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学嫔绘画艺术作品展

 泊木沐 2018-09-24

陈学嫔简介

陈学嫔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历任:

玄奘大学视傅系助理教授、市民大学艺术类讲师、慈济大学推广部水墨课讲师、桃园市松柏大学水墨课讲师、松年大学水墨课程讲师、松柏大学艺术类指导老师、佛光緣美术馆台北馆志工美育课程讲师、心印楼主人、心印画会指导老师,政治大学文艺竞赛评审,世界和平将评审,各类艺文竞赛评审。

获奖:

全国大专青年书画优等奖、南瀛美展两届优选、南瀛美展佳作、中部美展优选、苗栗美展佳作、亚细亚水墨特选奖、桃园市振声中学杰出校友奖、参展全省美展、臺陽美展、南美展多次、回乡四。

展览:

个展十三次、联展百余次。

典藏:

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父纪念馆、淡江大学文錙艺术中心、佛光緣美术馆、

南京大学李奇茂美术馆、墾丁国家公园管理处、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玉山国家公园、金門大学李奇茂美术馆、私人收藏。

著作:

陈学嫔画集〈一〉、〈二〉、鱼、鸟─古代的图腾绘画研究、心印随笔;陈学嫔的诗与画、心灵花园2012陈学嫔诗与画、莫忘初衷2013陈学嫔画心、生命延续与变形神话─以西汉马王堆经幡为例,彩陶中的鱼、鸟纹饰審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美丽的艺术家陈学嫔老师

画中有诗的意·诗中有画的美

走进画室,尘世中的喧嚣随即被拋在脑后。看见云雾缥缈的彩墨山水作品,心彷彿也像走进画中一般,可以体会到老师想表现的生命态度。只有用心于生活的每一天,留下的才会是不朽,并完整的将艺术呈现。

充满禅意的画室,墙上挂满老师的画作

艺术美感的展现外还多了份文字的淬炼

求学阶段时,陈学嫔老师的艺术天赋就像是与生俱来一般,常常获得校内外大大小小的奖项。对她来说,得奖不光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肯定。也因为从小成长在军人家庭,父亲希望女生不要在外面抛头露面,让她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也因为如此,她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除了美感的展现外还多了份文字的淬炼。

进了国立艺专后,原本是想往室內设计发展,但需要的学费太过高昂,让她转往水墨组发展。在这里却遇到改变她未来人生的老師──李奇茂教授,除了绘画的技巧传授外,获得最多的就是做人处事的道理与观念。对她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如果画画只想卖画,那绝对当不了一个艺术家。”这个观念在她心里掀起一阵涟漪,改变了她对艺术的舊有思维与未来的定位。

当时参加校外的绘画比赛,得到了全国大专青年甲组艺术比赛第一名,对当时的她来说宛如一剂強心针般。一路上的获奖,成为她背后支撑的力量,也決定大步迈向艺术创作这条寂寞的道路。大学专业后投身美术教育二十多年,悟出了一个不变的心得;艺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对她来说,老师的引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无法不断在生活中充实自己,绝对不能获取更多的感动与火花。因此学嫔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皆视如己出,毫不保留的倾囊相授。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创作中的素材

为了让自己的水墨作品更加精进,除了研读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西洋艺术史,后来也学习西画、多媒材等课程,希望让自己的作品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对她来说,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创作中的素材,但前提是,要认真的去体悟 每一天的甘与苦,因為生命的堆叠与累积才是艺术的展现。老师常常抱持一个想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形式而重于內容,如果不是艺术家的人格特质,与用心体会生活,纵然有再好的形式,也不可能产生有生命的作品。

老师的水墨作品中,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或形式,而是用彩墨佐以禅意的方式来呈现,看著飘渺朦胧的彩墨山水画,內心彷彿徜徉于其中。其实每张画作都是老师自己的內心投射,喜、怒、哀、乐的任何感觉与表情,在画中都逐一显现。也会随着观赏者的心境变化与人生体悟,从中得到不同的想法与领悟。

上图:老师以心灵投射到外在的现象,所表現的是主观与生命的情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会因为观者、心中的风景与心情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現。

