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之贝2

 1558965 2018-10-03

060.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证治剂,是清代王清任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专方,有补气活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半身不遂,肢体麻痹不仁,或身体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自汗,恶风,浮肿而下肢为甚,舌质多淡胖,呈紫暗色,或有瘀斑瘀点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芪60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地龙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桃红骑龙归赤川。联想:桃红芪龙归赤川。

[黄师点拨本方是一张补气活血的方剂。方中主要以大剂量黄芪补气,小剂量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适用于气虚血瘀证。气虚证,主要是指黄芪证,黄芪证的自汗而浮肿及麻木不仁是必见证。瘀血证则主要表现在舌质上,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本方虽然半身不遂为主要适用病症,但临床应用不必拘泥于此,凡见气虚血瘀证均可使用。

[适证加减言语不利,舌体强硬者,加菖蒲、远志、僵蚕;半身不遂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桑寄生;以上肢主者,加桂枝、桑枝;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偏血虚燥热者,加知母;胃气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体质特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肌肉松软无力、四肢麻木,自汗,浮肿,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大便干燥,舌质紫黯、面色黄黯。血液黏度增高。

[适用疾病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糖尿病、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及自身免疫性疾患的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眼底病等。

[注意事项黄芪用量可从3060g开始,无不良反应或效果不明显时再增加剂量,或日服二剂。初用本方时效果多显著,后来进展逐渐减慢,但仍应守方续服,不一定要再增加黄芪用量。症状基本痊愈后,也不宜突然断药。可一、二日或三、五日服一剂,以巩固疗效。

 

十、甘草类方

061.甘草汤

半表半里热证治剂,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方证要点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寒热之表证和大便不利之里证,以及饮食不能下咽之重证,并伴有口干咽干,小便略黄,舌红苔少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轻度咽喉疼痛初起时用之最宜本方。

[组成用法生甘草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胡按】 甘草有缓急安中止痛、解毒等作用,甘草汤主治当也不外于此。咽喉红肿轻者则痛轻,与甘草汤即治。

[适证加减咳吐脓痰,或胸痛者,加桔梗,名桔梗汤;吐涎、心腹痛而发作有时者,加米粉、白蜜,名甘草粉蜜汤;溃疡病剧痛者,加白及、白蜜。

[体质特征多见羸瘦干枯,口干咽干,口腔、胃及身体其他部位黏膜溃烂,舌红苔薄。

[适用疾病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胃溃疡、胃炎以痉挛性胃痛;外用湿敷可治痔、脱肛、皮炎等见剧烈疼痛者。

38/83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镇静、催眠、降低体温、解热、抗心律失常、降脂及抗动脉粥化硬化、增加肝脏解毒能力和抗肝损伤、增加胆汁分泌而引起保肝作用、抗溃疡、抑制胃酸、解除平滑肌痉挛、抗氧化、抗过敏、抗病毒、增加机体免疫力、抗肿瘤、解毒、镇咳、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和排除钾离子、加强肾小管对钠氯再吸收之醛固酮、对垂体前叶产生反应、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抗利尿作用。

[注意事项大剂量使用或长期使用甘草会出现水肿,经方中的逐水剂通常不用甘草。临床上见有水肿、腹水、肥胖者,要谨慎使用甘草。

062. 桔梗汤

半表半里热证治剂,有祛痰排脓,清热解毒的作用。

[方证要点咽喉肿痛有痰涎,或喉痈脓成将溃。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发热恶风寒之表证及口苦喜冷之火证,并伴有口干咽干,不渴,小便略黄,舌红苔薄黄,脉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桔梗10g,生甘草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桔梗汤,甘桔尝。

【胡按】 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作用,并有治胸胁痛的功能,于甘草汤加入此味,故治甘草汤证而有上述的桔梗证者。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神农本草经》谓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中用桔梗似含此意。因此,本方对胸胁刺痛可合用。咽喉痛再重者,可与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最重者,发为扁桃体脓肿,当选增液汤合白虎汤或玉女煎加马勃、大青叶之类。

[适证加减失音者,加半夏;咽痛而不红者,加桂枝;扁桃体肿大,加连翘、石膏、柴胡;消瘦、咽喉干燥、局部红肿糜烂、便秘者,加玄参、麦冬,名玄麦甘桔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

[体质特征多见羸瘦干枯,口干咽干,口腔咽候溃疡、痰稠色黄,胸胁刺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适用疾病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喉炎、失音、支气管炎。

[药理研究祛痰、抗炎。

[注意事项无咽痛、咽干者慎用。喉痛伴有发热恶风寒之表证,或伴有口苦喜冷之火证,不宜单纯使用本方。因药力较轻不能胜此重任。

063. 芍药甘草汤

里虚热证治剂,有滋阴养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脚挛急及各种肌肉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咽干烦躁,两目干涩,或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小便短少,舌红苔薄,脉数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李翰卿先生认为,此方能够使肝胃相互协调,两不相碍,对于胃溃疡、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

[组成用法白芍或赤芍30g,炙甘草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本方于甘草汤加芍药,故治甘草汤证腹挛痛,或其他体部挛急者。本方不只治脚挛急,即使脚弱无力、行步困难者,用之也验,古人名为去杖汤即由于此。

[适证加减腹痛便血者,加黄芩;腹时冷痛者,加肉桂、干姜;四肢冷、胸胁苦满、腹胀者,加柴胡、枳壳;泌尿道结石急性发作,疼痛难忍者,柴胡、当归、枳实、川芎、牛膝等;腰扭伤,疼痛剧烈者,加麻黄、桂枝、细辛;恶寒者,加附子,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体质特征患者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痉挛。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

39/83

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

[适用疾病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肠粘连、习惯性便秘、胆绞痛、支气管哮喘、痛经、糖尿病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缺血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足跟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牙痛、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腹痛、小儿睡中磨牙症、前面肌抽搐、眼睑痉挛、书写震颤症、阴茎异常勃起(强中)、阳痿、缩阴症、阴道痉挛、习惯性便秘、肛裂、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

[药理研究解痉、止痛、免疫调节等。

[注意事项肌肉松软者、大便不成形而无腹痛者应慎用。伴有四肢厥冷、脉沉而迟、喜热怕冷之挛急证者忌用本方。此为寒证,就是《内经》所说的诸寒收引证。

064.甘麦大枣汤

里虚证治剂,治疗脏躁病的专方,有温中养胃,滋生津血的作用。

[方证本点悲伤欲哭,忧郁恍惚,情难自控。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神疲体倦,常欲欠伸,舌质淡,苔白,脉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甘草20g,小麦60g,大枣10枚。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方中小麦补心气不足,甘草、大枣缓急迫。三药皆味甘缓急之品,故治精神失常而急迫者。脏躁所指不明,多认为是津血虚脏腑失养之情志病,通过实践,凡无故哭笑,情难自已的精神病,不论男女用之多验。虚证小儿夜哭用之也效。

[适证加减口苦,小便赤,舌偏红者,合百合地黄汤;心烦不眠,口干,舌尖红者,合栀子豉汤。心悸不寐,舌红苔剥者,合生脉散。

[体质特征体质多消瘦,舌淡脉细,多有腹直肌拘急,平素多有颜面带哭貌,性情不开朗,抑郁,忧闷,叹息,易于落泪,神疲体困,常欲欠伸。

[适用疾病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小儿夜惊症、小儿夜啼、梅核气、小儿多动症、神经性厌食、癫痫性痴呆、神经衰弱、严重失眠、夜游症、郁证等;痉挛性咳嗽、阵发性头摇不止、外伤后痉挛、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硬化并震颤麻痹、胃痉挛、四肢肌痉挛、子宫痉挛;盗汗、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症、小儿遗尿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静、抗惊厥、抑制平滑肌收缩、升高白细胞、抗缺氧和增加子宫重量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所主之脏躁为情志病,应辅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增强疗效。方中甘草大剂可用至30g、小麦60100g、大枣30g

 

十一、甘草干姜汤类方

065.甘草干姜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益胃生津,温中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厥冷,吐逆,咽干烦躁。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胃脘不适,涎唾多而小便频数,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等旁证方可准确辩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炙甘草20g,干姜(炮黑)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干姜一药对于此证不用不行,用之又嫌燥热太过,对于咽干烦躁之津液不足现象确实不利。故炮黑使用,炮黑变辛为苦,使温中而不伤阴,方为妥当。

【胡按】 方中甘草益胃气而滋津液,干姜温中逐饮以治呕逆,故此治胃虚有饮、呕逆、或

40/83

吐涎沫或小便数者。若出现下利清谷当予四逆汤为宜。

[适证加减胃脘痛,得温则减者,加白芍;血证者,加血余炭、阿胶;过敏性鼻炎者,加白芷、防风;胃脘嘈杂、吞酸者,吴茱萸、黄连;咳喘者,加细辛、五味子、茯苓、半夏,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体质特征患者代谢低下、恶寒明显、面色白,舌体淡白,苔润,手足冷,脉迟弱缓。分泌物及排泄物明显增多,清稀而无臭秽气味。

[适用疾病小儿流涎、唾液分泌过多症、尿失禁、遗尿、腹泻、过敏性鼻炎、夜尿症、老年虚弱尿频、萎缩肾,劳淋、花粉症、鼻渊,口疮等;鼻衄、吐血、崩漏、咯血等;呕吐、吐酸、胃脘痛、眩晕、咳喘、肺气肿、肺不张、胃溃疡、消渴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溃疡、保肝、止咳、解除肠痉挛、镇痛、抗炎、解热等作用。

[注意事项原方剂量甘草倍于干姜,但临床也可两者相等或干姜倍于甘草。没有咽干烦躁之津虚热证现象的厥冷证,不可使用本方。因力小不能胜任。

066. 理中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祛寒的作用。

[方证要点]

1)腹满而痛,吐清水,大便稀溏。

2)胸痛满闷,或胁下气逆冲心胸。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但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腹不拒按、口不干不苦、小便清少、不喜冷性饮食、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沉迟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干姜15g,白术15g,人参10g或党参15g,炙甘草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姜老人白。联想:姜甘人白。

【胡按】 本方于甘草干姜汤加人参、白术,故治甘草干姜汤证见心下痞硬而小便不利者。治心下痞、胃虚主用人参,故本主又名人参汤(丸)。本方临床应用较广,可见于慢性肝炎、胃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病,主要证候是心下痞。以心下痞,大便溏泻,小便清少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呕吐者,加半夏;黄疸者,加茵陈蒿;心悸眩晕者,加茯苓;腹痛者,加木香;心悸腹痛、或自汗、身痛、恶风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口疮、腹泻者、加黄连,名连理汤;腹胀满拒按者,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胃脘胀气者,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全身状况更差,脉微弱,精神萎靡者,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理中汤去干姜,换茯苓,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征,因没有干姜,故方证无明显的恶寒、吐清水、腹泻、苔白腻等表现。

[体质特征肤色暗无光泽,精神较萎靡,畏寒,无渴感,唾、涕、尿、胃酸等分泌物清稀量多,腹胀,大便清稀不臭,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脉沉者。

[适用疾病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症、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小儿多涎、婴幼儿营养不良、小儿腹泻、过敏性鼻炎、口腔炎、前列腺增生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阴道炎、盆腔炎、急慢性湿疹、皮炎、支气管扩张、上消化道出血、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功能性子宫出血症、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药理研究具有增强实验小鼠的耐寒能力、镇痛作用,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抵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等。

[注意事项喜冷者忌用,腹拒按者也忌用。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经验:本方用后三四日,可出现浮肿,这是药中病的好现象,继续服用本方,浮肿可自然消失;若患者担心其浮肿,也可再用五苓散治之。

067. 大建中汤

41/83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止痛、杀虫的作用。

[方证要点阵发性心腹剧痛不可触,呕不能食。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手足逆冷,口内清唾,或腹皮肠形起伏,或闻及腹鸣,或冷汗,舌淡苔白腻或滑,脉虚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辩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蜀椒10g,干姜20g,人参10g,胶饴4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50ml,纳入胶饴,微火更煮取300ml,分23次温服。服药待30分钟时,饮粥2杯。当日只能进稀饭,不可食干饭和不易消化食物。

[方药巧记蜀将骄人。联想:蜀姜胶人。

【胡按】 蜀椒、干姜祛寒止呕,人参,胶饴补中缓痛,故此治胃虚有寒,腹痛呃逆不能食者。本方应用腹痛比较重,小建中汤侧重于腹肌拘挛,大建中汤则重在温里驱寒凝。凡心腹痛剧、呕逆不能食,确知其里之虚寒者,即可用之。又以蜀椒杀虫,若虫积而心腹痛剧者,本方亦有验。

[适证加减痛甚拒按者,加芍药甘草汤效更佳。

[体质特征瘦人腹皮薄,腹痛便溏,手足逆冷,或有冷汗,口内清唾,舌质炎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适用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神经症、胃扩张、胃下垂、胆道蛔虫、肠黏连、肠梗阻等。

[药理研究具有增强胆汁分泌作用,保护胃黏膜、降低应激性刺激所致胃黏膜损伤,小剂量对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镇痛作用。

[注意事项若腹痛较剧,而大便秘结、身热有汗、舌苔焦黄者,则与本方证完全相反,证属热痛,应用大黄类方才对证。

068.吴茱萸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补虚,祛寒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干呕吐涎沫,胸闷腹痛,头痛,或烦躁。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手足厥冷,不喜冷性饮食,口淡不渴,或食谷欲呕,或烦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证胸闷腹痛,或头痛均为寒饮自下上迫之候。烦躁是因呕而引起的苦恼之象,不是里有热之烦躁,呕止则烦燥也缓解。

[组成用法吴茱萸10g,人参10g或党参12g,生姜20g,大枣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无仁生枣。联想:吴人生枣。

【胡按】 方中吴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本方用途广泛,如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即排除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本方俱有捷验。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综合征亦多见本方证,宜注意。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胃脘疼,呕而不欲食者,宜本方。若更腹鸣、大便溏频者,可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治之,即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无论胃肠炎、胃溃疡依证用之,均有良验。剧痛的青光眼而呕恶者,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适证加减吐水、眩晕,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头痛头晕、胃部胀满,有振水声者,合苓桂术甘汤。

[体质特征患者体力比较低下,四肢常冷,易生冻疮,易肩凝,易恶心呕吐,易头痛,心窝部有膨满痞塞感,多伴有振水声者。

[适用疾病神经性呕吐、妊娠恶阻、食管癌、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瘢痕性幽门梗阻、更年期顽固性呕吐、高血压脑病、颅内压增高性头痛、结核性脑膜炎、血管神经性

42/83

头痛、习惯性头痛、颅内血肿、顽固性头痛;高血压病、梅尼埃综合征、视疲劳症、角膜溃疡、急性结膜炎、急性充血型青光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癫痫等。

[药理研究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止痛、止呕、改善胃肠功能等作用。

[注意事项一切热证,如口苦、喜冷等均不可使用本方。吴茱萸有毒,大剂量使用要慎重,而且煎煮时间要长。

 

069.甘姜苓术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的作用。

[方证要点腰以下冷重酸痛,小便频数。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治剂,但须伴有浮肿、便溏、疲倦、口中多清涎,饮食如故,舌质淡、苔白腻或滑或厚,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炙甘草5g,白术15g,干姜20g,茯苓20。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本方来自于甘草干姜汤加味而成。茯苓白术并用,故反治小便自利。干姜重用伍苓术反更治湿痹,因本方能治肾着而腰以下冷痛,故又称肾着汤。腰冷重为本方的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等证均有验。

[适证加减乏力、颈项腰背酸痛,合葛根汤;浮肿多汗者,合防己黄芪汤;恶寒无汗、关节疼痛者,合麻黄汤;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者,加人参;心功能不全者,加桂枝;腰背关节疼痛严重,并有恶寒、腹泻、四肢厥冷、脉沉者,加附子;血虚者,合当归芍药散。

[体质特征体型肥胖,平素身困体重,腰部多松软、冷重,全身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易汗出,分泌物多,清稀不臭。

[适用疾病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盆腔炎、妊娠浮肿、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湿疹、皮炎、肛瘘、遗尿、尿失禁、自汗、盗汗、厌食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抗炎、免疫调节及对肠管有轻微兴奋作用。

