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漫漫其修远兮——《论语》学习191-192

 背后国文 2018-09-25
 

泰伯篇第八·七(19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钱穆译曾子说:“一个士,不可不弘大而强毅,因他担负重而道路远。把全人群的大道来做自己的担负,不重吗?这个担子须到死才放下,不远吗?

杨伯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傅佩荣译】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弘的气度与刚毅的性格,因为他承担重任而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沉重吗?直到死时才停下脚步,这个路程还不遥远吗?”

士,读书人。弘,弘大。毅,刚毅。任,负担。道,路途。

任重而道远,原指负担很重,道路很远。这里是说士人行仁的使命责任很重,直到死才能停止的道路很远。

本章气势恢弘,与前面曾子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但正是他谈孝时的谨慎态度和谈士人的不凡气度,印证了曾子的弘毅之德。

曾子年轻时不是很成熟,也不太聪明,孔子也说他”参也鲁”,但他善于归纳总结,如在《论语·里仁15》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虽然没有领会孔子的一贯之道,但他能他把孔子的一贯之道归纳为”忠恕”已经很不错了。年轻时的莽撞、鲁钝并没有影响他日后的发展,孔子死后,他讲学授徒,传播儒学,慢慢消化领会了孔子的一贯之道,所以才有了本章的一席话。

《论语》中留下了很多曾子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等等,他不再是一个只会询问、请教老师的学生,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补充和丰富了孔子的思想。

本章是曾子对读书人的要求,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要求,他明白一个读书人的努力方向和艰难历程,准备进行长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希望所有士人和他一样,能成君子之道,达圣贤之境界。

 

泰伯篇第八·八(192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钱穆译先生说:“兴起在诗,卓立在礼,完成在乐。”

杨伯峻译孔子说:“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

【傅佩荣译】孔子说:“启发上进的意志,要靠读诗;具备处世的条件,要靠学礼;达成教化的目标,要靠习乐。”

兴,兴起。立,自立,立身。成,完成,完善。

本章是讲人兴起于诗,自立在礼,完成在乐,该如何理解?

兴于诗,是说诗歌源于人的性情,通俗易咏唱,可以感动人的心灵,触发人的情感,从而有积极向上的力量。立于礼,是讲礼本恭敬谦让,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可以立命安身。成于乐,人心感于物而作乐,乐能”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高诱注《吕氏春秋》)成性以成德,所以人的完成要靠乐来得之。

孔子一直推崇诗、礼、乐的教化作用,诗是有道之人学习、交流的基础,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直接点明学诗的重要。在《礼记·经解》中,他对五经的教化作了深入的阐述,他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诗可以让人温柔敦厚,礼可以让人恭俭庄敬,乐可以让人广博易良,因此,人的成长和完善需要读诗、学礼、习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