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控制论谈辨证论治

 herngwu 2018-09-27


      “对于那些以复杂著称而其复杂性不容忽视的系统,控制论给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见W·R艾什比《控制论导论》第5页)。这种方法把研究对象——复杂系统看成是一个黑箱(从外部看不见内部结构),不用分解、打开来看的方法,只是从外部进行反复多次的观察和测试(从黑箱的一端输入一定信息,从另一端看它输出什么信息。例如给人体某种刺激,测试它出现什么效应),把测试结果作成一张详细的顺序的登记表,从前后关系以及发展趋向等找寻规律,再由规律推导其内部联系,即系统的正则表象,这就是黑箱理论方法。例如,房间里有电灯、光管、电风扇,它们的开关都装置在一块电板上。一个小孩进入房间,起初他是不了解这些开关的。他拉动一个开关,电灯亮了;再拉另一个,光管亮了;又拉第三个,电风扇开动了。经过反复几次的实践,小孩完全掌握了这些开关的性能。虽然他没有拆开电板,不了解电路联系以及用电器的结构,但是他明白电灯的开关是哪一个,对电灯的亮和熄,能控制自如。对他来说,三个开关和三个用电器的关系就是房间里的电系统的内部联系图。在他看来懂得这些就够了。当然,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内部联系图,不可能与该系统的实质结构完全符合。一般来说,只是该系统的某个方面的简化了的关系。但是,认识是为了实践。如果一种认识有助于实践,尽管这种认识与该系统的实质结构不完全符合,但已有实用价值,就像小孩能随意控制用电器一样。当然,这个例子会简单了些,但是类似这样的方法在科学领域里是被广泛地釆用着的。在气象学上,诚然可以从大气层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研究进行天气预测,但也可以像小孩开灯一样,从气象的历史记录中,观察前后气象出现的规律,以及从各种物候现象(如虫活动)、水文现象与气象的发生情况中,观察物候、水文与气象的关系,进行天气预测。一位农民种花生,没有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却用眼睛观察花生侧根的生长情况与结实的关系,使花生增产。有人比喻说,深入局部、细微结构的研究是一种“纵”的研究方法,从大量的现象观察找寻规律的研究是一种“横”的研究方法。一纵一横,一经一纬,互为补充。黑箱理论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横的研究方法。

      大家知道,中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不孤立地看待局部的病变,总是从人体的内部联系、人体与外界的联系中去认识它。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规律的时侯,中医不用分解的、打开来看的方法,而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的记录,从大量的临床现象中总结规律,推导人体的内部联系。这也就是黑箱理论方法。中医所说的证,不是个别的症状,也不是简单凑合在一块的症候群,而是对某一特定疾病状态的病机的概括。也就是黑箱理论所说的(人体)内部联系图。所以讲,“证”是依据严格的科学方法推导而来的,不是从剖而见之的方法得来的。中医之所以被人误为虚诞,正因为它不能剖而见之;中医之所以被人认为深奥难解,也正因为它剖而不能见。例如,病人舌有瘀点,皮肤甲错,脉涩,有痛处,口干不欲饮,经服用祛瘀药物,排出瘀块,病告痊愈,中医称之为“血瘀证”。它是根据病人的输出信息(舌瘀、脉涩),以及输入新的信息(祛瘀药)后所出现的新的输出信息(瘀去),推导人体内有“血瘀”为患的。中医所讲的每一个证,都有它相应的一幅人体的内部联系图。


      “大叶性肺炎”,西医学认为是肺炎双球菌感染,肺叶发生广泛炎症,全身有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要用抗菌素治疗。中医在诊治这些病人的时候,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去搜集临床资料的。西医认为必需具备的临床资料(如胸部听诊)中医不一定需要,而西医往往忽略的临床资料(如脉象等)中医却认为是辨证所不可缺少的。西医诊断出病灶在肺,病理是细菌性炎症,得出“肺炎病”的认识。中医四诊八纲的分析归纳中得出“证”的认识,说是风温邪袭肺卫,痰热证,热毒内陷证,正虚邪恋证等等,必须根据与“证”相适应的治则遣方用药。这是“同病异治”即“一病多证”的情形。相反,无论什么病,只要它出现同样的证,就可用同一方法治疗,这是“异病同治”即“多病一证”的情形。例如高血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内耳眩晕症、复发性口疮、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视神经萎缩等疾病,在其病程演进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腰腿痠痛、头晕痛、耳鸣、健忘、脱发、潮热、盗汗、咽痛、脉虚细而数、舌质红而少苔”等表现,中医说它是肾阴虚证,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在病理形态上,各病截然不同。但从病人的输入、输出信息进行推导,却有同样的内部联系图—一肾阴虚。这种“一病多证“和”多病一证”的现象,正是由于西医学的“病”与中医的“证”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观察人体所得的结果。辨证的过程就是在输入输出信息之中找寻规律,进行推导体内部联系图的过程。任何一种证,都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定的联系图,尽管这种联系图与西医学的病理形态学不相一致,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了人体内部固有的规律性。正如开关和用电器的关系一样,是通过实践所确定下来的。当然,开关和用电器只是简单系统,凭一定的经验就能得到;人体却是最复杂的系统,必须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联系工作,即综合的研究工作才能得到。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与局部各有各的规律,但又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对整体的观察和研究,不能代替对局部的研究;对局部的研究也不能代替对整体的观察和研究,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对人体疾病的研究,既要有整体观念,也要对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中医学主要是用黑箱理论方法,从“横”的方向研究人体,得出整体观念上的认识,特别是归结到辨证论治的中心——证上去。但中医学也进行个别疾病的纵深的研究,例如麻疹,中医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进行研究,综合了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方法,制定了诊治麻疹所特有的一套理、法、方、药。西医学主要是用分析、解剖的方法研究人体得到丰富的局部知识,特别是归结到对病的认识上去;但西医学也进行横向的联系,例如用提高免疫功能的疗法,提高多种疾病的疗效。但是,中医的纵横方面的研究与西医的纵横方面的研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医的纵是在横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像西医那样深入和细致;西医的横是在纵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有中医那样的整体观念。另一方面,无论是西医的纵还是中医的横,无论是分析还是综合,各自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为什么西医认为是一种病,中医往往分别为几种证呢?那是因为,在中医看来,病机不同,内部联系图不同,证也就不同,也就是发病机制不同。这启发我们,不能满足于对“病”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对这种病的几种证的实质进行研究。为什么西医认为是几种病,中医却把它们说成同一个证呢?那是因为,在中医看来,病机一样,内部联系图一样,证也就一样。这启发我们,这几种疾病必然有一个共同的发病机制(如肾阴虚)。弄清这个机制,不但对这几种病有新的认识,而且对中医辨证的物质基础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辨证更精确、更有成效。所以,辨病和辨证互相启发、互相配合,一定能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中西医结合,必然伴随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分析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统一而更深入和更完美。

摘自新中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