[注意事项火热型体质慎用。本方应用时一般不得删减其中任一药物。

070. 薯蓣丸

里虚兼挟外邪证治剂,具有温中健胃,滋阴补血,疏风散邪的作用。

[方证要点慢性病见消瘦、神疲乏力、贫血貌、微有寒热。

上述证候即本方主治,但须兼纳食减少,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自汗咳嗽,腰背强痛,骨节酸痛,肌肉麻木,舌淡苔薄,脉虚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山药30g,当归10g,桂枝10g,神曲10g,熟地10g,大豆黄卷10g,炙甘草6g,生晒参10g,川芎10,白芍10g,白术10g 麦门冬15g,杏仁10g,柴胡10g,桔梗10g  茯苓10g,阿胶10g,干姜10g,白蔹10g,防风10g,大枣3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00ml;再中水800 ml左右,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200ml,与前次的400 ml混合,取汤液600ml,分42日温服。也可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期服用。

[方药巧记胶麦八珍曲枣姜,药丸建中缓补良,柴防梗蔹杏枝卷,疏风散邪合成方。

八珍,指八珍汤,为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四君子汤:白术、甘草、茯苓、人参,可用顺口溜白老夫人记住;四物汤:川芎、熟地、芍药、当归,可用顺口溜兄弟要归记住。

【胡按】 本方重用薯蓣、大枣、甘草补中之虚,又用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理中之气,虚劳诸不足,以建中最为重要。另以当归、地黄、川芎、芍药、麦冬、阿胶补血滋阴,以桂

43/83

枝、曲、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解风气诸邪,炼蜜为丸,治宜缓图也。本方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气血俱不足者,虚劳体弱,最易感受外邪,虚邪相搏,久难自已,既不可峻补其虚,更不可着意驱邪,这种情况,惟有以本方补虚却邪缓缓图治。

[体质特征体形消瘦干枯,贫血貌,疲惫乏力,头晕眼花;多伴有低热,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骨节酸痛,容易感冒,大便易不成形,舌淡嫩,脉细弱。多见于高龄老人,肿瘤手术化疗以后、胃切除后、肺功能低下、大出血以后、极度营养不良者。

[适用疾病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后、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慢性胃肠病、结核病、肺结核、肺癌、矽肺、肺气肿、肌肉萎缩、高龄老人营养不良、老年性痴呆、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早期、产后受风、虚人长期反复感冒等。

[药理研究具有提高免疫力、强壮、补血、健胃、祛痰、镇咳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药作用较缓,可做成丸药用于慢性病患者的体质调理。岳美中先生认为,凡一切慢性衰弱病均可使用,但服药时间要长,每一疗程总要23个月以上。

 

十二、附子类方

071. 四逆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厥逆,呕吐,下利清谷。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精神萎靡,不喜冷性饮食,或小便频数、身有微热,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制附子15g,干姜10g ,炙甘草10g。以水11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将赋。联想:甘姜附。

【胡按】 本方即甘草干姜与干姜附子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附子偏于治下,用治下利;干姜偏于治上,用治呕吐。二药合用,彻上彻下,无处不温,古人云附子得干姜而治寒,温中回阳作用强。本方以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为辩证要点,常用于霍乱、吐泻等急性传染病、瘟疫出现的津液虚里寒甚证,也用于一般急性津液大伤出现里虚寒甚四肢厥逆,而呈现心衰循环衰竭者,在古代是常用的急救方药,在现代仍有其在急救上的优越性。

[适证加减大吐、大泻、大汗及大出血者,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出血或心下痞复恶寒、疲倦、面色发暗者,合三黄泻心汤。

[体质特征形体偏胖,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喜热饮等。

[适用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及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慢性肝炎肝硬、慢性胃炎、胃溃疡、霍乱、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病、顽固性头痛、前列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重症肌无力、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闭经、阳虚发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阳痿、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药理研究强心、抗心律失常、扩血管、提高耐缺氧能力、抗休克等。

[注意事项面色红润、口臭声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数滑有力、舌质红瘦、苔焦黄或黄腻者,慎用本方。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要长。

072.附子汤

里饮寒证治剂,有散寒、祛饮、止痛的作用。

44/83

[方证要点身体骨节疼痛,手足厥冷,背恶寒,脉沉而微细。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不干、不苦、不渴及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因为口中发干、发苦、发渴为内热之证,不可使用附子;小便若利,便无湿邪,不可使用茯苓、白术。

[组成用法附制子30g,茯苓30g,人参15g,白术40g,芍药30。以水1000ml,先煎附子至600ml,再入余药同煎至200ml,分l2次温服。

[方药巧记妇人服白药。联想:附人茯白药。

【胡按】 方中苓术利小便,伍以附子并解痹痛。人参补胃气之虚,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此治胃虚有寒饮、小便不利、身疼、骨节痛、或腹挛痛者。虚寒痹痛多有用本方的机会,依据经验,下肢拘急痛,屈伸不利而脉沉者,更有良效。

[适证加减胃脘自觉有冷气者,加干姜。

[体质特征体质虚弱,面色晦黯或有轻度水肿。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心下痞硬,腹痛腹泻,小便不利,口淡不渴,舌胖大苔滑、齿痕,脉沉细无力。如果检测血压,多见血压低,心功能与肾功能可能低下。

[适用疾病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梨状肌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颈肌筋膜炎、尺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肥大性腰椎炎、变形性膝关节炎及肺癌骨转移等。内耳眩晕症、老年性震颤、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子宫脱垂、带下病、阳痿、遗尿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抗血小板聚焦、镇痛及抗炎等作用。

[注意事项口苦,口渴,口干,喜冷,脉浮者,均不可使用本方,恐兼表证和热证。张仲景还用本方治疗妊娠六七月胎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不过要注意:本方适用于妊娠晚期,而在胎儿处于分化阶段的妊娠早期是不可应用本方的。

073. 真武汤

外邪内饮阴证治剂,有温阳利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微热而恶寒,头晕头痛,心下悸,身瞤动、或振振欲擗地。

2)四肢沉重疼痛,腹痛,自下利,或咳、或呕、或不下利。

上述两项均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不多,或腹中有水声、浮肿,不喜冷性饮食,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制附子15g,白术15g,白芍或赤芍20g,茯苓20g,生姜15g或干姜10g。以水15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副将拎白药。联想:附姜苓白药。

【胡按】 方中茯苓、白术利小便,伍以附子并解痹痛。生姜健胃止呕,芍药缓挛急之痛,故本方治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也。本方于附子汤去人参而加生姜,也治附子汤证心下不痞硬而呕者。本方为水气陷于阴证的治剂。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腹痛下利或呕者,均为其应用本方的重要依据。参照以上证候,可适证用于痿痹(为手足痿弱,无力运动的疾患。)、麻痹、浮肿等病。

[适证加减口渴、小便不利、浮肿,合五苓散;自汗,合并糖尿病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腰痛、下肢浮肿者,合济生肾气丸;甲减、腹胀、畏寒者,加麻黄、甘草;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者,加人参。

45/83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舌胖大苔滑、齿痕,脉沉细无力。或浮肿,或腹泻,或小便不利,或心悸震颤,或头晕欲倒等。大多患有大病重症,重要脏器功能常有损害。

[适用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低下、梅尼埃综合征、肝硬化腹水、胃下垂的胃液潴留、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的盆腔积液、带下过多、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肾盂积水、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高血压病、低血压、一氧化碳中毒后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震荡后遗症、老年性震颤、摆头运动症、肌束颤动症、大量氯丙嗪所致的椎体外系症状、面肌痉挛、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导致的手抖、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三叉神经痛等。

[药理研究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改善微循环,中枢性镇痛,增加胃液分泌,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黯黑者、黄肿者、满面红光者慎用。凡是喜冷,口渴舌燥,及无水气证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074.大黄附子汤

里寒实证治剂,有散寒、通便、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偏于身体一侧剧痛,或腹冷剧痛、便秘,四肢不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精神萎靡,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腹痛拒按,或发热,舌质坚老、舌苔白腻而较干,脉紧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证或发热一症,非里热证、也非表热证,而是久寒阴盛,向外迫散体热所致。

[组成用法大黄10g,附子30g,细辛10g。以水150ml,先煎附子1小时,再放入细辛、大黄,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将军负心。联想:大黄附细。

【胡按】 方中附子、细辛性热祛寒,大黄攻下,与附子、细辛相伍,可下寒邪,为温下之法。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身体那一部位,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结聚所致,用之均验。寒疝腹痛,有宜下者,本方也有效。

[适证加减下肢一侧痛、脚挛急者,合芍药甘草汤;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易肌肉酸痛、反应迟钝者,合葛根汤;汗出而肿、手足麻木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脸红、腰背疼痛、下肢皮肤干燥、舌紫暗者,合桂枝茯苓丸;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发热疼痛者,合大柴胡汤。

[体质特征形体较壮实而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剧痛难忍,便秘。常伴有自觉恶寒、手足厥冷,舌质暗,舌苔多厚或水滑等。

[适用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病、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肠梗阻、腹股沟疝、胁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心绞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睾丸炎、外伤性睾丸炎、附睾结核、龋齿疼痛、牙周脓肿、扁桃体炎。咽部脓肿、麦粒肿、解膜炎、结膜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降低肾上腺素功能系统的能力,增加心肌组织细胞缺氧能力,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降低脑组织的缺氧量,显著推进肠运动等。

[注意事项本方用药比较峻烈,多用于疼痛重症。普通的疼痛,不宜轻易使用。方中的附子量比较大,应先煎1小时以上,同时,配合生姜更好。

075.乌梅丸

半表半里虚寒证治剂,有调和寒热、驱虫、止利的作用。

[方证要点]

1)消渴,气上冲胸,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则吐蛔。

2)厥逆,烦躁,或腹痛、呕吐时缓时作。

46/83

3)虚寒久利,大便稀溏或泻下黏液。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上热下寒,寒多热少,舌质偏红、苔黄白相兼,脉微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呕吐、心烦、或口苦、目赤属上热;腹痛、下利、四肢厥冷属下寒。

[组成用法乌梅20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0g、当归15g、附子10g、蜀椒10g、桂枝15g、人参15g、黄柏10g。作丸剂时可按古法制丸,或用现代方法炼蜜为丸。成人每次服20g左右,儿童酌减。病情急者多作汤剂,汤剂一般不用蜜及醋。

[方药巧记五星蜀将桂伯恋子孙归。联想:乌辛蜀姜桂柏连子参归。

【胡按】 本方集干姜、附子、细辛、蜀椒辛温驱寒,温里温下;以黄连、黄柏清在上之热;另以人参、当归补其气血;桂枝降其冲气。妙在主用乌梅渍之苦酒,大酸大敛,一方面有助人参、当归以补虚,一方面有助黄连、黄柏以治泄,并还有以制辛、附、姜、椒的过于辛散。此是治半表半里虚寒证,为里虚寒自下迫、虚热上浮、固脱止利的治剂。酸苦辛甘并用,亦是驱虫的妙法。半表半里阴证为三阴之一,阴不得有热,少阴在表,太阴在里,皆邪有出路,故皆无热症。半表半里阴证则邪无直接出路,故易郁久化热,呈现虚寒为本,虚热为标的上热下寒证。本方即治疗这种寒热错杂证。本方证常见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慢性肠炎等病,适证应用,疗效颇佳。

[适证加减久利不愈者,去黄柏、人参、桂枝,加肉桂;呕吐明显者,加旋覆花、陈皮;腹痛明显者,加木香、川楝子。

[体质特征体质呈现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气血失调寒的虚弱状态,舌偏红、苔黄白相兼。既有手足厥冷、畏寒、冷汗出、大便溏泻等寒证,又同时有心中烦躁、目赤,口苦、小便黄等热证。

[适用疾病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钩虫病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等;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青光眼、美尼埃综合征、口疮、化脓性中耳炎等;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癔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白癜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哮喘、肺炎、糖尿病、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失眠、多发性直肠息肉、妊娠恶阻、慢性盆腔炎、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痛经等。

[药理研究具有麻醉蛔虫、促进胆汁分泌、抗疲劳、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注意事项凡单纯寒证或单纯热证之消渴,气上冲,吐蛔,久利等,均不可使用本方。证虽寒热夹杂,但热证偏盛者,亦须适当加减,不可照原方服用,因方中热药较多。

076.乌头汤

表邪里寒证治剂,祛寒、除湿、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骨节肿痛甚剧,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精神萎靡,肢体困倦,或绕脐痛甚、发作有时、使人阴缩,舌质淡、苔薄白,脉紧或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10g,制川乌头10g,黄芪10g,芍药10g,炙甘草10g,白蜜30 ml。以水300ml煮前五味,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100ml,去滓,加白蜜再煎之。服70ml

[方药巧记邬老骑白马哟。联想:乌甘芪白麻药。

【胡按】 本方主用乌头煎,合以麻芍芪草发汗解表药,故与乌头桂枝汤同属里寒外邪的治剂,不过此用麻黄治肢节肿痛。乌头有毒(尤其草乌),必须依法蜜煎。乌头桂枝汤后谓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乌头煎及本方虽未明言,亦不例外,可见是经常瞑眩的峻药,用时当慎,并宜详告病家。

[适证加减无表证而绕脐痛甚、发则冷汗出者,去麻芪芍草,名大乌头煎;腹中剧痛、关

47/83

节剧痛不肿者,去麻、芪、加桂枝、生姜、大枣,名乌头桂枝汤。

[体质特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声音低微,皮肤干燥;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水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舌淡苔白。

[适用疾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丧生、腰肌劳损、椎管狭窄、肠胃痉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病症。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注意事项大乌头煎、乌头汤、乌头桂枝汤三方,均以乌头煎为主药,若只寒气内盛而腹中痛者,为乌头煎证;若兼外邪而身体疼痛或肢节痛者,则宜适证选用乌头桂枝汤或乌头汤。要注意:乌头汤主关节肿痛兼有无汗之表证,而乌头桂枝汤主关节痛而不肿兼有汗出之表证。

 

十三、半夏类方

077. 小半夏汤

心下支饮证治剂,有止呕、健胃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心呕吐,或咳嗽痰多质稀。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发热、胸痛腹痛、便秘等证候,同时伴有不渴,或饮食不得下咽,或口多清涎,或心下有振水音,胸膈胀满,苔白滑或白腻、较厚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制半夏30g,生姜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方中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饮而呕逆者。本方为治呕吐的主剂,乃医家所周知者,不过本方所治应以胃有水饮为主,呕而不渴,饮食不得下咽,皆胃有饮的证候,为应用本方的指征。本方还能治哕,但也仅限于水饮冲逆之为证,否则非其所主。眉棱骨痛不可忍,世所谓痰厥者,其实也是饮气逆迫所使然,使用本方亦验。

[适证加减恶心甚,胃中感觉特别不适者,多用生姜;呕吐甚者,加量半夏;慢性病、久病里寒较重见干呕,吐涎沫者,去生姜、加干姜,名半夏干姜散;心下痞、眩悸,或舌胖有齿痕者,加茯苓,名小半夏加茯苓。

[体质特征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肤色滋润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中等,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表情丰富,情绪化倾向,多疑,经常反复询问。易于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适用疾病妊娠恶阻、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扭转、胃痛、胃炎,胃次全切除术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因放化疗引起的呕吐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咽炎等呼吸道疾患见咳嗽痰多、胸满恶心者可以使用本方。

[药理研究具有促进胃排空作用,消除幽门水肿,解除胃痉挛等作用。

[注意事项第一,适合于小半夏汤治疗的患者属敏感体质,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也敏感,所以初诊时用量不得太大,制半夏和生姜各10g为宜,随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剂量。第二,半夏小剂量降逆止呕,大剂量则起到安神作用。吴鞠通也有一两降逆,二两安眠的经验之谈。用于催眠时,制半夏用量可逐步加大至60g。第三,半夏有毒,已成共识。半夏的毒性,是指新鲜生半夏外面层滑涎而言。当年仲景所用很可能是生半夏。姜与半夏配伍既可解半夏之毒,又可协同增效。临证在用小半夏汤时既要根据病情逐步调整半夏的用量,也不可忽视生姜的用量。目前临床上用的半夏多为炮制,只要认证准确,配伍生姜,并逐步加量,大

48/83

剂量使用也不必虑其中毒。第四,半夏止呕,是针对高温煎煮后的半夏而言的。而经低温处理的半夏流浸膏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所以,半夏一定要煎煮透。

078. 大半夏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健胃、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半夏30g,人参10g,白蜜40毫升。以水1000ml合蜜调匀,内二味,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煎取300ml,分2次温服。

