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妇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历史与健康 2022-01-21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与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1、 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2、 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带下指健康女子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气,称生理性带下。 3、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的脏腑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的状态,此期间需要6-8周。 4、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 月经病 1、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病变 2、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①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 ②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③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 ④脾气虚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⑤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菟熟地萸参山药草五味远志)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①血虚 补血调经大补元煎②肾虚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③血寒温经散寒,行血调经温经汤④气滞 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 ①肾虚 补肾调经 固阴煎②肝郁 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总量超80ml 1、 治则治法:月经期重在止血,非经期理气和血,安冲治本。 ①气虚 补气固冲摄血 举元煎(参芪术草升麻) ②血热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③血瘀 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 ①肾虚 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②血虚 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 ③痰湿 燥湿化痰调经 苍附导痰丸④血瘀 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 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①气虚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②血瘀 活血化瘀止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③血湿热 清热祛湿、化瘀止血 固经丸加败酱草、鱼腥草④血虚热   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 七、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排卵期出血 ①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②湿热清热利湿、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胶枣加小蓟、茯苓③血瘀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八、闭经:女子年逾16岁而无月经来潮者。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3、治则治法: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古人诊治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 ①肾气亏虚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②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③阴虚血燥养血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④血瘀气滞活血理气、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⑤痰湿阻滞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1、 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与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 2、 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与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

2 / 6 大。①肾虚 补肾调经 右归丸②痰湿 化痰除湿,通络调经 苍附导痰丸 ③气滞血瘀 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膈下逐淤汤④肝经湿热 清热利湿,疏肝调经 龙胆泻肝 九、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 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三者以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病,但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症状的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经血能自行停止。崩漏出血没有规律性,出血往往不能自行停止。 2、 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炭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补肾、扶脾、疏肝。 ①血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②血虚热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 ③肾阴虚滋阴益肾、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④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⑤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⑥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⑦脾虚   益气健脾、摄血固冲 固本止崩汤 十、 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称为通经。 原发性通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通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引起的痛经。首当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与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治疗原则:调理冲任气血 ①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膈下逐瘀汤②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③湿热瘀阻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④气血虚弱 益气补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⑤肾气亏损 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十一、月经前后诸证: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 1经行乳房胀痛: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 鉴别:若乳房有结节或肿块,经后不能消失者,应与乳腺增生症或乳房肿瘤相鉴别。 ①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②肝肾亏虚 滋肾养肝、理气活络 一贯煎加麦芽、鸡内金 2经行泄泻①脾虚 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参苓白术散②肾虚 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健固汤合四神丸 3经行浮肿:①脾肾阳虚 温肾健脾、化气利水 苓桂术甘汤合肾气丸 ②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4经行头痛:①血虚 养血益气 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②肝火 清热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③血瘀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5经行发热:②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育阴清热 蒿芩地丹四物汤 ③气血虚弱 补益气血、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④瘀热壅阻 化瘀清热 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6经行身痛:①血虚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②血瘀 活血通络、散寒化瘀 趁痛散 7经行吐衄:①肝经郁火 清肝调经 清肝引经汤②肺肾阴虚 滋阴养肺 顺经汤加牛膝 8经行口糜:①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活血化瘀 知柏地黄汤加蒲黄、田七 ②胃热熏蒸清胃泄热 凉膈散 9经行风疹块:①血虚   养血祛风 当归饮子②风热 疏风清热 消风散 10经行情志异常:①肝气郁结 舒肝解郁、养血调经 逍遥散 ②痰火上扰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生铁落引加郁金、川黄连 十二、绝经前后诸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