上图:桐花缓缓的飘落,凸显出花开的喜悦和花落的惆怅,这不正是人生的写照吗?人最终都得独自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 ,最后终究尘埃落定。作者以纷飞的桐花比喻 这个花花世界,传达一份空灵与孤寂的创作历程。

上图:人生往往常在等待,如等公车、等情人、等放榜、等下班、等开奖、等待花开、等赚到足够的钱才开始做任何人生规划。 一切似乎都在等待,并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渺茫中。而且许多事不是你所能掌握的,只要时机未到,任何強求都是徒劳无功的,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上图:老师在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收集贝壳,总想着那壳中包含着许多浪漫的故事,周遭的朋友都知道她的喜好,于是总爱送她许多造型特异的贝壳。在老师收藏的贝壳中也藏了许多年少的往事,画面中放大的贝壳一直都在,但人已远离。在纷飞的细雨里依然守护者曾经的诺言,藉物喻人并传达笔者对过往的思念。

上图: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富貴的象徵意涵。老师从事美术教育多年,每每遇到学习者表示想学画牡丹,可见祈求富貴的理念早已深植人心。富貴有外在物质的收获,亦有內心世界的滿足,将猫咪绘于花心,希望人们在追求物质外,更能与富內在的心灵与精神。

由于十多年前眼角膜手术的失误,让老师的视力大受损,差点就要被迫放弃了她最喜爱的阅读与绘画了,为此也沮丧了三、四年的时间。那段灰暗的时期只能靠自己在心境上的转换才有办法度过,个中的辛苦实在是无法言喻。因为视力受伤,走路常常跌倒都是家常便饭,拾起画笔也要靠特制的放大镜,忍受眼压升高的痛苦才能作画。

如今的她,因为这一路走来的总总,让她对生命有更深的体悟,并从中学会以正向思考与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既然不能改变现状,何不放宽心胸的张开双手拥抱它?只要将心安定下来并不断充实自己,相信任何的难关都可以迎刃而解并让自己更坚定地迈向下一步。

上图:全神贯注的表情,每一次的作画对老师来讲都是一份感动

延续生活艺术的感动 与活出生命的永恒

阅读的习惯,让老师对美学、历史、神话、文学与佛学都有相当的造诣,也让她的画作融入了许多意象于其中。每天诵读佛经,除了安定了她的心灵外,还从中体悟了许多人生观念与态度,认真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与挑战,希望将自身全部的情感投入并用心感受生活,就是老师所言:「认真的生活。」

一路走来有许多的贵人帮助着老師,而她也竭尽所能的吸收每个人的优点,希望藉由不断的充实让自己愈发精进。并将文学与艺术 结合,让作品能够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未来她想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艺术创作之路,希望推出文字加画作的诗文图集,让观赏的人们可以有不一样的火花与悸动。另外用创作启迪偏乡及弱势孩子的心灵,用艺术的养分浇灌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可以借着艺术创作活出生命的永恒。

作品欣赏

《霜林寒岫》35x75cm

《飞瀑百尺带烟寒》80x45cm

《风之舞》35x75cm

《造化心源谁领得》35x75cm

《雨季》75x75cm

《雨后芳草净沙尘》37x75cm

《秋水一抹碧》35x75cm

《沁》35x75cm

《橙色风景》35x75cm

《野水晴山雪夜时》35x75cm

《瀑布高寒韵独清》35x75cm

《骤雨》35x35cm

《翱翔》35x75cm

《岩石》35x35cm

《锁》复合媒材

《发芽的梦》

《依稀梦里》

《飞》

《鸢尾》

《手刻蛙纹聚宝罐》

《手刻鱼纹聚宝罐》

《手绘蝴蝶兰茶具组》

《手绘镶金百合聚宝罐》

《手绘鸢尾花器》

《手绘天堂鸟花器》

手绘鸢尾花瓷盘》

《手绘鸢尾花瓷盘》

《手绘向日葵笔筒》

创 作 理 念

艺术表现生活,用心体悟生活。

不断推翻自己,再造艺术新视野。

艺术家语录:

踏稳每一步,诚恳待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