[方药巧记蜜拌人参。联想:蜜半人参。

【胡按】 方中半夏下气逐饮,人参补中益气,复用白蜜助人参以安中,同时又解半夏之毒,故此方治胃虚有饮、宿食不化而呕吐者。小半夏汤证不食亦吐,甚者食不得下。而大半夏汤证,食后则吐,不食则不吐。二方主要鉴别点是本方证有心下痞,《外治秘发》谓本方治呕,心下痞硬者就是对药物主治的说明。

[适证加减虚喘者,加麦冬、五味子、胡桃肉。

[体质特征久病年高,精神萎靡,形体羸瘦,面色萎黄,心下痞硬,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大便干燥难解,呕吐涎沫,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适用疾病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水肿、痉挛、狭窄)、胃癌、胃扭转、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妊娠呕吐;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声音嘶哑等病兼见恶心欲呕或呕吐等。

[药理研究具有健胃、镇静、镇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治疗食入即吐,食饮难入之症,服法上应有所讲究,先服一小汤匙,如服后吐,继续服一小汤匙,一般56次后就不吐。服药后不可立即饮水或吃食物,也不宜卧床,多讲话,当静坐约半小时。

079.半夏散及汤

表虚咽痛证治剂,有解表、祛痰、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咽中疼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表虚证,口不渴,咽部不红不肿,或红肿比较轻微,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药巧记夏之草。联想:夏枝草。

【胡按】 半夏辛温,降逆化痰,《神农本草经》说: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合于桂枝甘草汤中,则可知是治疗桂枝甘草汤证的咽喉肿痛,或痰涎多者。咽痛以急性发作常见,也有慢性发作者。多见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当出现表虚表,更切说呈现桂枝甘草汤证时,也用本方。临证要注意,小柴胡汤证的咽痛也常见,应细审属何方证。

[适证加减虚寒性化脓者,加桔梗、诃子肉;咽中干痛,声音嘶哑或失音而表证不明显者,去桂枝、甘草,加鸡子清、苦酒,名苦酒汤。

[体质特征发病前均有受寒史,舌质淡嫩或暗淡,苔薄湿润,口不渴,服用寒凉药不效反加剧,小便清长。

[适用疾病急慢性咽炎、咽喉炎、扁桃体及周围炎、感冒所致的声带水肿、声带小结;急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

[注意事项津液不足的咽燥干痛者忌用半夏散及汤,宜用苦酒汤。苦酒汤煎服法:制半夏

49/83

1020g,水一碗煎20分钟左右,去滓,入米醋60毫升,待半冷时加入鸡子清二个,搅拌溶合,少少咽之,每日一剂。

080.半夏厚朴汤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上述各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恶心、不食欲,或躯体感觉异常,或腹胀,舌苔偏厚腻、白腻、口内黏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本方证。

[组成用法姜制半夏20g,茯苓20g,川朴15g,苏梗15g 生姜15g。以水13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4次温服。

[方药巧记苏朴服小半夏汤。联想:苏朴茯夏姜。

【胡按】 方中半夏配伍生姜、茯苓即是小夏加茯苓汤,可下气、逐饮、止呕,另以厚朴、苏叶消胀行气,如以苏子代苏叶治疗寒性咳嗽更良,本方所治者类似现代所言梅核气。以痰饮气结所致胸满、咽堵,咳逆为辩证要点。与茯苓饮合方,则可治疗胃虚停饮而胀满不欲食者。张仲景用本方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但此证不限于妇人,男人也多有。若以咽中不利和胸闷满为目的,可活用于神经官能证均有良效。曾治一年老妇人,经常冒眩,发则但卧不能起,胸闷咽塞,不进饮食,口舌干燥,与本方加生石膏获速愈。又本方开胃进食、消胀止呕,用于胃病的机会亦多。若表解后咳而咽喉不利者,半夏厚朴汤加杏仁三钱、栝楼一两、陈皮六钱、桑白皮三钱亦有捷效。

[适证加减痰多呕甚或惊恐、焦虑、失眠严重者,重用半夏、生姜;眩、悸、小便不利或水肿,或胃内振水音者,重用茯苓;胸闷、腹胀、舌苔厚腻者,重用厚朴;咽炎呛咳者,加桔梗、甘草;失音声嘶者,加栀子、连翘;小儿厌食症,加枳壳、麦芽;胸闷、腹胀、四肢冷、便秘者,合四逆散;失眠、眩悸者,合温胆汤;虚烦不得眠者,合酸枣仁汤;腹痛腹泻者,合黄芩汤;焦虑失眠、腹胀满者,合栀子厚朴汤;腹满不欲食者,合外台茯苓饮;呼吸道疾病常与小柴胡汤合用。本方还可以加大枣来矫味。

[体质特征半夏体质(见小半夏汤)。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癔症、抑郁症、焦虑症、咽炎、扁桃体炎、食道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小儿肺炎、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婴幼儿营养不良、夏季感冒、急性肾炎等。

[药理研究镇静,抑制喉反射,抑制运动。

[注意事项适用本方者的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紫苏,用苏梗而不用苏叶,原因是苏叶煎煮后药汁颜色多呈黑色,此类病人心理又比较敏感,难免见药多虑,而苏梗则药液色较淡。

081. 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饮内停证治剂,有利尿、治眩、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头痛、眩晕、头重压感。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精神萎靡,四肢厥冷的证候,同时伴有恶心欲吐,或泛吐痰涎,或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舌苔白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若眩晕头痛而见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四肢厥冷,浮肿明显者,宜用真武汤。

[组成用法半夏12g,白术12g,天麻10g,茯苓12g,陈皮5g,甘草3g,生姜10g,大枣10枚。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50/83

[方药巧记白天找二陈。联想:白天枣二陈。

二陈,指二陈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甘草。可用顺口溜老陈服小半夏汤记住。

[方义解析本方为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大枣而成。二陈汤主治湿痰咳嗽,半夏与天麻,是历代医家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故本方主治与痰饮有关的眩晕头痛者。临床上以旋转性眩晕、如坐舟车之中,伴有泛恶呕吐、舌苔白腻、脉滑为应用要点。

[适证加减眩晕甚者,加白僵蚕、胆南星;浮肿、怕风、有汗者,加黄芪;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者,加党参。

[体质特征痰湿体质。体形肥胖,肌肉松软,有浮肿倾向 ,或经常浮肿,或易出汗,或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舌质红或淡红,舌体较大,苔腻或微黄腻,脉弦滑等。

[适用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内耳眩晕综合征、神经衰弱、贫血等。

[注意事项本方适用于胃虚停饮所的眩晕者,对于津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本方。

082.干姜半夏人参丸

里虚寒饮证治剂,古代妊娠恶阻用方,有理中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呕吐不止,或干呕频频。

上述证候即为本主治,但须伴有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干姜10g,人参10g,半夏15g。共研细末,以生姜汁及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日3服。若作煎剂,可于上药加生姜10g

[方药巧记干姜半夏人参汤,勿忘一味加生姜。

【胡按】 本方合小半夏汤和半夏干姜散为一方,逐饮止呕俱较有力,复加人参则更含有理中汤意,故治呕吐而心下痞硬者。丸药效缓。但施于妇人妊娠恶阻,反较稳妥。后世方家多谓半夏害胎,干姜为热药妊娠尤当禁用,但常以本方治此证屡验,并无一失。但本方并不只限于妊振恶阻,凡有此证即使男人亦宜用之。

[适证加减腹胀,大便清稀不臭,舌体胖大,舌苔水滑者,合理中汤;胃热恶阻者,去干姜、加青竹茹、陈皮、茯苓、麦冬。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倦怠嗜卧,病程较长,形体日渐消瘦,腹部软弱,口淡无味,食则呕吐,尿清便溏,舌淡苔白滑,脉缓滑无力。

[适用疾病妊娠恶阻、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等,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且病程较久者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药理研究具有健胃、止呕的作用。

[注意事项胃热恶阻者,不可服原方,宜加减使用。

083.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生半甘人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补中、消胀的作用。

[方证要点腹胀满而喜按喜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食欲不佳,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腹胀时减,复如故,或痰涎,或呕逆,苔薄白或厚腻或白滑,脉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泄后、吐后、术后、产后等虚性体质常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组成用法厚朴25g,生姜25g,半夏15g,炙甘草5g,人参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本方于生姜半夏汤加大量厚朴以消胀满,加甘草人参以补中虚,故治生姜半夏汤证腹胀满而中气虚者。1972年曾治一中年妇女,体丰腹大形似腹水,而详查并无腹水,因腹胀满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脉沉细,苔薄白润。乃与本方,连服十余剂即愈,为效之速,出乎意料。

[适证加减呕吐下利、涎唾多而清稀者,合理中汤;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51/83

[体质特征体质虚弱,精神疲惫,肢软无力,食后腹胀、食后欲寐、矢气频频无臭味、肠鸣常作、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或排便不畅、平时食凉物则便溏或便意感强,心下不硬而膨大、饱满,苔薄白或腻等。

[适用疾病以腹部胀满为主诉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扩张、功能性消化不良、过敏性肠炎、肝硬化腹水,妊娠恶阻等。

[药理研究具有松弛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增强免疫等作用。

[注意事项舌瘦红,少苔或无苔,舌面干燥者,虽有腹胀满,也要慎用本方。腹胀拒按、脉有力者及喜冷者均不可使用本方。本方厚朴用量为八两,人参用量为一两,两者之比为81。但人参再少也必用,这是虚胀的治疗原则。厚朴与人参同用治虚胀最为有效。

084.旋覆代赭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中健胃,镇逆除痰的作用。

[方证要点噫气频作,心下痞硬。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反胃噎食,不喜冷性饮食,脉虚或兼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噫气,有两种解释,一为嗳气,俗称打饱嗝;一为呃逆,也就是膈肌痉挛。证之近代实践,似以后者为妥。

[组成用法旋覆花10g(包),人参6g,生姜15g,代赭石3g,炙甘草10g,半夏15g,大枣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旋覆花极轻,布包后在药锅里常常浮在水面上,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最好旋覆花和代赭石同包煎煮。

[方药巧记戴花下人炒姜枣。联想:代花夏人草姜枣。

【胡按】 方中旋覆花温中健胃而下结气,代赭石镇虚逆,半夏、生姜降饮逆,人参、甘草、大枣安中养正,故此治胃虚有饮而有诸呕逆症者。胃虚极,客气结于心下,大便不通,气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气一证,呕哕噎嗝诸证本方亦有良效。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则不验。常以本方加乌贼骨,治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疼痛反酸、噫气而大便秘者亦验,若大便偏稀,可换用茯芩饮。

[适证加减心下痞硬、疼痛反酸、噫气而大便秘者,加乌贼骨。

[体质特征体质多虚弱,心下痞硬,或伴有疼痛;噫气病程比较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或四肢无力,或困重;便秘,用大黄等泻剂却腹痛、里急后重;舌偏淡、苔白略腻。

[适用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肝炎、膈肌痉挛、妊娠呕吐等;幽门梗阻、贲门痉挛、食管癌、胃癌等;手术后的呃逆、重病恢复期见有纳呆、心以下痞硬、形体消瘦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梅核气等。

[药理研究具有促进胃排空,促进胃动力,促进小肠推进,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流等作用。

[注意事项有喜冷恶热的热证者,大便硬、腹拒按的实证者均不可使用本方。代赭石用量少则化痰降胃气,用量大则可通泻大便,而易伤胃气。所以治疗胃虚痰阻的嗳气不除,代赭石用量仅是旋覆花用量三分之一即可,但如果呃逆不止,也就是膈肌痉挛,代赭石就需要适当多用一些,用量要大于旋覆花,以加强重镇降逆的效果。方中生姜用至五两,处方时切不可顺手以三片代之。另外,对于体质虚弱之人,最好选用人参而不用党参。

085. 温胆汤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除烦、止呕、镇静的作用。

[方证要点精神不安定,易惊恐、心慌、失眠、多梦。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口苦口黏,舌苔腻或滑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52/83

[组成用法姜制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5g,枳壳15g,竹茹10g,生姜15g,大枣1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二陈只找汝。联想:二陈枳枣茹。

二陈,指二陈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甘草。可用顺口溜老陈服小半夏汤记住。

[方义解析本方于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加竹茹、陈皮、枳实、大枣、甘草而。竹茹止呕除烦,陈皮、枳实善消脘腹痞胀痛,大枣、甘草健胃。故此治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又见脘腹胀痛,心烦失眠、或易惊者。临床对有强烈精神刺激诱因,见失眠多梦,且多噩梦者,本方最为效果。

[适证加减腹胀、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焦虑及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而脉不滑、舌不红者,合酸枣仁汤;胸闷烦躁、失眠、心律快者,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嗜睡、脉缓、乏力者,加麻黄;头痛、眩晕、抽动者,加天麻;肌肉痉挛、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体质特征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好,面部皮肤比较油腻。主诉较多,自觉症状严重,多诉说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尤其是多噩梦,易惊,恐惧感;患者多有白大衣性高血压、恐高、晕车等。

[适用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恐惧症、心律不齐、性功能障碍、产后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神经症、假性近视、弱视、小脑萎缩、精神分裂症、幻听,白大衣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神经症、肥胖症、癫痫、偏头痛、帕金森病、抽动症、梅尼埃综合症、口臭、舌痛、小儿单纯性肥胖、小儿厌食、小儿癫痫等。

[药理研究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抗精神病、抗衰老、抗溃疡、对化疗药物降毒增效、抗心肌缺血、降脂等作用。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病性。

 

十四、黄芩黄连类方

086. 黄芩汤

里湿热证治剂,有清热燥湿,止痛止利的作用。

[方证要点腹痛泄泻,或痢疾。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身热喜冷,肛门灼热,或泄利后重,舌红苔黄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芩15g,芍药15g,甘草10g,大枣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黄捎枣。联想:甘黄灼枣。

【胡按】 方中黄芩清热除烦兼治热利,用为主药。甘草、芍药治腹挛痛且缓急迫,大枣安中,故本方治下利有热、腹挛痛而急迫者。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172)。即太阳病之发热恶心寒与少阳病之口苦咽干同时出现,称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此合病自下利者,宜黄芩汤。本方证多见于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发热腹泄,或痢疾而腹挛痛者,即可用本方,不必限于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则以白头翁汤或白头翁加大黄汤为宜。

[适证加减腹痛拒按者,加制大黄;腹泻、烦热者,加黄连;出血多者,加阿胶;呕吐者,加半夏、生姜。

[体质特征肌肉较坚紧,唇红舌红目红,烦躁身热,失眠多梦,或溃疡周边红肿、淋巴结肿大者,或腹痛、腹泻、小便灼热、月经淋漓者,其人黏膜易于充血发炎,如有出血则血色多鲜红而质地黏稠,舌红唇红,脉数数。

[适用疾病痢疾、急性肠炎、溃疡性结炎、g罗恩病、直肠炎;肛裂、痔疮、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月经过多、痛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等。

53/83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缓解平滑肌痉挛等折作用。

[注意事项倦怠,脉沉缓者慎用。一切喜热性饮食的寒证泻痢者,绝对禁用。

087. 三物黄芩汤

里热合并血虚血热证治剂,有解热除烦,养血凉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灼热、或肿胀、或瘙痒、或疼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入夜尤甚,倦怠,头不痛,口干舌燥,口渴欲饮,舌红苔薄而少津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芩15g,苦参15g,生地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三物黄芩汤,苦参生地镶。

【胡按】 方中三物均有解热除烦的作用,同时黄芩、苦参二药还能燥湿。由于生地的用量独多,故尤宜于有发热心烦之血证。《金匮要略》载: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二十一)。本方与小柴胡汤列在一起,其主要意义是,产妇患草褥初可是小柴胡汤方证,不久便传阳明呈里实热,并因失血多还出现血虚血热,因此在用黄芩苦参清热的同时用大量的生地养血凉血。虚劳及诸失血后多见此证,宜注意。本方全是苦寒清热凉血药,如胃虚者不宜服用。

[适证加减口腔溃疡者,加茜草,甘草;皮肤湿疹者,加苍术、薏苡仁、地肤子、白癣皮;子宫颈炎者,加牛膝、黄柏。

[体质特征体质虚弱、身体烦热、手足肤色红、甚则灼热疼痛、入夜尤其;倦怠、唇舌干燥、口渴欲饮;舌质红而苔薄燥。

[适用疾病产褥热,肺结核、灼热足综合征,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红斑性肢痛症、冻疮、荨麻疹、顽癣、阴痒、阴肿等出现手足烦热时用本方。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注意事项浅田宗伯经验,治妇人血证头痛也有奇效。苦参味浓极苦,脾胃虚弱之人有难以下咽之感,若服后胃内不适,心下痞闷,可改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

