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驱虫剂,看280页,看第一个问题,先看驱虫剂的概念,凡以驱虫药为主组成,驱虫药大家是不还记着几个,使君子,南瓜子,好吃的,讲驱虫剂得先讲好吃的,香榧子,乌梅不是驱虫药,乌梅是安蛔药,蛔得酸则静,蛔得酸,得酸就安静了,不吵不闹了。大家知道这个驱虫药还是很多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雷丸,治疗生虫,当年有个秀才得了个很奇怪的病,他一说同学们好,肚子也说同学们好,他一说咱们开始讲课,肚子里也说咱们开始讲课,啊~那怎么办啊,找了很多大夫,都不好,最后找了一个有名的大夫,大夫说那好,那给你本《本草》,你念念吧,人参,肚子里也说人参,白术,肚子里也说白术,念到雷丸的时候,肚子里不吭声了,啊~,那就吃雷丸吧,估计是个传说啊,好像有人说这个是比较奇怪的啊,说有一种虫子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造成什么样的一种介质,可能上面一说话,肚子里也振动,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说这个的,你记住啊,凡是古代记载下来的东西,你日后或多或少都能见得到。具有驱虫或者杀虫作用,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人体寄生虫很多了啊,我们这章里主要就讲的蛔虫,蛔虫最常见,好像是驱蛔比较简单,我们这里面讲蛔虫,比如说驱绦,我们说的南瓜子,驱绦是个很大的事情,虽说南瓜子槟榔能驱,但是涉及到很多方法,中国古代也是如此。 寄生虫,我们专门有这门课,我们这节课看中医,祖国医学对虫的认识,一起来看一下281页,我们一起看文献摘要,摘要的第二行,同学们看到了吗?虫为风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老式观点,虫为风化,中医学的这些观点好像让人听起来有点恍惚,中医基础学的理论不知道你们听了感觉如何,它是说你照着它那理论去做才有临床效果,所以这个理论才得以保持了下来,在现代化了的今天我们还在讲,他有临床疗效。你治风才能把虫子消灭掉,再看第二一点,同学们把书翻过来,282页化虫丸的文献摘要,看第一行,经曰:“肠胃为市”,这也是重要的基础理论的观点,“肠胃为市”,大家好理解,我们的肠胃就想市场一样,呼噜呼噜都走过去,肠胃为市,啊,无物不容,而所以生化蛀虫者,所以能够生化虫子的,有腐草为萤之意,中国古人认为草木腐朽了就生萤火虫,是不是对也不好说,乃湿热之所生也,看来这虫子是湿热所生,大体上就这么多。在一起呢,就是脾胃虚能够生虫,这点好理解啊,我们知道凡是吃下去的东西,首先经过胃,胃液是什么酸?盐酸,强酸,按说也都消化掉,不消化的要么是脾胃弱,要么感染性强,所以脾胃虚是生虫的根源。各位,脾胃虚不生虫者有之,脾胃虚弱的人多了,可以体现出胃溃疡,胃疼,呕吐,消化不良,心下痞,不见得都生虫。脾胃虚不生虫者有之,下面这句话比较关键啊,未有生虫而不虚者也,这大概就是祖国医学我认为比较精辟的论述,我驱虫,都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我过去驱虫一般喜欢用雷丸,因为那次看《本草衍义》,看雷丸,觉得雷丸很有意思啊,觉得开玩笑似。自出我得到这个理论以后我驱虫怎么驱呢,特别简单,使君子加雷丸。 大家知道驱虫呢,一般小孩,要么是年轻女子,大多数是小孩,要么是年轻女子,我第一次看人吐蛔虫,很多年前了,87年。在急诊,我和一护士,上午没什么人,后来来了一人,小姐,挺年轻大概不到30岁,一看打扮的就是白领,不看是打扮的脏,肚子里能生虫子的人,然后恶心,胃疼,我给一患者处理完就听护士哎呀一声叫,我说这怎么了,就指着患者嘴里面,我说怎么了,假装男子汉,看那嘴里出的是什么啊,是虫子啊,后来就带着手套就拽,吐蛔,后来还看着几次。