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妇科大家班秀文以“四物汤”一方通治月经病的独特的心法揭秘

 君临天下169 2018-10-06

四物汤

四物汤首载于宋朝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从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的胶艾汤衍化而来。

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具有补血行血、滋阴敛血的作用。

方中熟地能滋阴养血,补肾填精,为本方的主药;当归性味甘润而温,辛香行走,能补血活血,补中有行;川芎辛温,气味芳香,有活血通经、行气导滞之功,能调和肝阴;白芍酸辛,养肝和营,滋阴敛血,能补肝之体。四药相合,有阴有阳,刚柔相济,补中有行,行中有补,补而不滞,是补血活血的良方。肝藏血而主升发,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而统血,肾藏精而为气血之始,本方既能入肝,又入心脾,更能入肾。

血以调和为贵,以通畅为用,四物汤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班老誉之为 “治血证的通剂”。妇人以血为主,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与血的盛衰、盈亏、通闭息息相关。妇科的病变,绝大部分是血分的病变,四物汤长于治疗血证,故班老常用四物汤治疗妇科病证。

治疗月经病时,班老善用四物汤随证加减,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月经先期

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红,夹血块,面红唇赤,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阳盛血热之证,以四物汤去归、芎,生地易熟地,加鸡血藤、丹参、阿胶、鲜白茅根、山栀子、益母草。

因为归、芎辛窜动火,容易导致出血增多,故以辛甘微温之鸡血藤、苦而微寒之丹参代之,使之能补血化瘀。

入夜潮热,手足心热,两颧潮红,舌边尖红,苔少,脉细数者,为阴虚血热之证,四物汤去归、芎,加鸡血藤、藕节、地骨皮、丹皮、生地、桑椹子治之。

2.月经后期

症见经行错后,量少色淡,经行小腹绵绵而痛,唇面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者,为血海空虚,经源不足。

用四物汤加党参、黄芪、龙眼肉、远志、佛手治之。

经行错后,量少色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者,为肾阳虚衰,生化无能,

用四物汤加熟附子、党参、黄芪、苍术、白术治之。

3.月经先后不定期

症见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经将行乳房胀痛,心烦胸闷,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数,此为肝郁化热之证,以四物汤配丹栀逍遥散加合欢花、素馨花、佛手花治之。

4.月经过多

症见经行量多,色淡,持续不净,腰膝酸软,苔薄白,脉虚。此为脾肾阳虚,统藏无能,以四物汤加党参、黄芪、桑螵蛸、覆盆子、鹿角霜治之。

5.痛经

症见经行前后少腹、小腹冷痛剧烈,得热则舒,汗出肢冷,经行错后,量多少不一,色暗红,夹血块,唇面发青,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此为寒凝血瘀之证,用四物汤加附子、小茴香、吴茱萸、艾叶、益母草、莪术治之。

经前或经期少腹、小腹疼痛,按之不减,经行先后不定期,量或多或少,经血排出不畅,色暗红而夹块,舌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此属气滞血瘀,四物汤加丹参、莪术、延胡索、香附、益母草、郁金治之。

6.闭经

症见月经闭止不行,头晕眼花,心悸神疲,腰脊酸软,膝腿无力,舌质胖嫩,苔薄白,脉虚细迟者,为气血亏损,冲任虚衰,四物汤加党参、黄芪、紫河车、制附子、肉桂、巴戟天、补骨脂治之。

经闭不行,小腹冷,四肢不温,唇面苍白,舌质淡,苔白滑润,脉细者,为阳虚宫寒,四物汤加制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艾叶、党参、黄芪、桃仁、红花治之。经闭不行,小腹刺痛拒按,舌边尖有瘀点,脉迟涩者,为瘀血内停,胞脉不通,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路路通、水蛭、益母草治之。

7.崩漏

症见经行淋漓不止,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而质稠,伴头晕失眠,唇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虚热崩漏,四物汤去芎、归,配二至丸、两地汤治之。

漏下日久,经血紫黑夹块,少腹、小腹胀痛或刺痛剧烈,舌质暗,有瘀斑,脉沉紧或迟涩者,为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所致,宜四物汤加海螵蛸、茜根、益母草、鸡血藤、失笑散治之。

8.经行头痛

经期或经后头痛而晕,耳鸣眼花,手足发麻,经行滞后,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属肝血不足之证,用四物汤加白蒺藜、桑叶、山茱萸、女贞子治之。

9.经行浮肿

经将行或经中眼胞及下肢浮肿,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大便溏薄,舌质淡嫩,苔白,脉虚迟,此为脾阳不足,健运失常之患,四物汤配四君子汤加苍术、干姜、防风、黄芪治之。

如泄泻的次数较多,宜去当归之滑润,熟地之滞腻,改用鸡血藤、何首乌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