴》卷27《恭仁康定景皇帝》,景泰八年),群臣领悟到兴安要大家奏请建立皇储的用意,于是便各自回去准备奏章了。

500

     其实夺门前夕,围绕着皇储问题朝中大臣早就分为三个派别,即主张“复立沂王派”、“另立襄王世子派”、“奉迎上皇复辟派”。由于章纶、钟同的先例,“复立沂王派”起初并不敢公开大肆的活动,“襄王世子派”却首先趁机图谋起来。这一派主要以王文陈循萧磁为主,“初,景泰不豫,图富贵者因起异谋。大学士王文与太监王诚谋,欲取襄王子为东宫”((明)杨瑄:《复辟录》,车心吉主编《中华野史·明朝卷》卷1),可见王文与太监王诚是“襄王世子派”的发起者,后来大学士陈循和萧磁也加入了此队伍,这一派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都是内阁重臣而显得举足轻重。

     正月十四日群臣会议于朝廷,多数官员同意复立沂王为太子,只有王文、陈循、萧磁等不同意。很明显这一派的着眼点在于自己以前曾拥护景帝易储,如果见溶即位,可能会报复自己危及官位性命。李贤曾询问过学士萧磁,萧的回答是“沂王既退,不可再也”,此基本明确地表达了他们的立场和想法。王文曾对大家说:“今只请立东宫,安知朝廷之意谁属?”,于是准备以“早建元良”上奏,正在众人争执不下时萧维祯居中调和,他“举笔曰:‘我请更一字’,乃更‘建’为‘择’。”((清)夏燮:《明通鉴》卷27《恭仁康定景皇帝》,景泰八年)于是就以“早择元良请”。可见此次论战“襄王世子派”完全占据了上风。不料景帝朱祁任却紧紧檬住皇帝的宝座,死都不肯撒手,看了群臣的奏疏后,传谕说:“朕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所请不允。”((清)夏燮:《明通鉴》卷27《恭仁康定景皇帝》,景泰八年)

     复立沂王是当时朝廷中的主流思想,支持者很多,其中王直胡濙于谦因为位高权重而成为“复立沂王派”的代表,他们也一直积极努力地想促使沂王复位。正月十六日,王直、胡濙、于谦会诸大臣,再次奏请复立沂王,推大学士商辂主草,疏言:“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传之于宣宗陛下宣宗之子宣宗之孙以祖父之天下传之于孙此万古不易之常法。”最后“稿成,登正本会全,因姓氏众,字画多讹,至十六日哺时方完。”((明)杨瑄:《复辟录》,车心吉主编《中华野史·明朝卷》卷1)由于天色已晚,没有来得及上奏,打算十七日早朝呈上,不料当天晚上就发生了“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奉迎上皇复辟派”发动的,与前两派有所不同,此派的主要活动都是在地下进行的,这是由当时局势决定的。其中石亨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是复辟派的代表。石亨是一个功勋卓著但又野心勃勃的武将,当时官拜太子太师、武清侯,权力欲望甚重的他极不安分。徐有贞学识渊博、极富才略,但因曾倡议南迁而为人所不齿,故仕途坎坷,后善于钻营的他终因治河之功升至左副都御史,但这个职位远不能满足他。太监曹吉祥曾是王振的亲信,在正统年间就曾数次外出监军,一直以权宦王振为榜样的他很不甘心久居金英兴安等人之下就这样三个野心家一拍即合,共同走上了迎复夺权的冒险之路。

     正月十二日,景帝朱祁钰强撑着病体来到南郊斋宫,召石亨至病榻前,要他代行郊祀礼。此时景帝已病入膏育了,石亨见状敏感地觉察到机会已经来了,回去立即与其同党都督、左都御史杨善、太监曹吉祥等谋议,大家都一致认为“请复立东宫,不如请太上皇复位,可得功赏”((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5《南宫复辟》),但同时他们又感觉到自身力量的不足,缺乏一些作为智囊的文官。经仔细斟酌后,他们准备秘密拉拢太常寺卿许彬入伙。但作为老官僚的许彬却不愿冒如此大的风险,他回答道“此不世功,彬老矣,无能为,徐元玉善奇策,益与图之。”(《明史》卷170《徐有贞传》)这样在许彬的推荐下,石亨等人迅速与徐有贞取得联系并邀请其加入复辟计划。一直谋求进取的徐有贞当然不会错过此等良机,他立即发挥了一个谋士应有的才华,言道:“太上皇昔者出狩非以游猎,为国家耳,况天下无离心”(《明史》卷170《徐有贞传》),意思即是英宗的北狩是为国家社稷,并无失德行为,所以英宗复辟在朝野上下还是有其政治基础的。此番言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复辟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把原本只是为了个人私利而进行的阴谋兵变说的像是正义之举一样理直气壮、光明正大,这无疑给石亨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他们“奋斗”的决心。

500

             正月十四日夜,石亨等人在徐有贞家聚会,徐首先就问石亨、张軏,复辟的计划“南城(朱祁镇)亦知之乎?”二人回答道:“一日前已密达之”,但徐有贞仍谨慎地认为“侯得审报乃可”((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5《南宫复辟》)。十六日夜,石亨、张軏等人再次聚到徐有贞家汇报了最新消息,“得报矣,计将安出?”徐有贞听后马上“升屋览,步乾象”,他再次以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向其同伙证明了复辟的可行性,其言道:“时在今夕,不可失”。于是大家密谋起来,就复辟计划的细节作了最后的安排。正好当时有边吏报警,徐有贞闻知对众人说:“宜乘此以备非常为名,纳兵入大内,谁不可者?”((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5《南宫复辟》)石亨、张軏等都表示赞同。于是张軏按照计划调动了一千多士兵在长安门外等候,徐有贞、王骥、杨善等也都来此与队伍会合。同时本就负责京城守备工作的石亨收了各城门的钥匙,夜里四鼓时分放张軏及其军士进入皇城,守卫的士兵惊愕不知所为。为了防止外兵攻击,徐有贞又锁上城门并把钥匙投入水窦中,大有破釜沉舟之势。于是石亨、张軏等人率兵急速向南宫进发,当晚天色十分阴暗,石、张二人不免心中惶惑,问徐有贞大事能否成功,徐说必成无疑。及至南宫,又发现宫门大锁曾被景帝派人灌注过铜汁因而十分坚固,徐有贞命军士悬巨木合力撞门,同时又派勇士翻墙而入内外毁墙,终于墙坏门开。石亨、张軏等进入南宫拜见上皇朱祁镇,并跪倒齐声道:“请陛下登位”,于是徐有贞等人便搀扶朱祁镇登上早已准备好的御辇,路上朱祁镇问了徐有贞等人的官职和姓名。然而至东华门,守门士兵喝令他们停止前进,朱祁镇说:“太上皇帝也”,守门士兵不敢阻拦,于是众人拥护着朱祁镇径直到了奉天殿升座,石亨、徐有贞等人立即高呼万岁,并敲响钟鼓,大开诸门。此时正值拂晓,群臣都在朝房中等待景帝临朝宣布皇储问题,忽然听到宫殿中的呼噪声和钟鼓声,正惊疑之际,徐有贞到来大声道:“上皇帝复位矣”,并催促大家前去朝贺。朱祁镇宣谕复位,“众始定”((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5《南宫复辟》),二十一日,下诏改景泰八年(1457)为天顺元年,就这样在复辟派的帮助下,明英宗朱祁镇又重新登上了阔别已久的皇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