但是各位,看吐蛔的人就不多了,胆道蛔虫挺多,胆道蛔虫就使这乌梅丸,胆道蛔虫,吐蛔都用这方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后来那小姐拿着一盒乌梅丸送我来了,我说这什么意思啊,您昨晚上让我吃乌梅丸,我吃着挺舒服,现在我送您一盒,我说我不要,我们吃这种药太残酷了,这个药特别难吃啊,当时胆道蛔虫,受不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好了再让他吃,就痛恨你,现在胆道蛔虫也看不着了,看到什么呢?经前呕吐啊,这个我悟了很长时间,我也是前两天听一同学说他治疗经前呕吐,悟了半天,他给我讲我乐了半天,啊,悟了半天拍个脑袋,啊,这就是吐蛔,虫胆道蛔虫的继续,不过它变了,也是本章讨论的,我现在也使这乌梅丸,效果非常好,很简单就能解决了。 我们看用驱虫剂的注意事项,大概有这样几点,啊,我们先看书上乌梅丸的用法,就可以把注意事项看出来,不用看我们的书,书没什么意思,犯不上用毒药驱虫。看乌梅丸的用法,请看,先食,注意事项第一点就是先于食,就是空着腹食,好像一般认为我们吃什么虫子在肚子里也吃什么,是吧,我们想给他吃点药,中国古人驱虫的水平相当高,让你赞叹不已,虫子在古代也是经常闹事,我记得有一个方子是特别特别巧妙,用那个铅粉,我们知道有毒,外面包上白蜜,空这腹吃下去,虫子这东西得甘则动,虫子一看甜的,虫子很高兴,奋勇的去吃,甜得吃完之后,里面铅粉出来之后就把虫子给毒死了,汉朝的方,汉朝能设计出这个方还是相当可观的。第一点是先食,怎么吃呢?饮服十丸,稍加至二十丸,循序渐进,第二一点就是循序渐进,如果不行继续往上加。禁食生冷滑物,臭食,生冷咱们可以理解啊,生得,比如生鱼片,冷,冰欺凌,滑物比如,米粉,臭食呢?这什么时候方子,汉朝方子,臭豆腐诞生于雍正年间,我考证过,是腊肉。使君子驱虫,不能喝茶,喝茶令人头晕。最后呢我认为应该调理脾胃以善后,一般认为是乌梅丸,乌梅丸就比较重,使君子配雷丸就可以啊,雷丸要少可以加一点使君子,香榧子,反正总而言之驱虫的时候尽可能让患者接受,像什么苦楝皮啊,那药别使,吃完了就让人恶心,大夫应该先尝尝,我觉得,现在认为说患者不太好答对,还是你没给他用好了药。良药苦口是中国古代的格言,不适合现代了,良药要是能治病干嘛苦口,可乐能治病不是更好吗,在与你大夫去运作,应该理解患者的苦衷。我现在比较注意,小孩,他是甜的,他不喝给你吐了,还有女子比较娇气,尽可能设计一些好喝的药,怎么设计呢,最好你抓了药好好尝尝,无论在哪都是个值得推广的办法。 我们看第一张方子,乌梅丸,出自什么著作?《伤寒论》,各位这是《伤寒论》厥阴之方,这是六经传变的最后。 我们结合着原文看一看主治和病机分析,啊,同学们看,方子是厥阴之方,足厥阴是?肝经,同学们,肝具有很特殊的位置,你看他说的这段话,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心中疼热,下之利不止,又热又虚。肝处于一个特殊位置,肝上接心火,这是子母相因,下面的,下连肾水,这叫乙癸同源,所以肝脏分化起来就比较困难啊,所以上可以生热,下走可以生寒。中带脾胃,意思是,病态的时候可以是木贼土,生理状态下呢,可以土生木。那就是说其涵在水,其补在脾胃,其热在心火,其制在金,各位这很有意思了,是不是?说明这肝脏你强大的时候你可以制金,你不强大的时候我就木火刑金,我就木扣金鸣,可见这肝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肝脏让很多历朝历代大家们啊,都倍感不可啊。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你能下,下之利不止,你一下就伤了脾胃,肝马上就疯了,所以厥阴首推乌梅丸,是大有深意啊,什么和法的杰作啊,乌梅丸才是和法的杰作啊,要热有热要寒有寒,中间再堆一堆酸。 主治和病机分析,分析一下啊,我们这只讲一个蛔厥证,第一组症状是蛔厥,腹痛时作,他这个腹痛肯定是有诱因的,要么受寒了,蛔虫这个东西是活的,只要体内有活得东西,如果下边凉了,它肯定会往上走,这叫避下寒以就上热,这基础理论在这是成立的,在别的地方也是成立的,我们体内有活物除了有虫子还可能是说明?胎儿,我那天就治了这么一个病人,他怀孕以后,天热吹电扇,你说你吹电扇应该放顶上吹,我也不明白他为啥就放低下吹,他觉得很舒服,我们知道胎前都生热,第二天就觉得胎往上走,顶着胃,这病我治完之后查书发现是有的。