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守山学堂 2018-09-25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处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和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是如今发现的属于人类发展阶段的新石器时代美术的文化遗迹,其中的制陶工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贡献给美术历史宝库的珍贵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龙山文化的黑陶。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一个文化体系。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饲养牲畜。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500-公元前3000年左右。烧制后颜色多为橙黄,红或红褐色,纹饰呈黝黑或殷红色。

      仰韶文化的彩陶因时间,地区的差异而被考苦学家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分为半山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山类型的发现遗址为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

        器型有: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装饰纹样:除几何纹而外,以人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几何纹常见的有并列折线和间以并列斜线同三角形面构成的二房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     纹样的造型结构由于较好地处理了虚实,阴阳,正反,疏密关系,虽为简单的反复却能给人以变化丰富的印象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人面鱼纹盆彩陶,属仰韶文化彩陶,为圆底盆,纹样装饰为人面纹,五官具备,口部外侧衔鱼,是人面和鱼的结合体,纹样饰于器物内壁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几何纹盆,圆底,口沿及外腹部有黑色饰纹,口沿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口沿下及腹部外壁饰以并列折线间以并列斜线同三角形面构成的几何纹,单纯富有装饰效果


鱼纹彩陶盆

鱼纹盆彩陶,圆底,纹样为侧面游动的鱼,鱼张口露齿环绕陶盆外壁,呈现为首尾衔接的游动状态。

常见的半坡彩陶纹饰还有鹿的形象,其大多是侧面,有的奔跑,有的伫立,有的两耳支出身体后缩,表现了鹿的胆怯和警觉,显示了作者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图片资料

鹳鱼石斧彩陶缸,发现于河南临汝,器型为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有水鸟衔鱼的形象,描绘了一只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用黑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则以勾线塑造,形象质朴而生动,鹳鸟和鱼可能表现两个不同的氏族,石斧则预示着氏族首领的权威,以简略的形象组合表现了较复杂的社会内容,他是原始绘画中一件值得重视的作品。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人头红陶壶:陕西华县柳子镇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泥塑人头像,塑造手法简单原始,但颇有情致,微微隆起的鼻梁,稍稍上斜的双眼,略略开启的小口,显出一副俊美的少女神貌。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人头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瓶口外部堆塑成一个少年女性头像,眼嘴仍是挖刻而成,而面颊,下颌,鼻子却塑造的较为认真。头颅四周下垂的短发用细密而平行的阴刻线纹来表现,两个鼻孔也细心地刻出,彩绘的瓶身巧妙地成了塑像的身体或台座,造型上有一定的完整性

庙底沟类型的发现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

代表性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大都为黑色,一般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

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弧线的内侧空白,外侧填以黑色,这样构成二方连续纹样,黑白各自成型,有阴阳双关,虚实相生之妙。造成纹样构成变幻微妙,还包括加进去的黑圆点和并列直线,以及用斜向交错的细线构成的网纹等因素,特别是以菱花形纹组成的菱花纹饰带,期间相互借用,构思尤为出色。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彩陶花瓣纹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器型为大口小底曲腹盆,口部有折沿,纹样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花瓣形,内侧空白,外侧填以黑色,黑白各自成型,阴阳双关,虚实相生。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彩陶盆,大口小底曲腹盆两端相交弧线组成的花瓣形纹借用黑圆点和并列直线

庙底沟类型的植物纹和鸟纹也具有一定的写实技巧。有的花朵盛开怒放,有的枝叶似迎风飘摆,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展示出新石器时代彩陶工艺的发展与成就,马家窑文化可分为先后连续的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马家窑类型遗址在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陶器的制作为泥条盘叠手制,器型有瓮,壶,罐,盆,钵,盂,碗等。

装饰纹样以彩绘为最多,主要是黑彩,也有一部分在黑彩中加施红彩,彩绘装饰的面积大,有的饰满器体全身,盆,钵,碗等器物往往内外均加彩绘。纹样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旋涡纹,流利生动;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吸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幛纹单位的两端点缀黑圆点的办法,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大彩陶瓮,黑彩,纹样由旋涡纹,波状纹,弦纹等多层图案组成,充分发挥了弧线旋转的效果,形成强烈的动感,花纹遍布器口和胸腹部,造型稳定匀称。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睨鱼彩陶瓶,瓶上装饰有睨鱼形象,头似人面,两目圆睁,前肢张开,躯体弯曲作游动状,形象怪异。

半山类型:甘肃和政县遗址。半山类型代表者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器型: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艺术特点为造型比例权衡和外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装饰纹样:彩绘以黑为主,黑红兼用的也颇多。装饰面积较大,装饰带往往多至四五条,主次之分更明显,主次之间相互配合呼应,形成一个多样而同一的装饰整体,纹样结构严谨描画规整而又灵活自然,装饰纹样大都是各式各样的几何纹如螺旋形纹,波状纹,折线纹,锯齿纹,大圈纹,葫芦形纹,平行纹,菱格纹,方格纹等。

装饰意匠:半山类型的彩陶更为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纹样多为二房连续,不仅有很好的侧面效果,从陶器上部腐蚀则由成为优美的圆形适合图案,装饰部位的成功选择和艺术处理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马场类型:遗址有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遗址

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有的与半山类型彩陶相似,但相对来说比较高耸,外廓线不及半山型的紧凑和富于弹性感。

纹饰风格:一般显得粗狂简率,最具特色的纹样是大圆圈纹,卷曲纹,勾连纹和蛙型纹,在作为二房连续的大圆圈纹内都填有不同的纹饰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

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因1928年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遗址而得名。龙山文化已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

器型:碗,盘,豆,杯,罐,鬲,鼎等,制作技术已采用快轮成型,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特别是乌黑光亮的黑陶,在造型及色彩上具有特殊风格。

黑陶工艺具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点

黑:色调乌黑

光:器表光亮如施釉

薄:胎质细腻至密而坚硬,俗称蛋壳陶

棱:转折关系棱角清楚明确,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

鼻:有的器物有盖,有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黑陶不施彩绘,色彩单纯古朴,以造型取胜

龙山文化的高脚杯和陶鬶显示了造型的崭新意匠,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黑陶高脚杯比例适度,轻盈秀美,杯口外张轻盈秀美,犹如开放的花朵,有的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装饰造型达到完美统一。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陶鬶(gui)的三个袋形足扩大了受热面,加快了炊煮速度,还起着稳定的支撑作用,其腹部造型丰满,上接筒状的颈,颈口有斜出的流,颈和腹的一侧安装有绳纹把手,圆浑和秀美统一在器物的造型之中,犹如一只昂首挺胸的立兽,美观而有气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