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因说错一句话,左宗棠几乎断送了性命,咸丰曾下旨将其就地正法

 qiangk4kzk8us4 2018-09-28

晚清时期,人们习惯将曾国藩左宗棠以“曾左”相称,这种称呼的含义代表着他们的地位相当,不相上下。不过,左宗棠认为将他排在曾国藩之后颇为恼火,认为自己应该排在曾之前。其实,左宗棠不服气也是有底气的,他收复新疆之功的确也是旷古未有。

分析曾、左二人就离不开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之所以声名显赫,主要还是因为他平定了太平天国,是挽救清王朝的中兴名臣。这其中虽然有他个人的毅力和素质,但也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在里面。要是在太平年间,他这部分才能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左宗棠就更不用说,假如没有洪秀全这么一闹腾,他或许一辈子都要窝在山沟沟里。

曾国藩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并于当年点为翰林,虽然只是“同进士出身”,但好歹也是通过科举这条路走上政治舞台。而左宗棠到了举人这就止步了,最后索性放弃科举,回到老家的山沟里等着人来请了。不难想象,左宗棠要是在太平时期,他能够成名的几率几乎为零。

然而曾国藩的情况有所不同,他在太平时期官做的也不错,最初授予的翰林院检讨(从七品),七年之后便成了二品大员(侍郎)。放在当时的环境下来讲,曾国藩的七年十迁,其速度之快无人能比。就算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爆发,曾国藩不去带兵打仗,估计他也能顺利做到一品大员。

相比之下,左宗棠就不是这样的人才,以他的性格,如果他在太平时期入仕,也不可能做得顺利。有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左宗棠在湖南巡抚担任幕府期间,让他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但这个秉性嚣张、架子和脾气都很大的师爷让湖南官场都头疼不已。他因怒骂一个没有对自己行礼的武将,引发了一场大的风波,差一点就此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当时太平军进攻湖南,湖南的局势十分吃紧。在胡林翼的竭力劝说下,左宗棠以“保卫桑梓”的名义,加入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到了长沙后,张亮基和左宗棠一见如故,左宗棠提出几条策略,张亮基都接受了,不久军事权也交给了他。

张亮基离任后,骆秉章继任湖南巡抚,他认为左宗棠是个人才,对其赏识比张亮基更进一步。可同时有人不满,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意思是说身为巡抚的骆秉章,其官衔不过为右副都御史,而左宗棠的权位却高于骆秉章。

官居二品的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到巡抚衙门汇报工作时没有给左宗棠行礼,而被左宗棠怒斥了一句:“王八蛋,滚出去!”樊燮受到这样的羞辱后,向湖广总督官文叫屈。官文与骆秉章素来不合,于是向咸丰帝上折弹劾左宗棠为“劣幕”,并说他把持湖南,无视朝廷法度,骄横跋扈。咸丰帝看到此折后,下旨严查,将此案交给官文审办,旨意中说得清楚:“如果有不法之事,可即就地正法。”

要不是肃顺、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极力周旋,又因非常时期国家用人之际,左宗棠恐怕很难逃过这一劫。按照“劣幕”这样的罪名来看,就地正法或许不至于,但退出官场,永不叙用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后来,左宗棠被授予四品帮办协助曾国藩。又因他招募湖南乡勇自成楚军,而被曾国藩推荐为浙江巡抚。前有救命之恩,后有提携之举,按说左宗棠对曾国藩应该是感恩戴德才对。可是天京城破之时,左宗棠便上折说曾国藩谎报军情邀功,此后曾、左二人结怨互不来往

不可否认,左宗棠带兵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这方面不输曾国藩。但在政治上他却难有建树,更不会做官,他所有的声望都建立在军功这一基础上,这和曾国藩相差甚远。况且,曾国藩治国、治家、治学都堪称一代完人。

因此,将左宗棠排在曾国藩之后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其实,晚清那个国家多难的时期,李鸿章的整体功勋也是有目共睹的,依笔者的排列方法,认为“曾、李、左”更为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