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五台广仁寺普同塔(清)

 安东老王 2018-09-26

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

忻州·五台广仁寺普同塔

 




年代:道光年间 ;形制、特点:覆钵式塔,高约12·6米;现状:保存完好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在黛螺顶山脚下,五台山塔院寺东面(曾改为停车场,现为绿地),有一座砖结构的喇嘛塔,保存完好,建筑风格与大白塔类似,无相关资料,估计建于清代可能性较大。

  2014年10月9日早晨,安东老王来到此塔下,拍摄了它的近照。塔身无文字显示其年代。重编本篇仍未查到新的文字资料,中国佛教协会官方网亦引用本篇(首编部分资料)以资介绍。见:忻州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

  部分图片资料:新浪博友·爱浮图(本篇小尺度照片);福成中华资料库

   

  经查阅资料,可以确定,此塔即广仁寺(即十方堂)普同塔,也称五台山普同塔,是五台山广仁寺在鱼湾造的一座存放僧人骨灰之塔。其塔座为石砌八角束腰须弥座,座面边长2·44米,上面边长1·84米。承托着砖砌覆钵式塔身,塔身由三层构成,两夹层凹进,饰有砖雕,其上还围以砖雕莲瓣,塔顶由三颗宝珠构成。身高12·6米,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其特点是塔底流水,内为空心,可以存放僧人骨灰。骨灰匣以逝世先后排列,每增加1个,则把最前边1个顶入水中,使其顺水流走。回归自然。所以,塔内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骨灰匣。

       此塔是一座砖构建筑物,高两丈余,坐落在鱼湾,是游人登黛螺顶的必经之处。在五台山旅游旺季的七、八月间,每天从塔旁路过的游人成千上万,竟无一人驻足观赏这座清代道光年闻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由于此塔貌不惊人,又无简介,故游人把它看成是一般墓塔。这座有参观价值的普同塔,就这样被遗弃在无人理睬的角落里。(文据:五台山的文化遗产应加强管理;作者:魏国祚)

  补充资料:塔的北面不远是罗睺寺的属寺广仁寺。清代道光年间,广仁寺中来自青海的藏族喇嘛捐施修建了十方堂,专门接待外来僧人和四方云游的游僧。在此研习佛法者每天资助十两炒面,为了安葬客逝者,在寺庙的南面鱼湾修建了这座普同塔。 塔建于溪河之上,塔底中空,内置一大石板,有客死此地者火化后装于陶罐中置石板上,以圆寂的先后排列,后入者将最前面一个顶入水中顺水漂走,以此循环往复,而塔底始终保持着一定数量的骨灰罐。


  相关资料:
  五台山十方堂(广仁寺) 位於罗睺寺东面,隔著一道墙。以寺的大门前挂著光绪皇帝御书「十方堂」的匾额,故亦名「十方堂」。广仁寺是接待蒙、藏地区来五台山朝圣的僧俗信徒的客堂。
       广仁寺本来是罗睺寺的客堂,後於清代道光年间才独立为寺。


广仁寺普同塔旧照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清代外国驻华机构发行


广仁寺普同塔欣赏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塔院寺外喇嘛塔(明清?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外喇嘛塔(清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