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王骑论:药对说义与临证应用

 青竹绿常在 2018-09-28

何为药对耶?

“药对”含义有二:

其一,指与病“的相主对”的药物而言。见于南北朝徐之才《药对》。《证类本草》、《备急千金要方》收其佚文。

《备急千金要方》载:

“《药对》曰: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虚而劳者,其弊万端,宜应随病增减,……聊复审其冷热,记其增损之主耳。

虚劳而若头痛,复热,加枸杞、葳蕤;

虚而欲吐,加人参;

虚而不安,亦加人参;

虚而多梦纷纭,加龙骨;

虚而多热,加地黄、牡蛎、地肤子、甘草;

虚而冷,加当归、川芎、干姜;

……虚而小肠利,加桑螵蛸、龙骨、鸡内金;

虚而小肠不利,加茯苓、泽泻;

虚而痢白,加厚朴。

诸药无有一一历而用之,但据体性冷热的相主对,

聊叙增损之一隅,入处方者宜准此。”

可见,此处“药对”是指针对不同病情随证加减的药物。

其二,是指由两味药搭配而形成有特定配伍功效的处方用药。二者或寒热互用,或补泻兼施,或散敛协同,或升降相须,或刚柔相济,或润燥制宜,或动静配合等,临证中可以一二个或多个药对寓于处方中配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如三才封髓丹用天冬、地黄、人参,加黄柏、砂仁。黄柏配砂仁清相火更甚。

《医门法律》解释说:“于三才中,加黄柏入肾滋阴,砂仁入脾行滞。”又如近代名医朱南山用地丁散治疗肝郁化火伤津而久年未愈的胃脘痛,以丁香疏肝解郁,镇呕止痛为主,鲜生地生津滋阴为佐,两者配伍,无辛温香燥之偏,有止痛润津之效。

近人所称“药对”乃本于此。

另方剂中的“对药方”则是专指由两味药组成的可以单独使用的方剂,

如交泰丸,方中用黄连苦寒,清心降火,肉桂辛温,蒸腾肾水,引火归原,使水火既济,神安而眠。

现代名老中医多有应用药对独擅其长者。

朱良春以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炎,以黄芪益气补虚,莪术破瘀消积,补中有行;

盛国荣配用利水法治疗高血压,以地龙、夏枯草,平肝利水,黄芩、龙胆草泻热利水,茯苓皮、车前子淡渗利水,赤小豆、玉米须健胃利水,琥珀、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桑寄生补肾利水,人参、黄芪益气化水,大黄、草决明通便泻水。

杨百茀亦以用药对擅长,如细辛配五味子,温经散寒,敛肺生津治寒饮咳喘;枳壳配厚朴,消胀除满,行气化痰;杏仁配郁金,宣降肺气,行气消痹;薄荷配郁金,疏肝理气,活血解郁等。

其所用药对有性味相近,功效协同者,亦有性味相反,互为牵制者。叶景华治疗肾病恒以药对显特色。

如用河柳、浮萍发越水气,黄芪、鹿衔草治疗蛋白尿,根、小蓟治疗血尿,留行子、皂角活血散结。

杨宗孟用乌梅配榆治疗妇科出血(经行吐衄、功血、先兆流产等),以乌梅味酸,津塞流,地榆苦寒,凉血止血,两药合用酸苦固涩,生津止血;赤石脂、补骨脂收敛止血,敛精止带等。

我于临床处方用药时常配合药对:

如治精闭配用王不留行、路通,二药均入肝经,具有化瘀通络,通行精窍的作用;

治子配以蒲公英、刘寄奴,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治前列腺痛配用药、黄柏,以乌药辛温理气止痛,黄柏苦寒泄热,二药相佐,增强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之功。

国医大师王骑论:药对说义与临证应用

王琦,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市人,国医大师是中医体质学创始人,是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第二、三批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