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贤友:从容悠闲的好校长是怎样炼成的

 扬眉剑客 2018-10-0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已经是第六次来澳门粤华中学了。每天早晨的同一时间,站在五楼的平台,我都能看到陈文彬校长。

他每天在教学楼前的操场上重复这些事情:一个同学在吃东西,他蹲下去,用手指着他们的饭食,也不知说些什么,但看到孩子脸上泛着灿烂的笑容;两个学生好像在研究一张试卷,他也凑上去,听了一会,又指着试卷的某处比划着什么,看到两个孩子会意颔首,我估计他在给学生讲解一道题;这时候一只篮球滚过来,他拿起来拍了拍,然后站直了身子,投送给学生;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张椅子,两个孩子在读书,他也走过去,用手轻轻在孩子的头上摸了几下,然后就走开了。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陈校长就站在操场的中间,目送孩子们,眼睛里满含着温暖和慈祥。

我听说,这里的校长都很忙,每天看到陈校长这么“悠闲”地在学校转悠,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走进学生的中间,与学生交流攀谈,那么亲切自然,我很感动。因为在很多学校,校长距离学生越来越远了。我就看到有的校长连毕业照都没时间和学生拍了,就将班级中间的几个位置空着,等照片拍好后,将校领导PS进去。没办法,校长太忙了。

昨天读到一则名校长访谈。看到这位校长的身份介绍,我很惊讶:她除了一所名校的校长身份之外,还有国务院参事、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两届校长工作室导师等头衔。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在全国有25所分校及成员校的航母式教育集团的领航人。这就是把教育做强做大理念中衍生出来的中国教育之怪现状:学校不再是学校,而是教育的托拉斯;校长不再是校长,而是教育集团的董事长。

我不知道这样的校长是否有分身乏术的无奈,但可以肯定很多身份和职责都是虚的。梅贻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校长作为教师的一员,如果连学生都不能接近,学生又怎样“濡染观摩”?校长的影响力又如何产生呢?

其实,很多的校长不仅不能“濡染”学生,有的连教师都无暇顾及了。我的一位朋友,因为是特级教师兼校长,他以自己的名头申请了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三年之后,课题组副组长说,要结题了,他才关心起课题进展。他向我诉苦,不是自己不愿意躬亲学术,只是因为自己太忙了。他逐一向我介绍了这一个月自己做了些什么,那些官方的民间的各种事务,确实够繁够乱够杂,非常人所能想象。

无论你主动还是被动,一旦做了校长,各种事务都会铺天盖地迎上来,但时时刻刻不能忘记的是,我们依然是在做教育。明乎此,就应该有所选择和放弃,主动适应,敢于坚守,而不是被杂务裹挟,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的人适应这个岗位,可以利用这个职位实现更高的教育理想,那固然好;有的人,走上这个岗位,感觉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就趁早放手,图个洁净。当然,想利用这个机会干禄求名渔利,那又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很难说;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一位好校长,这却是毫无疑问的。眼前很多教师对工作有怨言,就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其实,与普通教师相比,校长的责任更多,压力更大,事务更繁琐,“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是很多校长工作状态真实的写照。校长如果“大事小事亲手干”,只能是“整天忙得团团转”,这是“劳动模范”,而不是一位好校长。

好的校长不仅要把学校管理做得井井有条,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悠闲从容,他的言行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典范。我向一位做过校长的前辈请教,他告诉我,优秀的校长都善做减法,无论做什么,都要三问: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处理?以此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师生一道成长。我想,这也许就是做一个优秀校长的智慧吧。

(作者吴贤友,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安徽含山二中教师,文章第65次入选“锐评”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