3 / 6 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 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 1、 病因病机:肾虚为致病之本。治则治法:平调肾中阴阳,治以益肾宁心为主。 2、 诊断: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查 ①肾阴虚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板②肾阳虚 温肾扶阳 右归丸 ③肾阴阳俱虚 阴阳双补 二至丸+二仙汤+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菟丝子 带下病 1、 定义: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广义带下:泛指所有妇科疾病,即经、带、胎、产、杂等多种疾病。 生理性带下: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渗润于阴道的色白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 2、 病机:任脉失固,带脉失约。 3、 滴虫性阴道炎带下特点:稀薄或呈脓性、灰黄或黄绿色、有泡沫,腥臭味;外阴瘙痒;阴道壁可见散在出血斑点;可见滴虫;甲硝唑、替硝唑泡腾片 念珠菌阴道炎:凝乳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阴道壁附有一层白膜;白带镜检可见念珠菌;达克宁栓、制霉菌素片、克霉唑 细菌性阴道炎: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阴道黏膜充血、触痛;可找到线索细胞;甲硝唑 老年性阴道炎特点: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阴道黏膜薄且光滑,有点状出血或小溃疡;白带镜检无;甲硝唑 带下过多:①脾虚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②肾阳虚温肾固任、固涩止带 内补丸 ③阴虚夹湿 滋阴益肾、清热利湿 知柏地黄汤④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解毒杀虫 止带方⑤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带下过少:①肝肾亏损  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②血枯瘀阻  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1、涵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相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2、妊娠病的病机: 1)阴血虚2)脾肾虚3)冲气上逆4)气滞 4、妊娠病用药注意事项: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与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一、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则食入即吐。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①脾胃虚弱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香砂六君子汤(呕吐痰涎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肝胃不和 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橘皮竹茹汤加法半夏、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 二、妊娠腹痛(胞阻):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小腹疼痛,称为妊娠腹痛。 3、与异位妊娠已破裂型的鉴别:其一侧少腹剧痛波与全腹,常伴有晕厥或休克。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患侧尤甚。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B超,后穹窿穿刺可协助诊断。 4、治则治法:养血理气,止痛安胎为主。 ①血虚 补血养血、止痛安胎 当归芍药散加制首乌、桑寄生③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②虚寒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③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逍遥散 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间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1、 与异位妊娠的鉴别:异位妊娠妇检时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妇检可见子宫颈摇举痛,子宫有漂浮感等临床表现。 ①肾虚 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②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胎元饮③血热 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保阴煎或当归散 ④血瘀活血化瘀、固肾安胎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堕胎,小产: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 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陨堕者称为堕胎; 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陨堕者,称为小产或半产。 

4 / 6 1、 胎漏、胎动不安与堕胎、小产的鉴别: 答:胎漏、胎动不安:阴道少量出血,淡红暗红或鲜红;无或较轻的下腹痛;未见组织物排出。宫颈未扩张,宫体大小与孕周相符。尿妊娠试验(+);B超示:有胎心胎动。 堕胎、小产(完全流产):阴道出血量少,或停止;下腹痛消失,或见组织物全部排出。宫颈已闭,宫体正常或略大。尿妊娠试验(-);B超示:宫内未见异常回声。 堕胎、小产(不全流产):阴道少量淋沥出血或大出血;下腹痛加剧或减轻;或见有部分组织物排出。宫颈已扩张或有组织物堵塞,宫体大小较孕周小。尿妊娠试验(-);B超示:部分残留妊娠组织。 ①胎堕难留  脱花煎加益母草或生化汤加益母草②胎堕不全  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六、滑胎: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滑胎。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健。 1、 孕前夫妇需做检查:孕期检查;染色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生殖内分泌检查。 ①脾肾虚弱 补肾健脾、益精养血 安奠二天汤②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安胎 泰山磐石散 ③肾气不足  补肾固冲丸   肾阳虚  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肾精亏虚  育阴汤 ④血热   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⑤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十、妊娠肿胀: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气滞湿郁者皮色不变,压痕不显,按之随起)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气滞湿停 ①脾虚 健脾理气、行水消肿 白术散加砂仁②肾虚 温阳化气、行水消肿 真武汤 ③气滞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天仙藤散 十一、妊娠眩晕:妊娠期出现头晕目眩,状若眩冒,甚或眩晕欲厥者称为妊娠眩晕。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 1、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妊娠痫证。 2、 诊断要点: 1) 睡中、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为先兆子痫的表现,若出现抽搐或昏迷则为子痫; 2) 孕期检查:BP>=160/110mmhg 有诊断意义 3) 辅助检查:尿分析可有蛋白尿,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出血或棉絮状渗出物。 产后病 1、定义: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2、产后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3、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4、产后三冲:冲心、冲肺、冲胃 5、产后病的病机:(1)亡血伤津;(2)瘀血内阻;(3)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4)元气受损 6、产后三审:(几乎每年必考)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4、 产后病的病理特点: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 8、产后病注意事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三、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4、治则治法: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①感染邪毒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 ②血瘀 活血化瘀,清热和营 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③外感  养血祛风,疏解表邪 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④血虚  补血益气,调和营卫 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四、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因瘀血引起的称儿枕痛。 ①气血两虚  ⑴肠宁汤⑵当归生姜羊肉汤②瘀滞子宫   生化汤 五、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病因病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 1、恶露、正常恶露与恶露不绝: 

