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大禹治水与成县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10-02

点上面的“陇南成县发布”就可以订阅哦!

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陇东南是华夏儿女祭祖的圣地。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在《甘肃考古文化从书》总序中写道:中国历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问题怕都不得不求解于甘肃。寻根探祖的考古挖掘也证实了祖脉文明由东向西一路而来,从陇东的大地湾遗址到陇南的大堡子山遗址的发现,都屡屡证明了祖脉生活区域在陇东南。目前,甘肃启动了华夏祖脉旅游圈建设,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旅游品牌。

2007年成县被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评为中国33个千年古县之一。成县不仅是甘肃唯一的千年古县,也是西部占国土面积一半的区域内的唯一的千年古县。笔者经过多年的考察考证,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证明,成县是祖脉文化的圣地。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成县能找寻到历史的印记。

我们只需将众多古籍中描述的大禹治水的地理名称与成县自然地貌作对比,便不难看出大禹治水的准确位置,以及用火烧之法镌去的是那块石头,还有治水后获得的是那片土地。

1、治水的地理位置应在成县飞龙峡谷。

《淮南子?地形训》言,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

卞水从昆仑山东北方向东流与南流的浊水合二为一后继续南流,贯穿狭窄的飞龙峡谷,入禹所导鸡石山(鸡峰山)东端咽喉一样的“脖”海。

卞水现称南河,成县上古因卞水而称下卞县。浊水又称青泥河,现名东河。

昆仑山位于成县小川镇,古称昆仑堡,与天寿山南北相对。

渤海即“脖”海,古羌人把较大的水域称海,细长的海子称“脖”海。甘南和四川的九寨沟至今如此。

禹疏通河道后,得到了从成县南山到成县甸山间的大片土地,《小雅?信南山》上说,“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大禹用火烧之法所镌之石位于成县鸡石山(积石山)东端飞龙峡河谷中,现称八盘石。此石巨大无比,它见证着成县的上古历史。县志记载,孝明帝孝昌中徙广业郡治白石县,县因白水中大石得名。此石即八盘石。

距今1900年的先秦时代,太守虞诩用烧石之法镌去部分巨石,以绝水患。

公元1958年县人民政府用TNT又一次爆去了部分巨石,以泄洪水。

但至今巨大的八盘石依然盘亘在飞龙峡河道中央,遥望着凤凰山腰上那块亭亭玉立的望夫石,望夫石又称启母石。

文史|大禹治水与成县

2、从籍贯上看禹的出生地是黄帝故里———成县。

《史记?夏本纪》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大戴礼记?帝系》都记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生启。”

大禹是黄帝之后,而黄帝出生地在昆仑山。经考证,成县小川镇辖区的昆仑山又称昆仑保,1949年12月更名为昆仑乡,1958年又并入抛沙镇。成县境内的昆仑山与《山海经》所述完全一致,山上至今有轩辕黄帝之母的西王母庙。古籍中记载的与昆仑山相关的天祖山、天子山、中字山、凤凰山、凤凰寺、鸡山、固山,兑山,红嘴山、天井山、黄龙潭山水地名与成县昆仑山周边山水的地理名称完全相符。

黄帝的故里自然也是大禹的出生地,禹在此治水就合情合理,也与古籍相符。

《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华夏族首领,建都安邑,以居天下之中。”

天下之中是黄帝建中国初始之地,可见是继承了祖业,黄帝之后大禹与轩辕黄帝籍贯相符。

文史|大禹治水与成县

3、从民族看禹的出生地,大禹应是仇池人。

《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淮南子兵略篇》《盐铁论》《后汉书》等均说:“大禹出西羌。”《华阳国志》说:“崇伯得有莘氏女,治水行天下。而生禹于石纽之刳而平,长于西羌,西夷之人也。”

古仇池为羌氐人核心居住地,《陇南史话》同样记载了陇南是羌氐人的核心居住地,石纽今称石峡,在西和县境内。由此看,大禹是仇池人。

4、从传说看禹的出生地,应该在成县。

《楚辞?天问》“鲧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鲧腹禹,夫何以变之?”

羽山是大禹的出生地,位于成县昆仑山东北30里沙坝乡羽川村。禹与羽同音。

《禹贡》载:“羽畎,羽山之谷也。夏狄,狄雉之羽,可为旌旄者也,羽山之谷出焉。”这段文字说明,上古时候,羽山人要进贡的美丽的锦鸡或野鸡翎。

锦鸡一般栖息在海拔1000至2500米之间,陇南分布最广,成县是红腹锦鸡最主要的栖息地。

羽山,顾名思义是长满羽子的山。

5、从古籍中记述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看,成县是大禹治水之地。

《尸子》“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发,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

《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灌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

《禹治水赞》说:“西凿龙门,疏河导江。梁岐既辟,九州以同。”

梁岐即梁旗,此处隶属成县支旗乡,浊水南入鸡石山下的飞龙峡口,称龙门。峡谷有一巨石称八盘石,阻塞浊水南流,入禹所导积石山,积石山即鸡峰山,鸡石山。

从古籍中所记述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看,与成县对照严丝合缝,完全对应。

《竹书纪年》记载:“帝禹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囚禁巫支奇。”

这是成县人民用地名纪念大禹治水的历史,以现今地名书房纪念“殊房”之地,以现今地名支旗纪念囚禁巫支奇之地。浊水东岸,庙弯有书房村,再向北有梁山,梁山下是梁旗寨,寨里有一从未干枯过的旺盛的泉水名曰龙泉。以龙泉纪念大禹。

注,旗为古意。成县古意字还有横、寿、甸、虞、伏、黄、成、白马等。

从规模宏大的礼县中国先秦博物馆记载看:“史前,秦人先祖大费助大禹治水,舜赐大费赢姓”。

成县与礼县相临,大禹在成县治水,当地人大费前往帮忙,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这一史实。

(来源陇南日报 文/吴陇鑫)

监制:燕海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