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习练阶段说

 天地虚怀xia 2018-09-26

太极拳习练阶段说

薛蔚昌  

   
 
    这里,是从传统内家拳意义上讲的。
  要学成太极拳,按阶段、由浅入深、从低级到高级,分步骤习练,是需要的,这样,也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关于这个,似乎经典著作中没有,也不曾看见文字性的东西和听到别人讲起过,此文所述,系根据自己习练过程中的体会和理解,总结出来的。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
  在此阶段,要基本上掌握太极作为内家拳的打法——用“虚无劲”、亦即“意”。
  这点较难。难,就难在它同“习惯力”相悖。“习惯力”,人之初就是这个样子,用手出手,用脚抬脚,已成积习,可以说习非成是了。要转这个弯,首先思想上不理解,加之,太极劲道(力道)奇特、玄妙,不好把握,须得有个渐悟、适应过程。
  初极阶段(第一阶段),也是太极拳的入门阶段。只有掌握了用“虚无劲”、即“意”的打法,才能算入了太极拳的门。这就要求丢掉“习惯力”,使臂腿手脚置于被动状态,就像丝连线挂在躯干上一样,完全用腰脊(胸背开势、顶沉对拨)和意、气、神的劲道,带动起来动作,不自动、不直动、不妄动,而且,这种带动要基本上达到自然顺遂的程度。在这个阶段配合的气功,是“潜呼吸”,亦即反自然腹式呼吸,这种呼吸静、细、深、长,与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的缓慢动作,恰好吻合。在此阶段,周身的轻灵感和气感,就初步出现了,这就为太极拳的进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或中级阶段。
  在此阶段,要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基本境界。
  这个阶段,盘拳架的神态与气势——“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这四句话,出自《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文。系经典的高度的概括,它相应地把内在的东西,透过躯体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阶段配合的气功,是“喉头呼吸”,是在“潜呼吸’基础上,加强加深的呼吸法,嘴鼻闭小,以喉头用力,体现极柔和细匀的呼吸。与上述太极拳的神态与气势,恰好吻合。太极《心会要诀》(又名三十七心会论)中,开头第二句就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所指,就是用“喉头呼吸”。
  在此阶段,已经掌握了太极理法,行拳自然顺遂,周身俱已轻灵,遍体意气布满,“内功、气功、柔功、静功”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或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里,要体现出太极拳的高境界。
  此阶段,是养性修真阶段,亦即《太极拳真义》所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呜,泉清水静,翻江闹海,尽性立命”。在这个阶段配合的气功,是“内呼吸”,要求用“真息”来进行呼吸。“真息”,又称“胎息”(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似有似无),系人生性命的根本,养生长寿的要诀,要达到悠、缓、细、匀、静、绵、深、长的八项标准,绵绵不断,若存若亡。恰好与“太极拳真义”相吻合——“太极尽性立命”,“真息神觉立命”,二者相辅相成,两得益彰。
  对太极拳的高境界,笔者有的略解其意,有的尚难参透,太极精深玄妙,国之瑰宝,吾今老矣,愿有志者钻研之,肩负起承传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