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惠训书院 2018-09-25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从贸易活动进入日本的宜兴紫砂壶大致有着几种类型,本文举其大者分而述之。

名壶与古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煎茶流行之际,贩洋商人以文物性质输入的唐物中,也有若干档次较高的紫砂壶供应茶人与文物收藏家,从《茗壶图录》中可知日本明治初年的好壶者,除了奥玄宝外,还有川田瓮江、毅堂山长宣光、内田寒泉等人。他们也和中国闽粤的功夫茶俗一样,追求古器、名器。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川田瓮江为《茗壶图录》撰序曰:“近者煎茶盛行,人争购古器,相高以雅致。即如注春,亦黜银锡,专用泥沙。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而供陶时窑,(指供春、时大彬所制紫砂壶)徒尚其名,往往为黠商所瞒。”可知他们一方面对宜兴古壶寻寻觅觅,另一方面又对壶价与黠商感到不满。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茗壶图录》所描绘的三十二件茶器中,15把是奥兰田的藏品,其余17把则分别藏于诸朋友家,其中8把茗壶为日本静嘉堂藏品。从其图录中可以看到不少紫砂佳器。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趺坐逃禅 静嘉堂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藏六居士 静嘉堂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倾心佳侣 静嘉堂

朱泥功夫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日本煎茶道受中国功夫茶俗影响,也热衷追求宜兴朱泥小壶。但日本人通常依造工与泥料精粗而将茶壶区分为“精作茶铫”与“粗作茶铫”,清代宜兴所产朱泥壶即是“精作茶铫”,贩洋者通常由中国市场直接购入转销,通常并未对日本市场另行订制。但仍有少数的煎茶流派对此另有要求而定样。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明 日本京都万福寺旧藏、田能村直入自用时大彬制朱泥调砂扁圆壶

具轮珠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专供输日的宜兴壶有一种日本人称为“具轮珠”的品种,胎质紫泥、朱泥皆有。《茗壶图录》:“近时有一种奇品,邦俗呼曰具轮珠。所谓小圆式、鹅蛋式之类也。形有大小、制有精粗。泥色有朱、有紫、有梨皮。小而精者,曰独茶铫;粗而小者,曰丁稚。”又曰:“……制作不事雕琢,贵在于醇雅,时俗所谓具轮珠是也。近世好事者宝爱夸张,声价日贵,至比连城……”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清光绪 金士恒刻并作具轮珠壶

这种直嘴的鹅蛋小圆式壶因出汤断流不佳,罕见于涓滴必较的中国功夫茶,但日本人却颇为喜爱。“而其为器,拙而密,朴而雅,流直而快于注汤,大小适宜有韵致,是所以盛行于世也。顷者京坂好事家渴望心醉,一睹兹壶,津津流涎,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至曰非获具轮珠者,难与言茗事。”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清末民初 朱泥具轮珠

金士恒与煎茶小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明清宜兴壶在海外的传布,向来以产品为主,并未涉及制作技术外传,唯有日本在若干机缘下得到宜兴向不外传的“打身筒成型法”,其间的关键人物为清同光年间的中国文人金士恒。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清光绪·金士恒制并刻紫泥延年壶及公道杯、金士恒竹石图成扇 (一组共三件)

金士恒,紫砂陶艺名人,生卒年不详,字子友,十三岁拜入著名文人瞿应绍门下。1878年,由于紫砂茶具在日本供不应求,鲤江方寿与继子高司乃邀请当时寓居名古屋的金士恒访问常滑,传授技艺与陶刻技法。受到指导的日本人有鲤江方寿、鲤江高司、伊奈长三、杉江寿门等人。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清 杉江寿门制金士恒刻常滑烧茶壶

金士恒是典型的中国文人,他承袭着陈鸿寿、瞿应绍以书画陶刻装饰茶壶的传统,在常滑陶区与煎茶文人往来,甚获尊重。百余年后的昭和六十年(1986)常滑市民俗资料馆为他办了“金士恒展”,从展品中可以看出他指导出的茶壶均为煎茶小壶,不求精致,但求朴野,壶身常刻满行书或梅竹,颇有曼生遗风。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金士恒制朱泥刻诗文壶

其他输日宜兴贸易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宜兴壶在晚清至民初期间,有较大的数量进入日本,以应广大的煎茶道需求。专供输日的贸易壶,旧称“东洋装”,一度是中国紫砂输出的一大市场。输日茶壶仍以小壶为众,较为著名的有鲍生泰陶器店、万丰陶器店。此外如墨缘斋、葛明昌、陈鼎和陶器厂、吴德盛、铁画轩等都是清末民初经营输日贸易壶业务的商号。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鲍生泰制朱泥梨形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墨缘斋制 紫泥小掇只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觀 |《上善若水》贺洪梅

链 接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摶 |《雅方》贺杨制 施昌泥绘

链 接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东渡日本的宜兴茗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