算计来算计去,凡是体内有活物都这样,很简单,就模拟了一下乌梅丸,乌梅丸里面有个安胎的药,就好了,中医的基础理论,我个人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放在人体,总结出来的,什么原因导致下面有寒呢?我看到的大多数吐蛔虫的是痛经,我们都知道来月经之前,肚子生寒,蛔虫为了避下寒以就上热,下面的理论就不是中医的了,就是欧洲那边的了,他说蛔虫有嗜酸性,这是病理学观点,他还做过实验,不管中医西医吧,治的都是人,老爱吐蛔的患者,吃这一个扣吧,拉出来以后,四个孔,三个孔钻的是小蛔虫,总结出来蛔虫有嗜酸性,从此以后西医都奉为宝,现在你问他他们都这么讲。为什么他会钻,有的是钻到食道的,有的钻到气管的,导致窒息,什么样的都有,我给你们看一看记载啊,记载是五花八门,可以钻到阑尾,急性阑尾炎,可以钻耳咽管,这虫子够乱的,但之所以造乱,是因为你下焦有寒,下焦没有寒就会相安无事,未必有多少条虫子,是不是卫生条件不好,远不是那样,我见到的那些女性都是白领,没有十分肮脏的人,有一条虫子就够了,你就受不了。他说的这个虫子钻到哪了呢?钻到胆道上去了,有多疼呢,各位我可见过,这疼能满地打滚,我毕业实习的时候亲眼见过,是个男的,不是女的,女的是吐蛔,它继续向上走,满地打滚,怎么样?胆囊括约肌受刺激了,使劲一收缩,不让他进去,给他夹住,大家知道这蛔虫钻一会它也累啊,休息一会吧,胆道括约肌就不痉挛了,这患者就起来了,完了还不好意思,这怎么搞的,怎么还这样啊,你拿眼一瞧这就胆道蛔虫,这跟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前面讲小陷胸汤,那可就不一样了啊,你去摸一摸他得肚子,他肚子是柔软的。但是蛔虫休息过来了继续钻那继续疼最后呢,蛔虫是不可能退回来的,要么死了,胆汁打走了,要么小的钻进去了,进去了也没什么好处啊,胆汁是干嘛的啊,消化的啊,但消化不了,最后剩一点胶质,然后以这为核心它生结实。所以乌梅丸,不仅当时吃,以后还要吃,使劲吃,尽管他不高兴,也给他吃,你跟他讲免得你得结石,结石排出来也不容易。下面看,手足厥冷,是厥阴的主症,但厥不可下之,各位特别注意,厥怎么治,就乌梅丸,寒的热的都有,就这观点,中间搁的酸的。 第二组症状是久利久泄,只谈久利就可以,久利是这样,鲁公利血百余日,看来拉痢疾啊,赤白都有,还是以赤为主,国医不能疗,用盐水梅肉一枚合蜡茶加醋,一啜而瘥这是最早的关于治疗痢疾的记载,(乌)梅确实好,到现在为止治疗结肠癌,还有乌梅一用,啊。(乌)梅这个东需确实是值得深深探讨的药,啊。然后第三个症状就我们现在写的,经前呕吐,戴原礼说,其人必有蛔在隔间,但于呕吐时加川椒十粒,这是很古老的记载了,看来这里主要用的椒,痛经恐怕不止用椒,我们一起分析痛经,经前呕吐,本方治起来效果很好,啊痛经这东西我琢磨到现在为止,过去一直认为是寒,现在不这么想了,诸痛痒疮皆属于热,寒是寒,这里面有热,寒热夹杂。下面看第三一点,本方的立法,同学们如果有一些病治不了,或者不会治,不要苦苦的去想,我觉得这不是聪明的方法,荀子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只所学也,你还是多读些古书吧,或许我们现在见这些东西,古人或许早就解决了。 下面看组成,乌梅三百枚,梅从古到今都是让士大夫阶层所欣赏的,是不是?治肝首选是菊,其次是梅,梅是什么味?酸的,是入肝之味,梅开花的时间是?腊梅嘛,冬天,梅什么时候结果?望梅止渴嘛,曹操行军在四五月,是夏天。得木之全气,花于冬而实于夏,得木之全气,所以这是治木之正药。各位看一看下面看还有酸吗?细辛是热药,川椒,我看乌梅丸一年一个样,细辛川椒,桂,干姜,附子,热药,这是治疗厥阴之寒水。然后呢,黄连,黄柏,苦寒,堵其热,寒它也堵了,热他也堵了。 接着看,是不有养血的药,当归是吧,厥阴经本身的药也有了,还有健脾胃的药吗?人参,强脾胃以退肝,还有柔肝的药,咱们讲的乌梅,下边还有柔肝的药,上十位,异捣筛,就是各捣各的,合制之,以苦酒,苦酒就是醋,恐怕乌梅不酸,再用醋泡,这个我也泡过,各种各样的醋都都在乌梅里放过,这个味现在想起来都开始流口水,你们泡泡吃吃,不是乌梅的味了,有别的味了,泡一泡尝尝。