088. 白头翁汤

里湿热证治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

[方证要点大便赤痢,里急后重。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冷恶热,渴欲饮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沉或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柏10g,黄连10g,白头翁10g,秦皮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白头翁脸皮白。联想:白头翁连皮柏。

【胡按】 方中四物均属苦寒收敛药而有除热烦、止下利等作用,白头翁更能逐血止痛,合以为方,故治热利下重、心烦腹痛者。

[适证加减里急后重者,宜更加大黄;便血者,加阿胶;所下皆是血水者,加甘草、阿胶,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见少阳证者,合大柴胡加石膏汤。

[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健,面红有油光,身热,心烦、或心悸、或失眠,口渴,心下痞、腹痛,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坚老而红,苔黄或腻,脉沉或数。

[适用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炎症。结膜炎、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痔疮、黄水疮、淋巴结核、癔病性震颤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解热、抗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喜冷性饮食者,或虽喜冷性饮食,但伴有外感发热恶寒之表证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54/83

089.葛根芩连汤

表虚里热证治剂,有解表、清热、止泻的作用。

[方证要点泄泻或痢疾,汗出而喘。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喜冷性饮食,腹痛,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肛门灼热,上脘痞痛,舌边尖偏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脉浮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葛根40g,黄连10g,黄芩10g,生甘草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葛老恋情。联想:葛甘连芩。

【胡按】 方中葛根解肌热于外,黄芩、黄连除烦热于内,三物合用有治下利的作用,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治热壅内外,喘而汗出、下利不止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性胃肠型感冒或痢疾初期,以下利、汗出、微恶寒或不恶寒、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黏臭者,或高血压、出血倾向,或牙周脓肿、牙痛者,加制大黄;糖尿病导致的腰腿无力、下肢皮肤变色,或性功能障碍者,加怀牛膝;心下痞、恶心呕吐者,合半夏泻心汤。

[体质特征大多体格比较壮实,肌肉相对发达厚实,肥胖倾向,唇舌暗红,满面油腻,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全身困重,尤其以项背强痛不舒为特征。体检多见血糖高、血压高。应酬多、工作压力大的中年男性多见。

[适用疾病急性肠炎、痢疾、小儿中毒性肠炎、肠伤寒、麻疹、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脑中风、心律不齐、颈椎病、口腔溃疡、牙周炎、牙周脓肿、醉酒后。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菌,抗心律失常,抗缺氧等作用。

[注意事项精神倦怠,脉沉缓者慎用。身不发热,脉无力,喜热不喜冷者,不可使用本方。

090. 黄连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调理寒热,并伴有补虚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烦呕吐,心下痞满,腹痛喜按。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不能食冷性饮食,或心动悸,或恶风、发热、汗出,或泄泻,舌质红或暗红,舌苔腻较厚,或前半部苔薄、后半部有白厚苔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连15g,炙甘草15g,干姜15g,桂枝15g,人参10g,半夏15g,大枣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50ml,昼三夜一,分四次温服。

[方药巧记桂莲下人炒姜枣。联想:桂连夏人草姜枣。

[黄师点拨黄连汤可以看作是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再把黄连加量的变方,去黄芩可能是心下痞不明显,加桂枝可能有表证或气上冲,黄连加大可能是上热较甚。本方证的上热常表现为烦躁甚、兼动悸或气上冲胸、呕吐、头昏眩晕;下寒表现为腹痛,泄泻。黄连汤证可以理解为在半夏泻心汤证的基础上伴有恶风,发热,汗出、气上冲等桂枝证。而腹痛和舌苔多而白厚是二者的重要鉴别点。黄连汤证也可理解为桂枝体质患有黄连病。所谓的黄连病,就是心中烦,就是不得卧,就是心下痞,就是下利。

[适证加减腹痛重者,加生杭芍最效;下利者,加干姜最良;呕吐者,加生姜。

[体质特征其人消瘦,肤色暗,唇舌多暗紫而淡,舌质多偏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较厚,或黄白相兼,或底白罩黄,或干腻,特别是舌苔后半部较厚且色白。其腹部多扁平,腹壁薄而无力,腹肌比较紧张。其脉多弱,或有心悸、自汗等。

[适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脱落、胃术后倾倒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肠胃癌变等。

55/83

[药理研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含量,增加胃黏膜血流,促进肠胃运动和抗炎镇痛而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抗溃疡,镇吐,提高免疫功能,对幽门螺旋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凡腹痛,呕吐,口不苦者,或喜冷性饮食者,或脉滑数者,或腹部拒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黄连汤中的桂枝,以肉桂为佳。肉桂气味浓烈,擅长治疗腹中冷痛以及心悸不寐等,正是黄连汤的主治之证。如桂枝量需大至15g以上者,人多畏之,药房也或有微词,不妨肉桂桂枝同用,药效也可。黄连汤中的人参,一般用党参,但瘦弱不食者,也可以用生晒吉林参,如党参就嫌力薄了。还需要强调,黄连汤不宜乱加减。

091. 半夏泻心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调理胃肠寒热,伴有补虚作用。

[方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下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心烦,多梦或失眠,胃肠部不拒按、但满不痛或有轻度胀痛,腹鸣,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无力或单服温补药无效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姜制半夏12g,黄芩10g,黄连3g,干姜6g,人参12g,炙甘草6g,大枣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34次温服。

[方药巧记连请下人炒姜枣。联想:连芩夏人炒姜枣。

【胡按】 方中半夏、干姜祛饮止呕,黄芩、黄连除烦解痞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的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草枣,此为呕而肠鸣、心下痞硬的主治方。本方以上热下寒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为辩证要点。本方与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皆用于上热下寒而有心下痞症,本方重在呕而肠鸣,常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症。

[适证加减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者,加制大黄;腹胀多气,叩之如鼓者,加厚朴;胃病日久,舌质不红,面色黄,消瘦者,加肉桂;咽痛充血、胸闷身热者,加山栀、连翘;干噫食臭者,减少干姜用量,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

[体质特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所男子,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

[适用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蒌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二指肠溃疡、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神经症、失眠、心律不齐、饮酒过量、口臭等。

[药理研究止泻、抗幽门螺旋杆菌、抗胃溃疡等。

[注意事项本方证若热痞为甚者,可以将黄连、黄芩的量调大;而以寒泻为甚者,则应把干姜用量调大,不必机械地遵循原方比例。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停药以后,当常服生姜红枣汤。凡没有寒热夹杂症状的痞满吐利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092. 甘草泻心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补虚,调理胃肠寒热的作用。

[方证要点半夏泻心汤证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泻、前后溃疡。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苦,心烦不安,多梦或失眠,胃肠部不拒按、但满不痛,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无力或单服温补药无效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炙甘草20g,制半夏10g,黄芩15g,干姜10g  党参15g,黄连5g,大枣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连请下人炒姜枣。联想:连芩夏人草姜枣。

【胡按】 甘草泻心汤特别针对心烦不得安这一神经症状,于半夏泻心汤增量缓急安中的甘草,故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较虚而急迫者。清热时多用生甘草代替灸甘草。就胃肠症状而言,本方证的下利程度要远比半夏泻心汤证为甚。方中甘草需重用,若量轻则无效。实

56/83

践证明,甘草泻心汤对于口腔溃疡确有明显疗效。曾治一产后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烂赤,饮食不入,痛苦万状,与本方一剂,满口红赤均生白膜,即能进粥。三剂后痊愈。临床还常遇久久不愈的口腔溃疡之顽固重证,以本方加生石膏,或更加生地而多取捷效。

[适证加减便秘、舌苔厚,或有高血压、衄血者,加制大黄;伴有糖尿病头昏、肩痛、口渴者,加葛根;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见大便干结、腹痛、脚挛急者,加白芍;口舌干燥者,加石膏;烦躁特甚者,加生地。

[体质特征多见唇红、舌红、烦躁、心悸、失眠、脉滑等。

[适用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癣、手足口病、白塞病、红斑狼疮、子宫颈炎、g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溃疡、直肠炎、胃溃疡、精神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抗溃疡病等作用。

[注意事项方中甘草用量,一般多在12g以上,也有用至30g者,但甘草多用可能导致反酸、腹胀及浮肿等副作用。没有寒热虚三方面夹杂之证者,不可使用本方。

093. 黄连解毒汤

里热证治剂,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方证要点身热,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出血发斑。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凉恶热,喜冷性饮食,心悸,心下痞而不适感,按之隐痛,面红充血,失眠多梦,口干舌燥,头痛头重,舌质暗红坚老、干燥、舌苔黄而干腻,脉滑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情恋山伯。联想:芩连山柏。

[黄师点拨黄连解毒汤是唐方,记载于《外台秘要》。本方的药物均是清热解毒的重要药物,黄连主烦躁不安,心下痞、下利;黄芩功同黄连,擅治心下痞痛、头痛、腹痛、出血;黄柏擅治关节肿痛、黄疸、带下;山栀能除烦躁、止血、消黄疸,与三黄相合,故全方的清热泻火作用十分显著。黄连解毒汤是泻火要方,原方主治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的热病疾病,但后世应用不拘于此,凡是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红坚老、脉滑数等为特征之体质的各种疾病都可以使用。

[适证加减腹胀、呕吐、反流、心下按之满痛者,合大柴胡汤;出血便秘者,合三黄泻心汤;出血倾向、月经不调者,合四物汤,名温清饮;皮肤发红发干、脱屑者,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或多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暗红,质坚敛苍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易烦躁、焦虑,好动,易失眠多梦,平时喜凉恶热,喜凉饮,皮肤常有疮疖,或易于腹泻,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疡,咽痛,小便黄短,多有足癣,女性多有黄带。

[适用疾病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中毒性脑病、原发性高血压、脑中风、脑损伤、脑血管性痴呆、蛛网膜下腔出血、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心动过速、动脉硬化、慢性胆囊炎、更年期综合征、甲亢、失眠、毛囊炎、湿疹、皮炎、脓疱疮、各种真菌感染、性病、疖、丹毒、带状疱疹、结膜炎、鼻疖、痤疮、多汗症、牙周炎、扁平苔癣、白塞病、掌足脓疱病、脂溢性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血友病、倒经、痛经、盆腔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改善脑血流,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压,改善糖脂质代谢,抗炎、止血等作用。

[注意事项平素精神萎靡、喜热畏冷者,贫血者,食欲不振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均宜慎用。

57/83

094. 黄连阿胶汤

里虚热证治剂,有除烦、止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心下痞,或久痢便脓血。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喜冷,口苦咽干,手足心热,耳鸣头昏,小便短黄,或崩漏、肌衄,口舌糜烂,舌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脉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连520g,黄芩15g,阿胶15g,芍药15g,鸡子黄2枚。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去药渣,化入阿胶,稍冷,入鸡蛋黄2个,搅和,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阿胶可以另放黄酒隔水蒸化或放入微波炉中融化后,分23份搅入液中服用。鸡蛋黄可以另服。

[方药巧记恋情药焦黄。联想:连芩药胶黄。

【胡按】 方中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失血,或便脓血者。本方以虚热心烦为主证,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适证加减出血,加生地;腹痛拒按,加制大黄;小腹痛,加牡丹皮。

[体质特征患者形体中等,皮肤白,烦躁身热,失眠多梦,皮肤粗糙伴有脱屑,易出血,质黏稠,多见皮下此紫癜、鼻衄、便血、崩漏等,易口腔溃疡,易关节疼痛。舌质多深红如火呈草莓样,或伴有舌体的糜烂、破溃、裂纹,舌面干而少津,或呈镜面舌或花剥苔,唇红,咽红,脉多细数。

[适用疾病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伤寒、热性病后期的失眠、崩漏、便血、尿血、鼻衄、咯血、呕血、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牙龈出血、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失眠症、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干性皮肤病、干性湿疹、手掌角化症、掌跖脓疱症、快速心律失常、糖尿病、脑溢血、高血压、干燥综合征、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静、杀菌、止血、止痛、扩张末梢血管、促进造血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兼口苦、喜冷,脉不细数的失眠证,不可使用本方。本方黄连的用量较大,煎煮后的药液也相当苦,一般来说,不能长期用,等症状缓解后,即应减量。女性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经期少食生冷,避免受凉,少剧烈运动。

095. 荆芥连翘汤

里热证治剂,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止痒、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作用。

[方证要点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炎症和热性体质。

[组成用法荆芥10g,连翘15g,防风10g,柴胡10g,桔梗10g,白芷10g,枳壳10g,生甘草5g,薄荷5g,黄连5g 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黄连解毒汤+四物汤+清利头面诸药。

四物汤:可用顺口溜兄弟要归记住。联想:芎地药归。

清利头面诸药:禁止柴房连接火炽杆。联想:荆芷柴防连桔荷枳甘。

[黄师点拨荆芥连翘汤是日本汉方流派一贯堂的经验方,虽不是经典方,但其配伍严谨,其基本结构可以看做是黄连解毒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再加荆芥、连翘、薄荷、防风、柴胡、枳壳、桔梗、白芷、甘草等清利头目的诸药,使本方的治疗范围集中在头面部。由于疗效明确,方证实在,虽出于后世,但也不可忽视其临床价值。荆芥连翘汤药液极苦,但如果是火体热病,刚开始服用此药,尚可入口,但随着疾病的好转,药液将越来越苦,到这个时候,就应该减量或停服。通常改为每剂药服23天,每天仅服1次。荆芥连翘汤不能滥用,用

58/83

不好,食欲下降,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辨清体质,这是安全有效使用本方的关键。

[适证加减红斑狼疮者,加蝉衣、浮萍。

[体质特征热性体质。多见于年轻人。形体中等或偏瘦,面色潮红或红黑,或浅黑色,也有白里透红者,一般面有油光,易发痤疮,疮体色红易化脓。目睛充血或多眵,唇红,咽喉充血,舌红;胸胁部有抵抗感或压痛,腹肌较紧张;入冬手足易冷,入夏手心热。多易烦躁、焦虑或抑郁,容易失眠,容易头痛头昏,容易皮肤瘙痒,容易晨缰,容易鼻衄,容易鼻塞流浊涕,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女性多月经周期短,量中等偏多,黏稠有血块,易痛经,易有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适用疾病痤疮、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疱疹、带状疱疹、毛囊炎、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急慢性中耳炎、虹膜炎、酒齄鼻、急慢性上腭窦化脓、鼻炎、鼻窦炎、鼻疖、急慢性扁桃体炎、脱发、肺结核、恶性淋巴瘤、支气管扩张、肺炎、口腔溃疡、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孕症、丹毒、疖痛、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抵制等作用。

[注意事项食欲不振者、年老体弱、脸色发青、眼圈发黑者慎用。使用本方应注意检查肝功能。

 

十五、芎归胶艾汤类方

096.芎归胶艾汤

里虚寒性失血证治剂,妇科良方,有补血养血,调经安胎的作用。

[方证要点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面色萎黄,两目干涩,所出之血皆暗淡,或挟有少许血块,或腹痛隐隐、喜温喜按、按之软弱无力,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滑无力。

[组成用法川芎10g,阿胶6g,艾叶10g,当归10g,芍药15g,干地黄20g,甘草6g。以水700 ml,清酒或黄酒300ml合煮,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阿胶另烊后兑入,分23次温服。不能饮酒水煎亦可。

[方药巧记阿甘爷要兄弟归。联想:阿甘叶药芎地归。

【胡按】 芎归胶艾汤,为四物汤加入阿胶、甘草、艾叶三味。生地、阿胶、艾叶协力以止血,当归、川芎、芍药、甘草调血脉而治腹痛,故此治失血证,腹中痛,而有脱血的虚候者。《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载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但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妇人诸病,凡诸失血,属虚而腹中痛者,不问男女均可用之。又芎归地芍四味,后世名之为四物汤,为补血的要药。芍药除血痹而主腹痛,当归、川芎、生地,均不外是强壮性的祛瘀药。不过芎归性温宜虚于寒,生地性寒宜于虚热。补虚定痛则川芎较逊于当归,行瘀开郁则当归稍次于川芎。生地除烦热,并有止血的特能。

[适证加减口舌干燥、烦躁者,加石膏;心悸明显者,加酸枣仁、龙眼肉;半产后出血不止,若因瘀血内停者,加桃仁、红花。

[体质特征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肌肤不荣或枯憔,两目干涩,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左腹直肌挛急,腹部一般软弱无力,下腹部知觉钝麻,四肢烦热,下腹疼痛;唇舌淡、苔薄,脉虚弱。

[适用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月经多,妊娠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恢复不良(复旧不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腹痛、贫血者。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止血等作用。

