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图》辨析

 百科知识博览 2018-10-06
    作为《易经》的重要内容之一,《五行图》的表现形式,是最为特殊的。《易经》中的其它内容,如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都是纯粹用象的形式表达的,其中并无文字。这足以显示

    出她们的产生年代之久远。可是,《五行图》虽然也具有象的形式,这个形式却是很勉强的。因为,她的这个象,主要地是由文字所组成的。这似乎显示她的产生年代相对不是那么久远。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还是先认真地分析一下再说吧。

    我们首先来探究一下《五行图》的这个“五行”之名称。“五”,毫无疑义是一个数词,它是用来修饰“行”这个动词或者名词的。而“行”这个动词或者名词的含义是什么呢?“行”字在甲骨文和篆书中,原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十字路口,路上还有人相对而行。这说明,“行”字的主要含义就是行走、变化,里面又包含着相对性,是相对性的行走与变化。那么,“五行”,就是五种相对性的行走与变化——五种相对的“生”与“克”了。

    现代哲学已经认识到,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而且,这个“对立统一体”既是“存在”的,又是“变化”的。

    而对“五行”这个名称的这么一分析,我们就发现,《五行图》与《太极图》,还是属于同一个“对立统一体”,是对同一个“对立统一体”的“存在”与“变化”两种表现形态的分别表达呢。

    《太极图》这个名称的关键字就在于一个“极”字。“极”的甲骨文造型原是“人”字上下各一横,表示人之上、与人之下两个方向所达到的天地两端的限度。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且是一种稳定的、结构性的相对状态。如果没有上,哪来的下呢?如果没有下,又哪来的上呢?总而言之这有一种相对稳定、持久、对立统一地“存在”的意思。这不正好和《五行图》的五种相对性的“行走”与“变化”,一个表达“存在”,一个表达“变化”,在意义上是相对的吗?

    《太极图》所表达的“存在”,与《五行图》所表达的“变化”,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的两种对立统一的表现形态,也是一个“对立统一”啊。

    有了这么一个联想,我们再进一步比较,就发现,《太极图》和《五行图》,还真的具有形式上的统一性,和意义上的对立性呢。

    《太极图》中的基本表达元素为黑、白鱼,是两种实物之象;而《五行图》中的基本表达元素为“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五个字都是名词,所对应的对象,都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对象,也是几种实物之象。

    而“金生水”和“木生火”,“金”“木”都是固态的,“水”“火”都是变态的,“金”、“水”相对是固态和变态的关系,也可以视为主体和从属的关系;“木”、“火”相对也是固态和变态的关系,也可以视为主体和从属的关系。这不就像《太极图》中黑、白鱼头支配黑、白鱼尾的关系吗?《太极图》中的黑、白鱼头支配黑、白鱼尾,是主体和从属的关系,也可以视为其主体是固态,从属是变态,主体和从属,是固态和变态的关系嘛。

    而“金克木”与“水克火”,都是强压弱,这不就像《太极图》中的白鱼带着鱼尾在上,黑鱼带着鱼尾在下,白鱼压着黑鱼吗?

    由此可见,《五行图》中的“金”,就相当于《太极图》中的白鱼鱼头;《五行图》中的“水”,就相当于《太极图》中的白鱼鱼尾;《五行图》中的“木”,就相当于《太极图》中的黑鱼鱼头;《五行图》中的“火”,就相当于《太极图》中的黑鱼鱼尾。至于《五行图》中的“土”,那就是《太极图》中由黑鱼和白鱼所组成的大圆了。因为,“土”藏“金”生“木”,而“水”在“金”中、“火”在“木”中,“金”“水”和“木”“火”,都是统一于“土”之中的啊。

    而由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就基本地演绎出了《五行图》之意义了——《五行图》原是对一个“对立统一体”之变化形态的细致化描述。

    另外,《五行图》的基本内容是字,但她还是有一个象的形式。这个象的形式就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个文字用相生相克的线段联接成的一个圆。

    对比《太极图》,我们发现,《五行图》和《太极图》都是圆,但是,两个圆的形成机制却是各不相同的。

    《太极图》的圆,是由两条鱼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而《五行图》的圆,是由金生水,发生一点弯曲;水生木,发生一点弯曲;木生火,发生一点弯曲;火生土,再发生一点弯曲;土生金,又发生一点弯曲,于是最后形成一个圆。

    《太极图》的圆,是一种结构性的圆,是表达的一种永久性的“存在”;而《五行图》的圆,是一种延续性的圆,是表达的一种永久性的“变化”。

    从以上对《五行图》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五行图》不仅和《太极图》是对应的,而且,她是对《太极图》之哲理的深化和细化。她对一个“对立统一体”内部之关系的观察与描绘,比《太极图》更加深刻、细致和长远。