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五斗米下,各位开始用饭,饭干嘛的,诱蛔,捣成泥,和药密和丸,蜜是蛔得甘而动,蛔得酸则静,蛔得辛则伏,得到辛的,蛔虫赶紧卧倒,蛔得苦则下,看见苦的不得了,纷纷扬扬都跑了,各位这个这是乌梅丸的整个组成。看最后一点,看他的组成,方解,君药是乌梅,得木之全气故最酸,血分之果,血分之果就这么一个,涩肠敛肺,生津止渴,二陈汤里学的,蛔得酸则静,蛔得辛则伏,川椒,细辛,蛔一伏,这呕就停住,可以温脏驱寒,附子,桂枝,加强温暖下元之力,黄连黄柏味苦可以下行,为寒可清上热,缓和附子,桂,椒,细辛温烈伤阴之性。人参呢,健脾益气,当归,两个药和一起,来补血。使药,是醋,得酸味之正,直入厥阴。封蜜为丸,现在同仁堂卖得药是小蜜丸,像我们吃六味丸那样,在北京卖是小蜜丸,同学们可以买来尝尝,十分难吃,其难吃无法形容,绝不是你想想的吃乌梅一样,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你想这俩苦的碰上川椒,再加上这乌梅和这醋,口感十分不好,所以有必要探索一下。 下面把书翻过来看下一张方子,一定要予以重视,看布袋丸,首先先看出自什么著作,《补要袖珍小儿方论》,隋朝的书,失传了,《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引《颅囟经》方,唯一看到的《颅囟经》的方子,《颅囟经》是中国古代儿科第一步著作,失传已久了,读起来确实让人赞叹不已,一起来学习学习,头一个治疗什么病?小儿虫疳,又是个疳,虫引起的,都有什么症状,肢细腹大、脖子也细,头也大,四肢也细,头也大,发焦目暗,确实是伟大的著作,目暗,发焦有的说是头发立着,发竖,你要看看小朋友的颜色,啊,头发长不好,囟门这头发立着,眼窝发黑,这是小朋友常见的病,体热,动不动下午发热,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热,脸色不好,咱们休息一下,接着讲。 头一个药是,月明砂,月明砂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蝙蝠拉的屎,为什么吃这个呢,这个东西有大量的维生素A,知道了吗,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伟大。第二个是芜荑,武夷味不是很好闻,很臭,使君子,香榧子,这是李时珍特别喜欢的驱虫药,香榧子我吃过,同学们吃过没有,在杭州一带特别便宜,当地像吃瓜子一样剥着吃,各位,杭州那边湿热重,各位记住当地一定有植物与之对抗。茯苓、白术、人参、甘草,这是四君子,你不要忘了,多少年前,这可是地道的古方。芦荟,啊能把虫子排出去,啊,芦荟武夷也不太好吃,这芦荟也不太好吃,这小孩能吃吗?这不是让你吃的。各位向下看,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生绢袋盛之,生绢袋没有怎么办,用纱布代替。次用精猪肉二两,不用六十克,一百克吧,同药一处煮,候肉熟烂,提取药于当风处悬挂,将所煮肉并汁,令小儿食之,用药非常巧妙。芦荟虽然难吃,武夷虽然口味不佳,但都不吃,但吃的是肉汁,小孩子爱吃肉,有的孩子没有肉不吃饭,同学们注意一下中国的儿科学,儿科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看袖珍小儿房,然后再读陈复正的《幼幼集成》,再读叶天士的《幼科要略》,读完了我有什么的体会呢,感觉到这些伟人们都带过孩子们,在哪感觉到?肉汁这感觉到。陈复正说要吃也可以,小孩五岁以下,这张方子的证是什么原因呢,是食之过早之症,饭吃的太早,才出现的,脾热面黄,我觉得这是可信,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叶天士的《幼科要略》写的更好,他说周岁以内的小孩,我看完以后觉得高,这些中国古代的大医学家都带过小孩,小孩稍微患病你就知道,所以要想治疗童疳,用药是其次的,首先是固护脾胃,驱虫剂我们就讲完了,方剂学咱们也讲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