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弘傳文化 興教辦學」的故事

 海倫娜 2018-09-30
古代「弘傳文化 興教辦學」的故事

民間辦學的始祖

《史記‧孔子世家讚》記載:

我(原文作者司馬遷自稱)讀了孔子的書,總在想像他是怎樣一個人。後來到了魯國之地,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駕、服飾,在腦海中,浮現起孔子的學生們,在那裏學習禮儀的情景,我在那裏久久徘徊,不忍離去。

他老人家(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在民間自發辦學的始祖啊!

文翁在蜀中 尊師重教

《漢書‧文翁傳》記載:

文翁(人名),在漢景帝末年,擔任蜀郡太守時,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他見到蜀郡偏辟落後,打算啟發誘導這裡的民眾,使之進化發達。

於是,他選取張叔等十餘人,學習博士的課程。又減省縣尉一級的開支,用來購買布匹等物,供給博士,然後,在成都市內修起學宮(學堂),倡行教育,傳播文化。

修立學校人易性

《殷氏世傳》記載:

殷褒,擔任滎陽縣令時,廣築學館,招收生徒。又教育百姓懂得禮讓。百姓中,流傳這樣一首歌:

滎陽令(指殷褒)
有異政(有特別好的政績:辦學館)
修立學校人易性(人的心性變得善良,通情知禮)
令我子弟恥訟爭(使大家以自私、爭訟為恥)

韋宏機 邊疆興學

《唐書‧韋宏機傳》記載:

韋宏機,京兆萬年(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在擔任檀州刺史時,見邊疆百姓粗野沒有文化,就修建了學宮,在學宮裡,畫了孔子及其七十二賢徒、漢晉以來名儒像,自己一一寫了讚語,敦勸學生認真讀書。

於是,檀州民風大變。

范仲淹蘇州建郡學之因由

《史緯‧范仲淹傳》記載:

范仲淹回到蘇州後,購得南園一帶土地,準備在那裏修建房宅。

陰陽家指出:這是一塊風水寶地方,將會連續出卿相大官。

范仲淹得知這一情況後,說:「我(如果自己佔用此地為家,會…)一家富貴。不如讓整個吳地讀書人(都在此地讀書,那麼,吳地所有的人…)都富貴。」

於是,范仲淹便在這片地方,建了郡學。

武學博士宋德之

宋德之,蜀州(今四川成都)人,慶元初年,考試第一。他曾擔任武學博士。

宋德之廣招學徒,給學員們講八陣法,他認為:八陣本於八卦奇正之變,往來相生,無窮無盡。他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國防、軍事方面的人才。

朱熹文武雙全 主持武教抗敵

宋代朱熹,應旨入朝,與皇上對話。朱熹認為:金兵與我國有君父之仇,不共戴天。非戰不能報仇,非守不能制勝。

當時的宰相湯思退,主張和議。所以,對朱熹的建議不滿。朝廷於是任命朱熹為武學博士,主持習武抗敵教育。讓他來講授習武的重要意義及軍備知識。

後因與洪適不和,而被迫辭職。

漢武帝重儒興校

《漢書》記載:

自從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以來,正式招收學員,開設課程和舉行考試,用官職和高薪,來鼓勵人們學習。

到元始年間這百餘年來,傳業者興盛,派別繁衍。每一經的解說,都多至百萬餘字,屬於大師一級的教師,就有千餘人。學生眾多,蔚成風氣。

這是國家用名利、金錢,大力鼓勵、推行文化教育的結果。(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