    那么,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断定,《五行图》文化是对《太极图》文化的延续,她可能不是和《太极图》文化同时产生的,但是,两者的前后衍接也不会产生断隔,时代的距离也不会相去太远。

    可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又对我们的这种判断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我们不得不审慎地分析,再分析;思考,再思考。

    这个突出的现象是什么呢?就是《五行图》中有“金”,《五行图》中包含着金属的概念。而金属乃至于金属的概念,是何时产生的呢?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

    蚩尤是古代的“战神”,黄帝的劲敌,被黄帝所打败。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战神”,成为黄帝的劲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掌握了金属,制造了当时最厉害的兵器——剑铠矛戟。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在河南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平粮台,出土4500年前的铜渣一块。而黄帝战蚩尤,为公元前2600多年前的事件,也就是距今4600多年,与所发现之铜渣的年代相去不远。这就是说,黄帝时代出现金属,是有考古学上的证据支撑的。

    但是,更远年代的金属文化,就没有史料支持,更没有实物证据来支撑了。

    那么,《五行图》中有“金”,是否就是说,《五行图》的产生年代,最早不能早于黄帝时代,或者,《五行图》就是产生于黄帝时代呢?而且,黄帝时代不仅有“金”,也是一个文字大发展的时代。而《五行图》又恰恰别具一格,是由文字所组成的。这是不是也印证了,黄帝时代确实与《五行图》文化有着莫大的关联呢?

    但是,相对于《八卦图》,黄帝时代就显得太晚一些了。

    《八卦图》是由伏羲创作的,这为很多史籍资料所记述。而且,伏羲不仅创作了《八卦图》,他也“造书契以代结绳执政”,是文字的发明与创作者,有可能是“之一”。

    而《八卦图》又是怎么来的呢?《周易·系辞上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图》是由“四象”演化而来。

    而“四象”又是什么呢?“四象”就是四个“象”。

    “象”和字、画一样,是古人借用于笔墨而产生的一种交流工具。它介于字和画之间,比字要形象,可以不需要约定就能让别人看懂。而它比画又要抽象。特别是,它并不是像画一样是为艺术而创作,而是和字一样,是为了实用而创作的,它是字的一种“亚状态”。《洛书》本是一种“象”,可是,她又名之曰“书”,可见“象”与书的关系、与字的关系,是几乎同一的关系。而且,在《易经》中,除《八卦》之外,我们恰恰发现有四个“象”,分别是《太极图》、《五行图》、《洛书》、《河图》,并且这四个“象”的内容又是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的。

    这样,我们就不能把《五行图》定格于黄帝时代了。因为,早在黄帝时代之前,“四象”已经产生,《八卦》已经产生,而《五行图》又绝对是“四象”之一,是《八卦》赖以产生的根源之一。它怎么会产生于黄帝时代,产生于《八卦》形成之后的年代呢?

    那么,这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曲折?我们如何解释《五行图》中出现金属概念的现象呢?如何解释其它的“象”无字,而《五行图》却有字呢?

    再读《五行图》,再仔细地进行分析、考察,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五行图》中,“木”、“火”、“水”、“土”的意义,使它们无可替代,而“金”则例外。“金”的意义,使它可以被替代,特别是在古人那里,它更是可以被替代的。

    “金”在《五行图》中的意义,主要是表示强硬,表示可以砍坼木,同时它又可以融化成“水”。而这种性质的东西,自然界中并非只有金。

    在金属未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刀石斧,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砍坼”的“砍”字,不就是一个石字旁吗?只不过,石器没有金属器具好用。所以,后来金属产生之后,石器就被金属器具所取代了。至于金属可以融化成水。那也是石头所具有的性质。特别是在陶器产生之后,石头的这种性质,更是为人们所熟悉。人们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快成陶器的泥坯表面,会变得“水汪汪”的——那是高温之下矿物分子的运动现象,而在不懂其原理的古人看来,那就是陶器上面渗出“水”了。后来,在陶器生坯上面敷上石粉,经过烧制之后,石粉就在陶器表面融化成漂亮的釉。这更加表明,石头是可以变成“水”的。

    既然石头具有与金属同样的性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设想,是前人先创作了《五行图》,其中是“石”、“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而后来金属出现之后,因为金属能把石头强硬、锋利的性质表现得更加完美,更加彻底,所以,人们就用后来出现的“金”,取代了《五行图》中原来的“石”呢?当然,在这一改动的过程中,人们也顺便把《五行图》中原来不规范的老字,更换成了后来规范过的新字。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样一种设想,则萦绕在《五行图》之起源上的种种迷雾,就可以一一消解。我们就可以逻辑清楚地认定,《五行图》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形成之后,社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各种生产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了。

    至于《五行图》具体的内在涵意是什么,相信明白了金、木、水、火、土之相关含义的我们,就不需要进一步地啰嗦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