59/83

[注意事项功能性子宫出血,因血热妄行者,不宜使用本方。

097.当归芍药散

里虚寒证治剂,古代的养胎方,有止痛、养血、调经、利水及调理妇性血虚体质的作用。

[方证要点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无出血证,同时伴有脸色萎黄,或有浮肿貌,少气乏力,腹痛绵绵,不甚剧烈,喜温喜按,渴不多饮,舌淡苔白腻,脉弦细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当归10g、川芎15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芍药3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按书比例打粉,用米粥、红酒或酸奶调服,每次5g,每日2次。

[方药巧记要当兄谢白玲。联想:药当芎泻白苓。

【胡按】 方中芍药缓挛急而治腹痛,当归、川芎调经血并兼补虚,茯苓、白术、泽泻利小便而逐水气,故此治瘀血性的腹中急痛症,其人或冒眩,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而有血虚的表现者。张仲景所述脉证仅妇人怀娠,腹中绞痛。(二十)及妇人腹中诸疾,痛。(二十二),很不完备。本方主用芍药,伍以归芎,其治瘀血性和腹中急痛当无问题,但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和妇人腹中诸疾痛,虽暗示有瘀血的一面,亦不定必须本方主之。因本方有大量苍术,泽泻等利尿药,应有头冒眩、心下悸、和小便不利等痰饮证候,不可不知。

[适证加减腹痛、下肢皮肤干燥、舌暗者,合桂枝茯苓丸;口渴、小便不利、浮肿者,合五苓散;四肢冷、腹痛者,合四逆散;月经延期,容易疲惫,颈项强痛者,合葛根汤;水肿伴有精神萎靡、脉沉微者,合真武汤;免疫性疾病长期迁延不愈、伴有抑郁者,合小柴胡汤;伴有严重恶寒感或极度疲倦感、脉沉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浮肿伴有关节疼痛或多汗者,合桂枝加附子汤。

[体质特征中年女性为多,面色黄,或有浮肿貌,或有眼袋,或有黄褐斑,皮肤干燥,缺乏光泽。腹壁无力,但经常腹痛,大便先不成形后便秘,或有腰腹部重坠感。常有浮肿、头痛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等。常感下肢无力,或有抽筋或麻木等。痛痉、月经量少、周期紊乱或闭经。

[适用疾病妊娠腹痛、胎位不正、慢性盆腔炎、子宫及附件炎、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紧张综合征、痛经、闭经、不孕症、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硬皮病、黄褐斑、痤疮、过敏性紫癜、贫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干燥综合征、肝炎、肝硬化、多囊肾、肾结石、胆囊结石、尿路结石、习惯性便秘、慢性疲劳综合征。

[药理研究促进胎盘发育、调节内分泌,松弛子宫平滑肌、调节性激素,抗衰老,增强巨噬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的活性,抑制血凝、增加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焦,改善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炎、镇痛和镇静,促进电解质的排泄,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等。

[注意事项腹泻者,方中白芍的用量可酌减。

098.
温经汤

里虚寒兼血虚血瘀证治剂,有温中、养血、祛瘀及调理瘦弱干枯女性体质作用。

[方证要点]

1)月经不调、血色暗淡,或痛经,或闭经,或崩漏。

2)妇人年五十,下血数十日不止。

3)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消瘦,皮肤干枯发黄,唇

60/83

口干燥而不欲饮,或但欲潄水而不欲咽,手掌干枯;自觉手足心热而又恶风、自汗、午后有发热感,或有头痛、恶心;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或迟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当归10g,吴茱萸5g,川芎10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门冬20g,炙甘草10g,桂枝10g,制半夏10g,白芍10g,牡丹皮10g,生姜10g,阿胶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或加入红枣、桂圆肉等熬成膏滋长期服用。
【胡 按】 本方既用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降逆止呕以驱胃之寒,又用麦门冬汤去大枣滋枯润燥以补胃之虚,另以当归、川芎、芍药、阿胶、丹皮行瘀和血以调经脉。胃为生化之本,气血之源,胃气利则津血生,此为生新祛瘀兼备的治剂。故带下崩中、月事不调、久不受孕者,并皆主之。本方的应用面很广,并不限于此。以其含有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桂枝汤诸方义及诸方的合并证,即本方的适应证。证情相当复杂,宜参照各方证而活用之,即可不误。

[适证加减出血者,加生地黄;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者,加桃仁;闭经、基础体温低,可加鹿角胶、制附子;为使药味可口,加大枣。

[体质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或消瘦,皮肤干枯发黄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或疼痛或热感。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有拘急、疼痛或腹胀感。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干燥,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小腿皮肤干燥,无毛。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多或少,色淡或黑色。或有痛痉,或难以怀孕,或易于流产。阴道干涩或外阴皮肤干燥或瘙痒,白带少。性欲低下,容易疲劳,容易腰痛膝软、容易头痛、容易午后面部或身体有发热感,容易失眠、烦躁等。大多有产后大出血、过度生育或流产、或过早作子宫切除,或长期腹泻、或久病、或营养不良、或绝经年老等既往史。

[适用疾病虚寒性痛经、不孕、闭经、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萎缩、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炎、老年阴道下血、更年期综合征、产后体弱、习惯性流产、不明原因腹泻、血管神经必头痛、睡眠障碍、十二指肠溃疡、心悸、失眠、舌痛、脱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指掌角皮症、手足皲裂、荨麻疹、黄褐斑等。

[药理研究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子宫及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造血,镇痛等作用。

[注意事项体形肥满壮实,营养状态好,面色红润者慎用。不孕症患者服用本方至妊娠后应停服。湿盛胸腹胀满及呕吐者,不宜长期服用。服用本方的同时要多食用猪蹄、鸡爪、牛筋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099.
当归四逆汤

表虚寒证治剂,是治疗手足厥寒的专方,有温经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手足厥寒、麻木、冷痛、甚至青紫。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不呕不利的里寒证,同时伴有猝被寒邪侵袭而见头痛、身痛,或腰痛、腿痛、脚痛,或少腹痛而牵引睾丸,或四肢抽搐,舌淡苔白,脉细欲绝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当归15g,北细辛10g,桂枝15g,白芍15g  炙甘草10g,通草10g,大枣3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 按】 方中通草(古时通草即现在的木通)有通利血脉的作用,加入桂枝汤,同时加入

61/83

细辛、当归,去生姜,故治血气虚滞于内、荣卫不利于外,因而表虚手足凉而里寒不甚者。此为桂枝汤的加减方。故主荣卫不利的外寒。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专以里寒为治者大异。此所谓厥寒,也为伤寒之寒,以示寒之在外,与厥冷不同。本方治冻疮有验,也由于寒伤于外也。

[适证加减平素不敢服冷性饮食,偶服之或腹痛或吐泻,或喜温恶寒者,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呈茱萸生姜汤;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以及女性皮肤枯黄、唇干、脱发、贫血、性欲低下者,合温经汤。

[体质特征神情萎靡,懒于言语,手足凉,指尖为甚,多伴有麻麻、冷痛,甚至青紫,覆被加热不易转温,夏天也阴冷异常,甲色、唇色、面色较苍白。多伴有头痛、腹痛等,女性多有痛经。

[适用疾病雷诺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红斑性肢痛、硬皮病,手足皲裂、精索静脉曲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大动脉炎、高血压头痛、脑外伤头痛、三叉神经痛、消化性溃疡、肠痉挛、输尿管结石、肩周炎、慢性腹膜炎、腰肌劳损、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痛经、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梅尼埃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急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缩阴症、阳痿、腱鞘炎。

[药理研究镇静、镇痛、补血、强壮等。

[注意事项本方有细辛,不能用散剂;通草一般不用,不影响全方效果。

100. 
黄土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治疗便血专方,有调和寒热、止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先便后血,便溏血黑紫,腹痛隐隐,喜温喜按。

2)吐血衄血。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瘦弱乏力,心烦热、或手足心烦热,肢寒怕冷或痹痛,腹痛或大便微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甘草、干地黄、白术、制附子、阿胶、黄芩各10g,灶中黄土30g。以水1500ml,先煎黄土40分钟,澄清去滓留汤煎余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 按】 方中灶中黄土,也称伏龙肝,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血的特能,伍以生地、阿胶协力止血,佐以甘草、白术理中燥湿。既用附子之大温,又用黄芩之苦寒,故治诸失血阴阳寒热交错互见而陷于虚证者。仲景述证简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十六),远血在脏,虽以止血为先务,但不定即用本方。若就各药主证言之,生地、阿胶皆兼补虚,当有羸瘦、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证,有大量附子可能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征候。附子伍白术当有水气痹痛、或大便微溏等证,与生地为伍,亦或有麻痹不仁。生地与黄芩合用而治热烦,尤其四肢当苦烦热。以上诸证,虽未必一时俱见,但亦绝不能一无所见。应用时,伏龙肝常用至50150g,可先煮数沸,澄清去滓留汤煎余药。本方不仅治下血,也主吐血、衄血。

[适证加减胃寒较甚而食欲不振者,黄芩宜炒用;腹痛甚者,加肉桂;出血甚者,加人参、三七、炮姜。

[体质特征羸瘦、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貌;肢寒、或麻痹不仁,腹痛或大便微溏;心烦、或四肢苦烦热;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适用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大便者。其他的以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出血性休克、肠伤寒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溃

62/83

疡性结肠炎、直肠痛、直肠溃疡、痔疮、尿血、吐血、鼻衄、前列腺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血精、性交出血等。

[药理研究具有缩短凝血时间,使血液黏度增高,促进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注意事项若无黄土时,可用赤石脂来代替。从临床实际来看,不用黄土及替代品仍然有效。黄土汤中,黄土可去而黄芩不可去。李时珍说黄芩擅治诸失血,主治吐衄、下血、尿血以及崩中漏下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病症。

101.
肾气丸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阳、利水、强壮的作用。

[方证要点]

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2)腰膝冷痛,下半身常有冷感,或小便失禁,或夜间多尿或遗精。

3)短气而小便不利。

4)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此名转胞,小便不得出。

5)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上述五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神情倦怠,肌肤松软,饮食正常,畏寒,手足不温,或少腹不仁,或阳痿,舌淡而胖、苔白,脉沉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方证第4项中烦热不得卧原因有二,半由于津血枯燥,半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行,上压胸膈膜,阻碍呼吸,因而倚息不得卧;转胞,即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排尿系统纠结、折叠而致使小便不得出,宜以本方使排尿系统机能恢复正常,小便利即愈。

[组成用法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5g,山萸肉15g 山药15g,生地黄20g,附子5g,肉桂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做成丸药。

[方药巧记贵妇谢令弟担鱼药。联想:桂附泻苓地丹萸药。

【胡按】 本方主用生地,佐以补中益气的山药,和收敛固脱的山萸肉,以滋精气壮血脉。复以茯苓、泽泻利小便。以丹皮祛瘀血,桂枝通利关节,附子振兴沉衰,故此治瘀血水毒交互为患而陷于阴虚证,以至下焦痿痹、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失禁、或腰腿酸软、或痹痛、或虚热烦者。排尿不畅顺,多由于肾气虚,气化不利所致。本方强壮补虚,使肾气旺,气化正常,而使排尿正常。用本方治子宫下垂也常有验。他如老人小便失禁、男子阳痿、妇人带下等亦多用本方。总之下焦虚证多用之,名为肾气丸,即由于此。

[适证加减口渴、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气短、自汗,合并糖尿病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腰痛、下肢浮肿者,加怀牛膝、车前子,名济生肾气丸。

[体质特征中老人多见。神情倦怠,易疲劳,肌肤较松软,腰膝酸软、下半身尤其下肢常感寒冷,或有浮肿,时常出现烦热感。小腹部松软无力或拘急不适感。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白内障、前列腺肥大等。

[适用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病、尿崩症、阿狄森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产后水肿或尿闭、术手尿失禁、脊髓性尿潴留、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或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浑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慢性鼻炎、慢性偏桃体炎、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耳鸣、耳聋、复发性口腔溃疡、齿痛、湿疹、老年性皮瘙痒症、苔藓样皮炎、阴门瘙痒症、黑变病、阳痿、遗精、早泄、不育、不孕、带下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降低糖尿病人血清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提高血浆胰岛素均值,降低空腹血糖浓度和尿糖浓度,预防健康老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清脂蛋白,增强免疫,抗脂

63/83

肪肝,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

[注意事项形体状实,脸色暗红而有油光,脉滑数者慎用,误用本方可出现皮疹、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102.炙甘草汤

津血枯燥证治剂,经典的温补性滋阴方,有补血强心强壮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心动悸,脉结代。

2)咳吐粘痰,痰涎较多,恶心剧甚。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倦怠,面色憔悴,贫血貌,皮肤干枯,不喜冷性饮食,头昏,多梦或失眠,手足烦热,便秘,舌淡或暗,苔薄或无苔,脉虚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炙甘草10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冬15g,地黄50g,阿胶10g,桂枝10g,生姜15g或干姜5g,火麻仁10g或甘杞子15g,大枣30g。以水1500ml,加入黄酒或米洒5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5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将贵人麦地找救阿妈。联想:甘姜桂人麦地枣酒阿麻。

【胡按】 本方又名复脉汤。以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津血于内,以桂枝去芍药汤调荣卫于外,尤其增量甘草、大枣,更加人参大补中气以资血气之源。此治津血枯燥而心动悸、脉结代的良法,不过重用甘寒,方后虽有复脉之名,若虚脱的阴虚寒重证,脉微欲绝、或无脉者,本方不可与之。本方证常见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煎药用酒很重要,不用酒煎效果差。原用药说明用酒煎(酒=78),临床改煎成后兑入黄酒2030毫升同服效也佳。本方补虚润燥,若肺结核后期骨瘦如柴,往往有用之的机会。劳热咯血不止,以本方去桂姜治之有效。

[适证加减心悸、动则气促,加龙骨、牡蛎;食欲减退,加山药、砂仁;消瘦乏力,加天冬;恶心呕吐,加制半夏;劳热咯血不止者,去桂枝、生姜或干姜。

[体质特征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患者萎靡,有明显的动悸感,并可伴有早搏或心房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

[适用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肿瘤恶液质、肺癌、低血压、各种出血性疾病、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便秘、失眠、口腔溃疡、老年性皮肤瘙痒、崩漏、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高龄老人营养不良等。

[药理研究具有止血、促进造血、抑制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强高级神经活动,旺盛新陈代谢等作用。

[注意事项食欲不振者,宜减少服药量,一剂药服用23天。喜冷恶热之心悸脉结代证不可使用本方,因热性病不宜使用温补药。

103. 酸枣仁汤

血虚失眠证治剂,有除烦助眠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烦悸而不得眠。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皮肤干枯,咽干口燥,指甲、唇口苍白,头晕目眩,或手足烦热,或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酸枣仁30g,川芎10g,茯苓10g,知母10g,甘草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枣甘兄服知。联想:枣甘芎茯知。

【胡按】 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安神的作用。本方用为主要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川芎、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故治虚烦不得眠而

64/83

心悸者。失眠的原因有多种,猪苓汤证的失眠因水郁化热上扰而致神不安,利水则安。本方证是血虚,故养血则已。又本方证的虚烦不得眠,与栀子豉汤证形似而实非。本方证的虚烦,虽烦而无热或少热,而栀子豉汤证的虚烦,则烦而多热。又本方证确属虚证,而栀子豉汤证只是胃中不实而其人并非真虚也,临证时须细辨之。因虚而发烦心悸,夜不能眠,可服本方。无论嗜睡、失眠,无论生、熟酸枣仁皆可治之,若病非因虚起,百试无一验。

[适证加减多梦惊悸眩晕,合温胆汤;腹胀、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胸闷、心悸、乏力者,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烦热甚者,加山栀、连翘、黄芩等。

[体质特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不定愁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疑病症、梦游、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嗜睡症、神经衰弱、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等。

[药理研究具有催眠、镇静等作用。

[注意事项酸枣仁、知母有缓下作用,有腹泻或大便溏者应减量使用。

 

十六、麦门冬类方

104.麦门冬汤

津虚里热挟痰证治剂,滋补性降逆治剂,有健胃镇咳的作用。

[方证要点咳嗽喘急,喉中痰涎粘着不去。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口干舌燥、或渴欲饮水,日晡发热,手足心热,干呕、或胃脘隐隐作痛、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虚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麦门冬70g,制半夏10g,人参10g,生甘草10g,大枣20g,粳米30g或山芍3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夏门人觅甘枣。联想:夏门人米甘枣。