5 / 6 恶露:妇人新产后,胞宫内遗留的余血浊液通过阴道排出体外者称为恶露。 正常恶露:初为红色,继而逐渐变淡,且无特殊臭味,持续3周左右干净。 恶露不绝: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 3、本病治疗以调气血、固冲人为主。产后恶露不绝属实者禁用破血之品。 ①气虚 补气养血,摄血止血 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②血热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保阴煎加阿胶、七叶一枝花、贯众 ③血瘀 祛瘀生新,理血归经 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九、产后身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 ①血虚 补血益气,和络止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当归、秦艽、丹参 ②风寒 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独活寄生汤③血瘀 养血活血,化瘀通络 身痛逐瘀疡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④肾虚   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 十、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 ①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通乳丹②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下乳涌泉散③痰浊阻滞  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1、妇科杂病的的病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脏因亏少,情志不调;禀赋不足,气血虚弱。 2、治疗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 一、不孕症:生育期女子婚后,夫妇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从未妊娠者为全不产;有过妊娠而后不孕称断绪。 ①肾虚 肾气虚  毓麟珠   肾阳虚 温肾暖宫、养血温冲 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 滋肾益精、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②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养血理脾 开郁种玉汤 ③痰湿内阻 燥湿化痰、理气调冲 苍附导痰丸④瘀滞胞宫 少腹逐瘀汤 二、徵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癥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瘕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2、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尿潴留:妊娠子宫、尿潴留等可见小腹部隆起或有包块,但妊娠子宫伴有妊娠反应等表现,尿潴留往往多急发,与癥瘕迁延病情不同。    2)内外科癥瘕:除发生部位、症状不同外,可通过妇科检查鉴别。 3、①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香棱丸加桃仁、瞿麦、八月札、海藻或大黄蛰虫丸②痰湿瘀结化痰除湿、活血消徵 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③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徵 大黄牡丹汤④肾虚血瘀  补肾祛瘀方 三、阴挺: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璧膨出,统称阴挺。病机:冲任不固,统摄无力。 1、 子宫脱垂程度的诊断: Ⅰ度: 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重型为已达到处女膜缘; Ⅱ度: 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宫颈与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 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 ①气虚 补气升提 补中益气汤加川断、金樱子、杜仲 ②肾虚 补肾固脱 大补元煎加黄芪 四、阴痒:女子外阴瘙痒,甚至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量多者称为阴痒。 ①肝经湿热 泻肝清热、除湿止痒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或蛇床子散 ②肝肾阴虚 滋阴降火、养血止痒 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五、阴疮:女子阴户红肿结块,甚至化脓溃破,黄水淋沥,局部肿痛,甚至溃疡如虫蚀称为阴疮。 ①热毒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龙胆泻肝汤 

6 / 6 ②寒凝 温经散寒、化痰消结 阳和汤加防己、黄芪或托里消毒散 八、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与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病。 3、病因病机:湿热瘀阻胞宫胞络,致冲任带三脉失常。 4、诊断要点:急性面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急性盆腔炎 ①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②湿热瘀结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一附院急盆清解汤:银花、连翘、败酱草、丹皮、栀子、赤芍、桃仁、公英、没药、乳香、甘草 慢性盆腔炎 1、 病因病机: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络,致冲任带功能失调。 2、 诊断要点:症状:下腹痛,或腰骶疼痛,易疲劳,劳累加剧,白带增多,月经异常,低热,不孕。 1) 妇检:子宫后倾,大小正常,活动受限,附件压痛,或扪与肿块。 辅检:腹腔镜可见盆腔内炎性病变。 ①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膈下逐淤汤 ②寒湿凝滞 温经化湿、理气化瘀 慢盆汤③湿热瘀结  银甲丸④气虚血瘀   理冲汤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管增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宫颈分泌透明稀薄粘液,便于精子通过。有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作用。 2)促进输卵管的发育与蠕动,出现纤毛细胞,有利卵子或受精卵的运行。 3)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与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并使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加,经阴道杆菌分解成为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反应,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从而增强局部的抵抗力。 4)促使乳腺管增生。产后立即用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的分泌。 5)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7)加速骨骺端的闭合。 8)对雄激素起拮抗作用。9)可以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 10)一定浓度的激素通过丘脑下部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一方面是抑制垂体促卵泡成熟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是刺激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使经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现象,宫颈粘液变得粘稠,精子不易通过。 2)抑制输卵管的蠕动。3)逐渐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现象消失,脱落的细胞多倦缩成堆。 4)促使乳腺小泡的发育,但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后才起作用。 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 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要求熟记方剂: 1、 两地汤方用干地,胶芍玄参地骨皮;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 完带汤方重健脾,双术参淮草陈皮;柴芍车前黑荆芥,脾虚湿困带下宜。 2、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解读活血连翘甘,升散退热柴胡根;红花归地桃仁芍,枳壳散结邪瘀分。 3、 苍术导痰丸: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 4、 膈下逐淤行气滞,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 10、少腹逐瘀小茴香,芎归桂花与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寒化瘀效力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