【胡按】 方中麦冬甘寒质润为一补虚润燥药,而有健胃镇咳等作用,本方用为主药,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中益气,半夏下气逐饮,故此治虚火挟痰因而咳逆上气、咽中枯燥、痰涎粘著不去者。慢性咳喘、结核病多有因咳喘日久吐出大量痰液,同时痰饮阻滞胃纳欠佳,致使津液大伤,因见咳喘连绵、咽喉不利。这种情况健胃生津是关键,而佐以降气化痰和清润。因此本方证常用于咳喘病的后期或恢复期而有咽喉不利者。本方麦冬用量在24g以上,方显其效。

[适证加减咽喉黏痰感者,合半夏厚朴汤;咽喉干痛者,合桔梗汤;汗出而渴、舌面干、脉或洪或大者,加生石膏;皮肤枯、涩、痒或出血者,加生地、阿胶;心悸、气短、舌淡者,加桂枝;悸动者,加龙骨、牡蛎。

[体质特征多形体羸瘦而皮肤干枯,营养不良;多伴有进食困难、呼吸困难、发音困难等,大便多干结。

[适用疾病慢性咽喉炎、百日咳、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肺不张、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肌萎缩、肌营养不良、帕金森病、老年性肌肉萎缩、肺癌、恶性肿瘤中晚期等。

[药理研究镇咳、祛痰、扩张支气管、抗炎等。

[注意事项体格壮实、面色红润者慎用。

105.竹叶石膏汤

津虚里热证治剂,热病后期的调理方,有清热养阴的作用。

[方证要点热性病后期,身热不退,咳喘少痰,欲呕。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少气乏力,口渴,喜冷,痰涎胶着难去,食欲不振,自汗,盗汗,或少寐,舌嫩红少苔,脉细软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65/83

[组成用法竹叶15g,生石膏30g,西洋参10g或生晒参10g,麦门冬30g,生甘草10g,制半夏10g,粳米30g或山药3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竹石老觅夏门人。联想:竹石甘米夏门人。

【胡按】 本方于麦门冬汤去大枣,加竹叶、石膏而成。竹叶,《名医别录》谓:甘淡、寒。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有外清温暑之热(《重庆堂随笔》)的作用。故此方治麦门冬汤证热甚而烦渴者。急性热病、肺结核后期常现本方证,宜注意。

[适证加减肿瘤后消瘦贫血,合炙甘草汤;出血加阿胶、地黄。

[体质特征消瘦和虚弱,语言低微,前人常用虚羸少气骨瘦如柴形瘦骨立等来描述。或干咳,或气喘,或干呕,或呃逆,或盗汗,大多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烦躁口渴等。舌多嫩红少苔,脉象细软无力。

[适用疾病发热性疾病的恢复期低热、急性脊髓炎、小儿夏季厌食低热、瘦弱体质的肺炎、瘦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肿瘤放化疗后的低热口干及舌燥、多汗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祛痰、镇咳、强壮等作用。

[注意事项舌淡,大便不成形者慎用。凡没有身热、口渴、喜冷、脉虚、呕吐等任何一症者不可使用原方,应随症加减。

106. 生脉散

里虚热证治剂,暑天保健用方,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

[方证要点口渴咽干,气短多汗。

上述证候即为本主治,但须排除表证,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憔悴疲惫,头昏眼花,懒言,呛咳少痰,舌质嫩红无津或苔薄舌淡而干,脉虚细、虚数或散大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证如发生于外感热病中,还可见汗出淋漓,高温骤降等症状。如结合检查血压,可见血压下降。本证如进一步发展,则可因汗出不止,津液不断耗伤而致虚脱。

[组成用法人参10g,麦冬15g,味子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生脉散,参麦味。

[方义解析方中人参益气生津,麦冬养阴消热生津,五味子收敛止汗生津,麦冬味甘,五味子味酸,二药合用,又能酸甘化阴。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而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方剂,使气复津生,汗止津存。

[适证加减津虚有热者,宜用西洋参代替人参;心悸,加桂枝、甘草;气喘多汗,加龙骨、牡蛎、山萸肉。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憔悴疲惫,汗出多,气喘吁吁,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脉虚弱,舌质嫩红。

[适用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冠心病、心肌炎、发热性疾病后期体质虚弱、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神经衰弱、日射病、高原病、多汗症、高龄老人的食欲不振等,还可用于运动员以及从事航天、潜水、多汗症、高温作业人员的保健。

[药理研究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微循环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机体耐缺氧、耐应激、抗感染、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等。

[注意事项本方有收敛作用,如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津液未伤者,不宜使用。

 

十七、木防己汤类方

107.木防己汤

里饮冲逆证治剂,有利水、清热、健胃的作用。

66/83

[方证要点胸满喘咳,心下痞坚,烦渴欲饮。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瘦弱,少气体倦,倚息不得卧,短气,小便不利,纳差,面目肢体浮肿,或面色黧黑、或心悸,舌红苔黄白而腻,脉沉紧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木防己15g,生石膏50g,桂枝10g,人参1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方药巧记梵高贵人。联想:防膏桂人。

【胡按】 方中木防己逐水饮,佐人参以治心下痞硬,桂枝以治气上冲,石膏解烦渴且能稀薄痰结以治痞坚、喘满,故本方主治水饮、其人面色黧黑、喘满、心下痞硬而烦渴欲饮者。茯苓利小便,芒硝除坚满,于木防己汤去石膏加此二味,故治木防己汤证心下痞坚甚、二便不利而烦渴者。木防己汤方证很似长久咳喘出现的肺心病而见肝脾肿大症。又适用于心脏病见胸闷、心悸、无面色黧黑、心下痞坚者。

[适证加减胸闷喘息,心胸壅塞者,合葶苈大枣汤;心烦、咳吐黄粘痰者,合小陷胸汤;肺心病桶状胸,合苓桂术甘汤;心下痞坚甚者,加枳实、白术;心下痞坚甚、二便不利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名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体质特征形体消瘦,颜面黧黑、或紫暗、或两颧暗红;喘息、动悸,呼吸急促,心下痞坚,口舌干燥,多饮,甚则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紧。

[适用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渗出性心包炎等;血栓性静脉炎、肋软骨炎、渗出性胸膜炎、关节炎、尿毒症等。

[药理研究有抗组胺、抗乙酰胆碱、解除平滑肌收缩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证大多为器质性疾病,且多为中晚期,使用本方只能消除或改善部分症状而难以根治,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108.防己黄芪汤

表虚湿停证治剂,有固表、利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汗出恶风,身重,腰以下当肿及阴。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气冲而致的四肢肌肉轻微跳动证候,同时伴有小便不利,大便溏,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黄芪30g,粉防己15g,白术15g,生甘草3g,生姜10片或干姜10g,大枣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房七叔炒姜枣。联想:防芪术草姜枣。

【胡按】 本方为桂枝汤去桂枝、芍药,加防己、黄芪、白术而成。无表邪则去桂枝,津液未伤则去芍药,黄芪、甘草、生姜、大枣四药相伍,补中健胃而外以实表,另以白术、防己祛水,故治胃虚于里而气不足外,见脉浮、汗出、恶风、身重、下肢肿重者。方中黄芪,一般认为其功可补气,为误,《神农本草经》言主大风,即治疗气虚于表而恶风特甚,虽居密室亦感风寒的来袭,故黄芪的作用主要在于补表虚。仲景原文虽以症状相似而言风湿、风水,但据方义,并非发汗之剂,当属皮水之列。

[适证加减下肢疼痛并有浮肿明显者,加怀牛膝;血脂高者,加泽泻;头晕头痛、腰腿无力者,加葛根;胸痛、头晕、心绞痛者,加川芎、丹参;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散;精神萎靡、下肢肿甚者,合真武汤。

[体质特征肤色黄暗或黄白,肥胖、肌肉松弛而易疲劳,皮肤湿润,多汗或易汗,易于浮肿,尤其是下肢浮肿为多,且多伴有膝关节疼痛。腹大而松软,食欲旺盛,以中老年女性多见。

[适用疾病特发性消肿、功能性消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风心病、肺心病、变形性

67/83

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糖尿病、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狐臭、多汗症、汗臭、黄汗等。

[药理研究解热、镇痛、利尿、扩张血管、抗炎、升高白细胞。

[注意事项许多临床报道中,黄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较大,均在60g以上,可参考使用,而甘草的用量不宜过大,36g为宜。服用本方后,往往小便量增大,可作为取效指标之一。另外本方的剂量也应参考患者的体重,大致上应与体重呈正比。

109.防己茯苓汤

表虚气冲证治剂,有固表、利水、降冲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浮肿,按之没指,四肢肌肉轻微跳动。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汗出,恶风,口不渴,腹胀满,小便不利,舌淡苔白略腻,脉沉紧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防己l5g,黄芪15g,桂枝15g,茯苓30g,甘草6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放弃灵芝草。联想:防芪苓枝草。

【胡按】 防己、茯苓利尿逐水,黄芪补虚实表,桂枝、甘草降冲气而和荣卫,表气实营卫调则不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治皮水的正法,茯苓重用在于利水,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本方治浮肿,适用于表虚证的浮肿,当有汗出恶风症。本方与防己黄芪汤近似,都有表虚不固而见浮肿证。防己黄芪汤证表虚较重故黄芪用量大,无四肢肌肉聂聂动证则不用桂枝、茯苓,而用白术利水;本方证四肢肌肉聂聂动而用桂枝、茯苓,从用药不同可看出两方的特点。

[适证加减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大便溏者,加大腹皮、薏苡仁;恶寒者,加附子。

[体质特征肤色黄暗或黄白,肥胖、肌肉松弛而易疲劳,皮肤湿润,恶风,多汗或易汗,易于浮肿,易四肢肌肉微微抖动。腹大而松软,食欲旺盛,以中老年女性多见。

[适用疾病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心脏病水肿,肝硬化腹水,黏液性水肿,贫血性水肿,肥胖病,风湿病,特发性水肿,特发性震颤,慢性腹泻,羊水过多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及上方中的防己品种应采用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此又称为汉防己,饮片名粉防己。广防己(木防己)含有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马兜铃酸,则不宜使用。传统上认为汉防己治水,多用于水肿;木防己治风,多用于关节炎。传统上认为防己苦寒,不宜大量使用。

 

十八、枳实类方

110.枳术汤

水饮内聚证治剂,有利水、散结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下硬满,边界清楚,小便不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下硬满呈中高边低,外坚中空,按压可有疼痛感,食欲不振,胃中有水声,昏眩,舌淡苔白,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实20g,白术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方中枳实行气、破结而消胀满,伍以逐饮利尿的白术,故治里有水饮、心下坚满而边界清楚又见小便不利者。根据条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十四)所述,该方证当是腹部软组织水肿之类病变,急慢性皆可见,依证用之多验。

[适证加减胃脘痞硬不甚突出的体弱及年老病人,枳实的剂量宜小于白术,或改用枳壳;内脏下垂者,增大枳实用量,可递增至60g;饮食不香,胸脘胀满,呕恶吞酸者,加砂仁、

68/83

木香,名香砂枳术丸。

[体质特征消瘦体倦,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或肠鸣便溏。

[适用疾病胃石症、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症等出现动力障碍而有胃液潴留等;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胆石症,子宫脱垂、肛管直肠脱垂、单纯性睑下垂、面神经麻痹、震颤麻痹、疝气、痛经、肥胖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失调、利尿与行气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本方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111.枳实芍药散

里虚夹实证治剂,有行气活血,除胀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产后小腹胀痛,心烦难以安卧。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胸胁满闷不适,恶露量少不畅,或脘痞不食,舌淡或暗、苔薄,脉沉或弦等旁证方可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壳30g,白芍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以研成细末用麦粥、或米粥、或蜂蜜调用,每次5g,每日23次。

【胡按】 本方枳实伍以除血痹、治腹挛痛的芍药,故治血阻气滞而腹满痛者。以麦粥下之,不外于安中养正之意,本方也主痈脓。本方理气养血而解腹挛痛,不论男女皆可用之,但病久痛有定处,痛如刺者应加用祛瘀药,或用下瘀血汤为宜。本方证以腹满挛痛或有心烦不安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两胁疼痛者,加柴胡、甘草。

[体质特征患者自觉胀痛,腹部肌肉紧张,按压疼痛,往往伴有便秘、呕吐、不能进食,舌苔厚等。

[适用疾病肠痉挛、胆绞痛、支气管痉挛、习惯性便秘、痛经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痉、调节平滑肌功能、抗胃溃疡、镇静、镇痛、升压、增加心脑肾的血流量作用。

[注意事项精神萎靡、贫血者慎用。

112. 橘皮枳实生姜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行气化饮,和胃降逆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闷气塞,短气。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胸痛一证,同时伴有心下痞满,呕吐气逆,舌淡苔白,脉沉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橘皮50g,枳实10g,生姜2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本方于橘皮汤倍增橘皮、生姜用量,更加下气消痰、除胀破结的枳实,故治橘皮汤证逆满剧甚而心胸痞塞者。本方证可见于由胃病引起胸闷气短,也可用于由肺心疾病引起的胸闷气短。

[适证加减干呕、嗳气、呃逆者,且伴有得温则减,得寒则甚,手足轻微厥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胸无气塞等旁证者,去枳实并减半橘皮生姜用量,名橘皮汤。橘皮汤证哕逆剧烈而急迫者,且伴有虚烦不安,口干舌燥,纳差少气,手足心烦热,舌质嫩红,或有裂纹等旁证者,橘枳姜汤去枳实,倍增橘皮用量,加治咳逆上气的竹茹,再加甘草、人参、大枣安中缓急,名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再加半夏治呕哕诸逆尤妙,百日咳哕逆者用之亦验。

[体质特征胸中堵闷,气塞感明显,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或弦;或咽中不利,或喉中有痰。

69/83

[适用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扩张气管、平喘、解痉等作用。

[注意事项短气甚而胸闷不太明显者,属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胸闷气塞甚而短气不太明显者,属橘皮枳实生姜汤证,临证宜审主客择一而用之。

113.外台茯苓饮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祛水、消胀、进食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闷气塞,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短气乏力,嗳气,小便不利,大便多溏,或常自吐水,舌淡、苔白微厚或腻,脉沉细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治。

[组成用法茯苓、人参、白术各15g,枳壳10g,橘皮15g,生姜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次温服。

[方药巧记富人陈叔支疆。联想:茯人陈术枳姜。

【胡按】 本方是橘皮枳实生姜汤加健胃的人参、利尿的茯苓、白术而成,故治橘枳姜汤证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心胸满甚,可酌增橘枳用量;痛剧可加延胡索。

[适证加减呕吐较重者,加半夏;胸闷气塞甚者,增量橘皮、枳壳用量;胸胁、脘腹痛剧者,加延胡索。

[体质特征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胸闷气短,腹胀食少,小便短少,大便溏,舌质淡,苔薄少或苔白微厚或腻。

[适用疾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支气管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利尿,抗心肌缺血、缺氧,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扩张气管、平喘、解痉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病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十九、栀子类方

114.栀子豉汤

里热证治剂,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中懊憹,心烦不眠,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结胸证,同时伴有大便不溏,喜冷,按之心下柔软,或身微热、手足温、但头汗出,或饥不欲食,舌红、苔薄白或黄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心中懊憹,即心中烦闷而说不出地难受,实即心烦剧烈的意思;胸中窒,即指胸部的正中间有窒塞感,实即食道狭窄的自觉症;心中结痛,即胃上口处有结滞疼痛感,实即该部位发炎的证候。

[组成用法栀子15g,香豉20g。以水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豆豉目前的炮制方法无统一规范,或温或寒之性不明,所以黄煌教授常以连翘代之,与栀子用量大致相同,其除烦解热宣透之用甚佳。

【胡按】 方中二物均属苦寒除热药,并均有解烦的特能,合以为方故治烦热而心中懊憹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性病的后期或慢性病某阶段,以胃胸疾病较多见,如食道病变、食道裂孔疝、肺结核、胃病、冠心病等。本方所主之烦,仲景用虚烦烦热来描述,并兼见胸中窒心中结痛。栀子豉汤的腹证,由于胃中空虚,故按之心下濡,旨在说明里无实证,这便是本方证所主虚烦的意义。

70/83

[适证加减少气者,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呕吐者,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心下胀满者,加枳实,名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汤证更有宿食、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名栀子大黄汤。

[体质特征声音洪亮,语速较快,主动陈述病情,脸部表情丰富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等,或患者自我主观感受到的乏力、怠倦、气短、头晕与医者所诊不相一致或互为矛盾,舌红、舌苔或黄或腻或浊或薄白。

[适用疾病失眠、小儿夜啼、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病;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憩室、食管癌、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倒经等;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胆囊炎、黄疸型肝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鹅口疮、急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炎、舌炎、中耳炎、结膜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保肝、利胆、镇静等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溏者,不可用,不得已而用者,必须配以干姜。栀子豉汤类方均苦味甚,难以吞咽,但适合本类方治疗的患者却不畏其苦或口中不觉苦,待症状缓解,舌苔渐退后会越喝越苫,这也是疾病向愈的个指征。本方栀子必须生用,除烦清热作用强,炒黑则疗效大打折扣。山栀子久服易导致眼圈发黑或面色发青,停服后可以消退。有报道称,栀子内服有出现荨麻疹或粟粒样丘疹的过敏反应。

115. 栀子柏皮汤

里湿热证治剂,治黄疸的专方,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方证要点黄疸病见手足发热而心烦。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没有可汗之表证(如发热,无汗恶寒等),没有可下之里证(如腹满拒按,大便不利等)。伴有小便短赤少,身热,口渴,汗出不彻,目赤红肿、或分泌物多,舌红苔黄腻,脉数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栀子15g,甘草5g,黄柏10g。以水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栀子柏皮汤,加草便成方。

【胡按】 栀子、黄柏解热止烦,并有祛黄功能;甘草缓急迫。故本方治黄疸证烦热而急迫者。可用于阳黄身热,腹不胀满,大便自调的病证。本方不用大黄,其所主的证候当较茵陈蒿汤为轻。总之,黄疸病发烦热而不可下者,宜本方。

[适证加减皮肤瘙痒流水者,加麻黄、杏仁、苡仁、生石膏、连翘;肝病发黄或胆道感染发黄者,合大柴胡汤、茵陈蒿汤;黄带淋漓或尿频、尿急、尿痛者,合猪苓汤。

[体质特征体格壮实,面有油光,多汗易汗,身热,烦躁。或黄疸,或黄汗,或尿黄,或分泌物发黄,或皮肤瘙痒、发红、流黄水,或身体发热,或关节红肿热痛者。女性多有黄带淋漓,男性脚气多汗。舌苔黄腻。

[适用疾病湿疹、皮炎、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感染、性病、疖、丹毒、急性肝炎、胆道感染、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睑缘炎、虹膜炎、鼻窦炎、慢性鼻炎、中耳炎、宫颈糜烂、盆腔炎、阴道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汗症、前列腺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利胆、抗菌、解热等作用。

[注意事项此方可煎汤外洗。有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有腹痛拒按、便秘之里证者忌之。因本方没有解表攻里的作用。

116. 栀子厚朴汤

里热气滞证治剂,有理气、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烦,胸闷腹胀,卧起不安。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结胸证,同时伴有腹部拒按,喜冷,纳呆、或呕恶、嗳气,

71/83

平时大便不溏泻,舌红苔黄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注意:腹满不拒按者不宜使用枳朴,不喜冷者不宜使用栀子。

[组成用法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栀子厚朴汤,枳壳相配良。

【胡按】 方中栀子解烦热,厚朴、枳实消胀,故治心烦热而腹胀满者。由于心烦热和腹胀满,故使其人卧起不安,此证亦多有,宜注意。

[适证加减烦甚者,加连翘;食道炎、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常焦躁不安,舌红唇红、咽喉充血者,合半夏厚术汤,或合大柴胡汤;焦虑、睡眠障碍、心境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等,合半夏厚朴汤,或合温胆汤,或合黄连解毒汤;以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者,合茵陈蒿汤。

[体质特征声音洪亮,语速较快,脸部表情丰富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心烦喜冷,腹胀拒按,卧起不安,舌质红而舌苔黄腻较厚。

[适用疾病急性食道黏膜损伤、食道炎、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焦虑症、抑郁症、神经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鼻出血、舌痛、多汗症、麻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小儿哮喘、小儿厌食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静、利胆、抗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溏者不可用,不能食冷性饮食者亦不可用。因大便溏和不喜冷性饮食均是肠胃有寒的表现。

117.栀子干姜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清胸膈之热,温肠胃之寒的作用。

[方证要点身热微烦,大便溏泻、或呕吐。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冷食而不敢食之的寒热矛盾现象,不渴,肛门不灼热,或口苦,或腹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或黄,脉数或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此证往往服凉性药后心烦即见轻便,但便溏却见增重;若服热性药则便溏虽轻,然心烦即见加重。故必须寒热药并用方能取效。

[组成用法栀子15g,干姜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按】 栀子豉汤不用豆豉,而伍以温中的干姜,故治栀子豉汤证烦热较轻而有呕逆或下利者。本方证上热下寒,多见于误治或慢性胃肠病疾患。《伤寒论》第80条说: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身热不去、微烦是栀子证,大下之含义为腹泻或便溏,虽下利而不臭,属于干姜证,仲景每于误下后用干姜,此是经方用药定式。

[适证加减烦甚者,加连翘;肠鸣腹泻者,加炒扁豆、炒山药。

[体质特征患者呈上热下寒的错杂现象,既可见身热心烦、胸中窒、或心中结痛、口苦、胃脘灼热等上热证候,又可见腹痛、肠鸣、便溏、四肢不温等下寒证候。

[适用疾病本方证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生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炎、胆囊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胆、解毒、抑菌、促进消化等作用。

[注意事项凡无上热下寒错杂现象者,即不可用。

 

 

72/83

二十、栝楼薤白汤类方

118. 栝蒌薤白半夏汤

里饮冲逆证治剂,胸痹病用方,有通阳散结,祛饮降逆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闷心痛,喘息咳唾而不得平卧。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痛彻背,痰多,或呕、或吐,舌暗苔白腻,脉迟或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栝蒌实一枚(捣30g),薤白15g,半夏15g,白酒3080毫升。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次温服。

【胡按】 栝蒌实开胸逐痰止嗽,薤白散结止痛,半夏下气逐饮,合以为方,故治胸痹痛、喘息咳唾而不得平卧者。煎以白酒,更使药力畅行无阻。

[适证加减胸痹较轻而可以平卧者,去半夏,名栝蒌薤白白酒汤。

[体质特征心痛彻背,痰多黏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迟或结;头晕短气,或咳而呕,或痛而呕。

[适用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病毒性心肌炎、食管憩室、返流性食管炎、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乳腺小叶增生症、带状疱疹、胸部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急慢性咽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抑菌、解毒、镇咳、祛痰、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耗氧量、抗心律失常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注意事项方中白酒当为今天之米酒、黄酒,而非老白干、二锅头之类的高度烈性酒。气虚之象较突出的患者,即使出现胸痛痰多等证,本方一般不得使用,可以考虑用升陷汤或补中益气汤。

119.枳实薤白桂枝汤

气饮冲逆证治剂,理气、降冲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背闷痛,胃脘胀满。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自觉气自胁下而冲逆于心胸部位,便秘或大便干燥难解,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厚、舌面干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实20g,厚朴20g,薤白40g,桂枝10g,瓜蒌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朴实白瓜贵。联想:朴实白瓜桂。

【胡按】 本方于栝蒌薤白白酒汤加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和降冲气的桂枝,故治栝蒌薤白白酒汤证而胸腹逆满者。本方重于理气降冲,凡胸痹胃脘胀满者可适证应用。

[适证加减咳喘不得平卧者,加杏仁、半夏;心中痞塞,心窝部向上牵引作痛而腹胀不甚者,去厚朴、薤白、瓜蒌,加生姜,名桂枝生姜枳实汤。

[体质特征胸背闷痛,腹胀,便秘或大便干燥难解,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厚、舌面干腻。

[适用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音低弱等。

[药理研究具有强心、增加冠状动脉及脑血流量与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注意事项若舌面不干燥,而反润滑,舌质淡胖,那么其人必体型肥满,面色无华,大便稀溏,或先干后溏,虽有胸背痛、心下痞满,不能使用本方,宜理中汤加味治之。

 

二十一、排脓散类方

120.排脓散

里虚热证治剂,古代外科疮痈病专方,现代的排痰剂,有行气活血,排脓排痰、养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痰黏稠难咯。

73/83

2)吐痈脓,或脓血。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胸胁闷胀、疼痛、口舌干燥,或小腹胀痛、恶露量少不畅,舌质偏红、苔黄略腻,脉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实12g,芍药12g,桔梗6g,按以上比例研细粉服用。古代采用一枚蛋黄粉与之混合后,用米汤送服。现代也可用米粥或酸奶调服。或用开水泡服当茶饮。每次36g,每日3次。或上三味,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方药巧记只要黄桔。联想:枳药黄桔。

【胡按】 本方于枳实芍散加排脓的桔梗,故治枳实芍药散证气滞腹痛而内有痈脓者最为恰当。此方原书有方无证,是通用方,一般的排脓此方最平稳,没有大热大寒药,寒热证都可加减使用。

[适证加减痈脓甚者,加冬瓜子、薏苡仁;呕吐者,加竹茹、黄连;大便干者,加大黄、芒硝;呕吐脓血者,加茜草、生地。

[体质特征口舌干燥,舌质偏红,苔黄略腻,脉数。

[适用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疡、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等。

[药理研究具有消炎、平喘、稀释痰液、解痉、止痛等作用。

[注意事项贫血、食欲不振者慎用。

121. 苇茎汤

里热证治剂,肺痈病专方,清热化痰,祛瘀排脓的作用。

[方证要点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身微热,胸闷而烦。

上述证候即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胸中肌肤甲错,口干喉燥,纳差,或恶寒,舌淡苔白腻,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本方证。

[组成用法苇茎30g,桃仁10,薏苡仁20g,冬瓜仁15g。以水1100ml,先煮苇茎,取600 ml,去滓;下余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苇茎汤,三人尝。联想:苇茎、三仁。

【胡按】 苇茎为一解热除烦渴之药,并有排脓作用、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协力消痈肿而排脓,故治肺痈之有脓者。以本方治肺脓疡确有验,热多增苇茎,脓多增薏苡仁,效缓亦可与桔梗汤合用。

[适证加减热多者,增量苇茎;脓多者,增量薏苡仁;效缓者,合桔梗汤。

[体质特征胸部皮肤干燥,或粗糙如鳞甲,口干喉燥。

[适用疾病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感染、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肠膜炎胸腔积液、百日咳、阑尾炎、鼻窦炎、角膜溃疡等病症。

[药理研究具有消炎、排脓作用。

[注意事项苇茎汤证与大黄牡丹汤证皆为热毒脓血瘀结证。前者以身热咳嗽,吐脓血,胸疼为特征;后者以腹痛拒按,大便硬,少腹触之有块,恶心呕吐,身热恶寒为特征。

122.薏苡附子败酱散

里虚热证治剂,古代肠痈用方,有排脓消痈,振奋阳气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少腹急结,按之濡如肿状而无积聚,腹皮粗糙起屑。

2)头面或四肢肿痒流黄水。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舌质淡,苔白,身无明显热象,脉数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30g。杵为散,取6g,以水200 ml,煎减半,顿服,

74/83

小便当下。煎剂: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胡按】 方中薏苡仁味甘微寒,有利尿排脓、消炎、止痛、解痹、解痉等作用,败酱草祛瘀排脓,附子驱寒、振兴沉衰机能,三药配合,故治瘀血痈脓之变。附子的配剂,其腹证,按之虚软无力,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即本方的腹证。本方临床常用,不但能够排脓,还可去湿痒,治疗皮肤病,尤其是硬皮病、顽固性牛皮癣,可用薏苡仁30g,败酱草15g,附子36g,可收良效。72年于河南曾治一女孩,手掌肿痒流黄水,即所谓鹅掌风的剧证,久治不愈,思与本方,因当时无败酱,即以生苡仁30g,附子6g,为方与之,一剂知,连服六剂即复常,为效之速实出意料。

[适证加减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久而不愈者,去败酱草,名薏苡附子散;皮肤瘙痒而流黄水者,加栀子、连翘、银花、甘草。

[体质特征多见于老人、产后及体质虚弱,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数无力。

[适用疾病以皮肤粗糙起屑伴有干裂、瘙痒或流脓水为特征的皮肤病。如湿疹(鹅掌风)、皮肤角化症、头癣、手足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囊炎、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扁平疣、硬皮病、皮肤干燥症等。痈、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多发性肝脓疡、卵巢囊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包块性疾病不溃不消而呈慢性化者。其他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糖尿病性脱疽、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阴茎痰核及男性不育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肠道运动等作用。

[注意事项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皮汤均治肠痈。前者脓已全成,以腹皮急,按之濡,右少腹疼痛,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虚数为特征。后者脓未全成,以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发热恶寒,便秘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迟有力或滑数为特征。

 

二十二、泽泻汤类方

123.泽泻汤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利水、止眩的作用。

[方证要点头晕目眩,头重如蒙,如坐舟车之中,动则加重。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身重、或浮肿,胸闷心悸,食少脘痞,小便不利,舌胖大苔白滑,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泽泻50g,白术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胡按】 方中泽泻与白术虽均属利尿健胃药,但泽泻性寒,宜于热证,而术性温,宜于寒证。泽泻较术尤擅长于治水毒性的头冒眩,今取二药合用,故治胃中有水饮,小便不利而冒眩者。头目眩晕是常见症,本方证常见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伴有心下停饮和小便不利者。本方以心下停饮见眩晕、小便不利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下肢浮肿、肌肉松软无力者,合防己黄芪汤;易感冒、鼻塞打喷嚏者,合玉屏风散;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颈项腰背强痛、大便溏薄者,合葛根汤;心下悸,小便不利,上冲及呕吐,渴欲饮水者,合茯苓甘草汤,名茯苓泽泻汤。

[体质特征形体肥胖、浮肿、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适用疾病梅尼埃综合征、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中耳积液、化脓性中耳炎、脑积水、脑外伤后遗症、高血压病、低血压等以头眩为主证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术后脑积水、泪囊炎、青光眼、飞蚊症、夜盲症、鼻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急性肾炎、慢性努盂肾炎、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也可用到本方。

75/83

[药理研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减轻肝硬化,改善心肌缺血,利水等作用。

[注意事项很多剧烈的水饮上泛证,在用泽泻汤大剂控制后,如果再用则易出现副作用,如体虚、汗出、口干、焦虑、腰膝酸软、夜间不眠等,同时疗效并不与服药剂量呈正比。此时如用苓桂术甘汤或外台茯苓饮等小制其剂,缓缓收功,反而疗效更巩固,也很少见到副作用。

124.五苓散

外邪内饮治剂,古代水逆病的专方,有解外、利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发热、恶风、汗出,消渴,或渴欲饮水、或水入则吐。

2)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渴欲饮水。

3)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抹而癫眩。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不喜冷性饮食,小便不利,大便稀薄,浮肿貌,或心下震水音、或心下痞,舌淡润或胖有齿痕、苔白或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猪苓 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5g,日2次。

[方药巧记泽林白猪贵。联想:泽苓白猪桂。

【胡按】 本方集猪苓、泽泻、白术、茯苓诸利尿药,合以解外降冲气的桂枝,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本方证以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为辩证要点为。

[适证加减低热、淋巴结肿大、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者,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腹胀、嗳气、咽喉异物感、舌苔厚腻者,合半夏厚朴汤;月经不调、腹痛者,合当归芍药散;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饿、腹软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精神萎靡、脉沉或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者,合真武汤;多汗乏力、易感冒者,合玉屏风散;暑天多汗、头痛烦渴、小便涩者,加滑石、寒水石、石膏、甘草,名桂苓甘露饮;头痛、颈项、肩背不适、或血压高、嗜酒者,加葛根;腰腿疼痛、血压高者,加怀牛膝;黄疸或胆红素偏高者、出黄汗者,加茵陈;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体质特征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肌肉充实而易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身体多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至可能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舌质多炎或胖有齿痕。

[适用疾病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结石、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夜尿增多、多尿症、尿崩症、遗尿、小儿多饮症、糖尿病、周期性ACTHADH分泌过多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肾功能不全、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贫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视网膜水肿、肾积水、青光眼、内耳迷路水肿、血管性水肿、胃潴留、关节腔积液、羊水过多、急性单纯性胃炎、感冒呕吐、幽门梗阻(不完全)或幽站黏膜水肿、酒后呕吐、食物中毒性呕吐、误食毒品、小儿自家中毒症、小儿腹泻、妊娠呕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饮酒后腹泻、梅尼埃综合征、中暑、癫痫、一氧化碳中毒症、眼睛屈光不良、假性近视、晕动病、偏头痛、脑膜炎头痛、青光眼头痛、颅内肿瘤、肺癌、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恶性淋巴瘤、卡他性结膜炎、解腻炎、夜盲症、急性泪囊炎、外耳湿疹、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疮、弥漫性声带息肉、带

76/83

状疱疹、湿疹、玫瑰糠疹、多汗症、脱发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保肝、降脂、降压、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无小便不利,或有喜冷性饮食现象者,均不可服用本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须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125.猪苓汤

里湿热证治剂,古代的治淋专方,有利尿、解热、润燥的作用。

[方证要点尿频、尿急、尿痛、尿血而渴欲饮水。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冷性饮食,心烦不眠、或下利、或咳呕,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滑石15g,阿胶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猪复滑泻啊。联想:猪茯滑泻阿。

【胡按】 方中猪苓为一寒性有力的利尿药,而有消炎解渴作用,与茯苓、泽泻、滑石为伍,协力利尿,复用阿胶止血润燥,故治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出血而渴欲饮水者。本方利饮解热,故用于泌尿系炎症多效。加大量薏苡仁(45g)治肾盂肾炎、膀胱、淋疾、泌尿系感染等均有验。痛甚者可加甘草,灼热甚者可更加少量大黄(约3g),因大黄重用通大便,少用走前阴。

[适证加减小便涩赤疼痛,加生甘草,灼热甚者可更加少量大黄;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尿路结石、腹痛腰痛,合四逆散;小便赤、脚癣、湿疹、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加连翘、栀子、黄柏。

[体质特征舌质红,苔薄黄,心烦不眠,手足心热。

[适用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淋病、肾结核、急慢性肾盂肾炎、乳糜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多囊肾、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免疫,改善肾脏病理,降低蛋白尿、血清肌酐、提高肌酐清除率等作用。

[注意事项热甚伤津之证见发热、汗出多、口渴冷饮、小便不利者及不喜冷饮的小便不利者,均不可使用本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

126.当归贝母苦参汤

里湿热证治剂,有利尿、解热,血补的作用。

[方证要点妊娠小便灼痛、淋沥不尽,饮食如故。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尿色黄赤,尿后空痛,小腹急迫,心烦口渴,或大便干秘不爽,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与猪苓汤皆治泌尿系感染疾病,区别在于猪苓汤多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而本方则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

[组成用法当归、贝母、苦参各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6g。也可用水煎剂,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融入蜂蜜30g,分23次温服。

【胡按】 方中苦参,苦寒,尤能除热消炎,《神农本草经》认为有治溺有余沥逐水作用。贝母亦治淋沥、邪气。用当归以和血止痛,故三药合治津血枯燥而小便艰涩或灼热痛者。妊娠时尿道路受压迫易产生尿道感染,在非妊娠时也常出现相同病症,皆可本方治疗。

[适证加减阴部瘙痒者,加地肤子、蛇床子;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者,合当归芍药散;带下色黄而心烦者,合栀子柏皮汤。

77/83

[体质特征本方证常见当归体质。肤色或白或黄或黑不定,以白、黄为多,但必粗糙或干,少润泽。冬天易见脱屑,发天易遭蚊虫叮咬,起疖疮且不易消退,夜卧盖被易发皮肤瘙痒,头发干枯而黄、易开叉、易脱落,面部缺乏光泽且有色素沉着,唇易干裂,手足易皲裂等。形体或胖或瘦不拘,以瘦为常,但平素不易汗出,即使夏日炎炎亦罕见汗出津津。如有汗出,局限于手心、脚底、会阴等。平素容易出现疼痛,肌肉皮肤黏膜对寒冷刺激敏感。以女性居多,多有月经或孕育异常,多有手术、出血、跌扑等病史。

[适用疾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等;鼻窦炎、中耳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盆腔炎、阴道炎、精液不液化症、急慢性前列腺炎、痔疮、痢疾、急慢性湿疹、皮炎、脚癣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镇痛作用。

[注意事项] “饮食如故一语,说明本方证纳食正常,反证出现厌食、纳少等症状,当慎用本方。

 

附录  黄煌教授验方一束

01.八味解郁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有理气解郁,化痰除胀的作用。适用于以胸胁苦满,腹胀腹痛,四肢冷,咽喉异物感,咳嗽痰多为特征的疾病患者。

[组成用法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制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即四逆散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四逆散有理气、解热的作用,主治胸胁苦满,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四肢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半夏厚朴汤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主治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或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临证当参照此二方主治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心烦意乱、胸中窒闷不适者,加山栀子;舌暗润、气上冲者,加肉桂。

[体质特征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光泽,大多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恶心,易于晕车等。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齿痕,舌苔白而不厚。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惹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惺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白癜风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02.八味除烦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有理气化痰、除烦除胀的作用。适用于以烦躁失眠、咽喉疼痛、胸闷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组成用法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制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即栀子厚朴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再加除烦止血的黄芩、治烦汗而咽中痛连翘而成,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而心烦尤甚者。栀子厚朴汤有理气、除烦的作用,主治心烦,胸闷腹胀,卧起不安。半夏厚朴汤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主治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

78/83

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或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黄芩、连翘对药主治心烦,汗出而咽中痛,或出血者。临证当参照此二方及黄芩、连翘对药主治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尿急尿痛、小便色黄,加六一散;咽痛,加桔梗汤。

[体质特征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而舌苔腻。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易烘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惊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衄。女性可有痛经等。脉多滑数。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痤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舌痛症、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癜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山栀子、黄连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03.八味活血方

心身疾病常用方,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以面色发青、胸痛、头痛、日久不愈、四肢冷、舌暗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柴胡15g,白芍或赤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当归15g,川芎15g,桃红15g,红花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即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合方去地黄组成,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四逆散行气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二方合用,善治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心悸,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舌有瘀斑。出现以下情况要注意本方证的存在:病程比较长,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者;症状怪异、主诉复杂,这大多为神经症或精神病;患者精神状态尚佳,不现憔悴萎靡之态,特别是久病、久痛的患者;患者肌肉坚紧;有瘀血证,如疼痛部位多固定,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若方证相应的话,本方常可以收到比较快的效果。

[适证加减痤疮、脸红、脱发、腰酸、痛经、下肢皮肤干燥者,加怀牛膝,合桂枝茯苓丸;咽喉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体质特征患者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辅助检查有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血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肝掌(肝掌常见位置是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颜色呈现粉红色或胭脂样斑点,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一般肝掌会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呈紫暗色等异常改变。

[适用疾病血管神经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胃神经痛、胃溃疡、肠痉挛、黏连性肠梗阻、顽固性呃逆、磨牙、神经性呕吐、顽固性失眠、神经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脑梗死、皮肤病、黄褐斑、动脉炎、静脉炎、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腹泻者当慎用。如错用本方,会出现疲劳乏力感。

04.八味通阳汤

消化道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方,有解外利水、理气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腹泻、分泌物多、小便少、浮肿为特征的患者。

[组成用法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30g,桂枝15g,厚朴15g,苏梗15g,姜半夏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79/83

[方义解析本方为五苓散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五苓散有解外利水的作用,主治以发热、恶风、汗出,消渴,或渴欲饮水、或水入则吐等为特征的病症。半夏厚朴汤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主治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或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临证当参照此二方主治灵活用之。

[适证加减口水多,腹泻,加干姜;下肢浮肿,加怀牛膝、防己;湿疹皮炎,加生苡仁。

[适用疾病胃肠型感冒、肠炎、湿疹、皮炎、脂肪肝、痛风、眩晕症。

[体质特征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腹胀,恶心呕吐,多唾液。

[注意事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须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05.半张防风通圣散

治疗皮肤瘙痒病的专方,是防风通圣散的骨干。有表里双解、止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以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黏、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麻黄10g,杏仁10g,甘草5g,石膏15g,大黄10g,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5g,薄荷10g,桔梗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干妈姓氏黄,何惧劲风啸。联想:甘麻杏石黄,荷桔荆风翘。

[方义解析麻黄、大黄、石膏、甘草,解表里实热;荆芥、防风,祛风止痒;连翘、薄荷疏散风热;桔梗、杏仁,排脓止咳。全方治疗的目标集中在皮肤上,发表透汗,清热排毒,祛风止痒。

[适证加减腹部充实、大便秘结、舌苔干厚者,加芒硝;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加当归、白芍、川芎等;腹胀、浮肿者,可加苍术或白术;心烦意乱、头昏咽红者,加栀子、黄芩;小便赤黄涩痛者,加滑石。

[体质特征体型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色黄黯、黯黑或黯红、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眉毛头发浓密、体毛明显,较少出汗,食量大且以肉食为主,性格开朗或偏急躁,胆量大,腹部充实,易大便秘结,皮肤易生痤疮、毛囊炎,易以发生过敏而出红疹、瘙痒,四肢皮肤干燥、粗糙,唇红或黯红,舌红或黯红,脉实有力。青少年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肥胖症;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则可见月经量稀少或月经有血块,月经多延期,有的甚至闭经,易患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适用疾病感冒、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玫瑰糠疹、皮炎、皮肤瘙痒症、扁平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习惯性便秘、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毛囊炎、痤疮、闭经、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孕妇、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慎用。若需要长时间服用本方,剂量宜减半服用。

06.四味健步汤

血管保护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下肢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

[组成用法赤芍30g,石斛30g,怀牛膝30g,丹参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50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赤石牛胆。联想: 赤石牛丹。

[黄师点拨方中四味药物,均是古代用于治疗腰腿痛或步履乏力的药物。《神农本草经》说芍药除血痹,《伤寒论》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脚挛急。怀牛膝,《神农本草经》说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石斛、丹参,古代也用来治疗脚弱腰痛的病症。比如《外台秘要》记载的生石斛酒,用生石斛三斤,牛膝一斤,杜仲八两,丹参八两,生地黄三升,泡酒,用于治疗风痹脚弱,腰胯疼冷。这些脚弱腰痛的病症,大多是糖尿病引起的,也有的是静脉血栓之类的疾病。

80/83

[适证加减形体消瘦、腿抽筋、大便干结者,合芍药甘草汤;形体肥胖、腹软、四肢麻木、多汗而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血栓形成者,合桂枝茯苓丸。

[适用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症眼底病变、下肢静脉血栓、丹毒、下肢骨折等引起的腰痛无力、下肢疼痛、麻木、抽筋、浮肿等。

[注意事项本方为活血化瘀方,主治以腰以下及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无瘀血者慎用。

07.止痉散

止痉止痛治剂,适用于各种抽动类疾病。

[组成用法制半夏天麻蜈蚣全蝎= 221打粉,装胶囊,每次3g,每日2次。

[方药巧记夏天松懈。联想:夏天蚣蝎。

[方义解析本方由两个治疗痉病的对药组成。蜈蜙、全蝎功擅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浙江张沛虬先生尤善用此对药。半夏、天麻,是历代医家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天麻有镇静、抗痉厥的作用,半夏燥湿化痰、止呕,也有镇静的作用,二药配合能治与有关的眩晕头痛和痉病。四药合用,相得益彰,故能止痉止痛而善治各种抽动类疾病。

[适证加减癫痫、脑胶质细胞瘤者,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面肌痉挛者,合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适用疾病癫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脑胶质细胞瘤等以抽动为特征的疾病。

[注意事项蜈蚣、全蝎为虫类药,如引起过敏反应时,当停用。

08.更年方

更年期调理方,有调和营卫,强壮收敛,祛寒而振奋沉衰机能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型体质。

[组成用法制附子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5g,龙骨15g,牡蛎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生姜15g,红枣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为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再加传统的壮阳对药仙灵脾、巴戟天而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桂枝汤证又见遗精梦交、心悸不安者。桂枝加附子汤主治桂枝汤证而陷于阴证者。仙灵脾补阳力强,性温燥烈;巴戟天补阳力逊,甘润不燥兼益精血。仙灵脾、巴戟天二药伍用,善治阳痿少精,腰膝冷痛,不育不孕,小便频数等阳虚的病证。临证当参照上述二方及对药仙灵脾、巴戟天主治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头晕、浮肿者,合真武汤;月经不调,面目及下肢浮肿、便秘者,合当归芍药散;面黄、浮肿、恶寒、无汗、易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体质特征更年期女性患者,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易疲倦,心慌多汗,恶风怕冷,睡眠障碍,脉沉者。

[适用疾病甲减、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稀少或闭经、舌痛等。

[注意事项满面红光、脉浮滑者慎用。

09.生血汤

血液病用方,有补血止血,滋阴补液的作用。适用于以体瘦面白而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为特征的病证。

[组成用法白芍15g,甘草5g,女贞子15在,墨旱莲15g,枸杞子15g,山药15g,阿胶10g,生地15g,麦冬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山少女麦地叫墨狗。联想:甘山芍女麦地胶墨枸。

[方义解析山药、甘草补中健胃,白芍、生地、阿胶补血止血,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麦冬滋阴补液。故本方主治体瘦疲乏而津血虚损者。本方含有芍药甘草汤及二至丸(贞子、

81/83

墨旱莲)。芍药甘草汤主治各种肌肉痉挛性疾病;二至丸主治头晕眼花,早年白发,腰痛退软;据据药理分析,二方均有免疫调节的功效。二至丸对白细胞、血小板偏低者均有一定的疗效。临证除考虑患者体瘦疲乏而津血虚损的特征外,还当参考芍药甘草汤、二至丸主治及药理分析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无血小板减少、贫血者,可去阿胶、生地;大便不成形,可去生地、阿胶、麦冬。

[体质特征其人多有消瘦、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脚抽筋、便秘、出血或出血倾向、皮下紫癫、月经量少、脉细、舌红等。

[适用疾病肿瘤放化疗以后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脱发者。

[注意事项精神饱满,无虚劳憔悴之象者不宜使用本方。

10. 柴胡退热汤

辛凉性退热发汗治剂,适用于以上呼吸道感染、汗出而热不退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柴胡40g,黄芩15g,生甘草10g,连翘5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30钟,取汤液600ml,每次150ml,每3小时1次。

[方药巧记才请老连。联想:柴芩甘连。

[黄师点拨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g换算,也需要24g!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适证加减如汗出多而热不退者,加生石膏50g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的持续发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等。

[注意事项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3次,仍然不得大汗,则应改方。感冒发热之后,有用三汁润肺饮的机会,宜注意。三汁润肺饮:生萝卜、生梨子、生荸荠各等量,榨汁,每次饮用200毫升,一日3次。适用于感冒发热之后,咳嗽痰黄,大便干结者。

11. 麻黄退热方

辛凉性退热发汗治剂,适用于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退,无汗恶寒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生麻黄10g,生甘草5g,生石膏30g,桔梗10g,黄芩15g,山栀子15g,连翘5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30钟,取汤液600ml,每次150ml,每3小时1次。

[方药巧记麻市甘桔翘青山。麻石甘桔翘芩山。

[方义解析本方为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桔梗、黄芩、栀子、连翘组成。故此治外邪内热之麻杏石甘汤证见咽喉痛而心烦者。

[适证加减如汗多加大石膏用量可达60g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发热不退,无汗恶寒,多有咳嗽、咽痛、鼻塞、头痛、口干、心烦等。

[体质特征身体壮实,皮肤偏暗者。

[注意事项心脏病、贫血、消瘦、高龄的患者慎用。

12. 桂苓加大黄牛膝汤方

桂枝茯苓丸加味方,适用于以烦躁不安、身体下部瘀血而便干等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怀牛膝15g,制大黄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黄师点拨桂枝茯苓丸善于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加大黄、怀牛膝效果更佳。大黄、桂枝、桃仁,为活血化瘀的经典组合,能通调血脉,清除淤积。牛膝利腰膝,能通经活血,并治少

82/83

腹痛。前人所谓牛膝能引药下行,是否能如此不好说,但牛膝的作用部位在下肢,倒是明显的。而且,牛膝还能治大肚子。

[适用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腺肌症、痛经、经期过长、盆腔炎、便秘、肛裂、痔疮、前列腺增生、眼睑板腺囊肿、痤疮、牙痛、牙龈出血、肾功能不全。

[体质特征面红如酒后,紫红或潮红,唇舌紫暗,舌底静脉曲张充盈显见。有的患者可以出现眼圈发黑、面部皮肤毛孔粗大,以及下肢皮肤干燥脱屑,或浮肿,或足冷如冰。

[注意事项体力衰弱,食欲不振,易恶心,腹泻者及孕妇慎用。

 

一五年七月一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