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性格形成

 木香草堂 2018-10-06
 

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中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点。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和本人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社会的要求、意识、道德规范等都会通过家庭来对孩子施加教育和影响。孩子自出生落地,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环境,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而儿童时期又是孩子最易接受影响,性格迅速形成的时期。每个家庭成员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等,都对孩子性格形成留下深刻的印痕。因此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影响而形成的性格特征,不仅在家庭中表现,还将带到学校、社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在众多影响儿童性格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动因,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儿童性格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动机,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即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勿庸置疑,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心理学家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能力的相关情形,提出了四种家庭教养方式。

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儿童行为,进而影响儿童性格。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联系和行为控制是最重要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交互作用,产生了四种教养方式:专制型(低情感、高控制),放任型(低情感、低控制),溺爱型(高情感、低控制),民主型(高情感、高控制)。

(一)专制型教养方式

专制型的父母容易导致孩子情感冷漠、自卑、孤僻、不合群,容

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形成执拗、逃避的性格,还可能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强迫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定的规则,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遭打、骂、恐吓或其他惩罚。他们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也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

这种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对孩子而言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使孩子时时处于紧张状态,失去安全感;使孩子同父母的关系对立,失去归属感;使孩子学会粗鲁待人,产生不容忍、不团结的行为。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消极、意志力差;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孤癖、不合群、自卑感强。自尊、自信、自爱和首创精神等可贵特征随之而被毁掉,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拗、逃避和神经质,也可能变得依赖、情绪不安、自卑。

由于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孩子不知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极有可能离家出走。这类孩子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在人际关系或处事能力上,会遇到较多的困难。这正如阿德勒所指出的,在强制下教育的儿童,“态度变得固执,以至于不能识别爱也不能恰当运用爱,因为他追求温情的本能没有得到发展。在温情感没有得到适当发展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身上,很难激发出任何温情的表示,他的整个生活态度是一种逃避的姿态,是一种对所有的爱和温情的逃避……通过这种阻止和压抑所有温情的野蛮的教育,儿童逐渐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退缩出来,逐渐丧失了与环境的接触,而这种接触对他的灵魂是极其重要的。有时,身边的某一个人为他提供了一个和谐的机会,这时他会与这个朋友建立极其深厚的关系。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长大以后,他的社会关系仅指向某一个人,他的社会倾向永远不能扩展从而包容更多的人”。

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塑造了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不可取的。加强民主意识是这类父母提高教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家长的教育才能得到子女心悦诚服的接受;只有在平等的交流中,子女的性格才能健康地发展。实行民主教养方式,要求父母在思想上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养以核心作用在于强化孩子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教养的原则是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命令。持这一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勉强孩子做他所不能胜任的事。不要对孩子过于严厉,要理解孩子,善于发展孩子的特长,批评孩子时应该镇静,要注意态度与效果。

(二)放任型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性差,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玩世不恭等消极性格特征。

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以不干涉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彼此和平共处。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对孩子没有明确要求,奖罚不明。他们对子女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做错了事,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正确引导。同时,不鼓励儿童去探索、求得成就以及尝试新的事情,不指导儿童去确定他们的行为是否恰当。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此外,父母没有给予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父母对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对于孩子的成就没有鼓励,孩子缺乏探索行为和完成任务的行为;而且因为孩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成就,所以缺乏自尊感和胜任感。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从小不懂得爱和关心,情感冷漠、自制力差、意志薄弱、自以为是,任性、固执、自由散漫、社会适应性差等。

这种教养方式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教育方式,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是冷漠的、忽视的、不负责任的。这类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都需要家长尊重他的人格,都希望家长支持他的上进心,都需要家长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父母应该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孩子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运用适当的奖惩手段,通过鼓励强化孩子正当的行为,也要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

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这类家长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其特征是对孩子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一味满足,一味迂就,百依百顺。溺爱型父母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一切服从、服务于孩子,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生活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迂就,事事代劳。

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骄娇”二气严重,表现为依赖,懒惰的品行。另外,还可能形成蛮不讲理、霸道的坏脾气。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侵蚀,情绪不稳定,狭隘,过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际困难以及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与其家庭提供给他的环境迥然不同的社会竞争时,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信心,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关于这一点,阿德勒也做了明确说明,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温情的价值由于错误的经验而得到强调,以至于儿童得出结论,他的爱可以迫使成人为他的成长承担某种绝对的责任……毫无疑问,儿童的未来将受到这种温情的有害影响,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他将为忙于为获取别人的温情而奋斗。为达到他的目的,他敢于使用一切现成的方法,他可以试图征服他的对手……从而使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这些儿童从没获得克服困难的机会,一是离开家庭这个小小王国象温室一样的氛围,几乎注定要遭受失败。”“这些被娇惯的儿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是他们社会感发展得不完全的标志),那就是他们更多考虑自己,而非考虑别人。这一特征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正朝着一种悲观主义世界观发展的全过程。”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育方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父母对子女的爱应是一种高尚的爱、理智的爱,而不是溺爱。持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不要过分关心孩子,不要过于亲近孩子,不要轻易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使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唯此如此,孩子才可能健康地成长。

(四)民主型教养方式

这种父母使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独立、合群、自信,容易使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热诚、友善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这类家长多采用民主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父母是温和的、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鼓励儿童独立探索,承认孩子有一个独立活动的范围,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同家长讨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一些决定,但须征得家长同意之后确定最终方案。父母提出的规则虽然有时也用轻微的惩罚来贯彻执行,但是加以说明,而且随儿童的反应加以调整。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精心培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信任尊重,民主平等,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以发挥孩子行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感情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时时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

这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这种教养方式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謦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因此,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具有积极的、向上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家长行为看孩子性格发展的结果,无疑民主型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它要求父母自身心理健康。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对孩子施以民主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来形成现代教育观念。此外,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也是提高教育效果所必需的手段。

二、关于建立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儿童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手段,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因此,家长要努力建立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和谐气氛,这是建立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前提。充满亲情,关心和爱心的家庭环境,会促进民主型教育方式的生成,从而使孩子体会到安全,幸福和温暖,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反之,一个充满争吵、敌意的紧张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情绪不佳,在育儿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形成便丢失了基础。

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民主型教养方式的重要前提。亲子关系是家庭心理环境的一个构成因素。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有利于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建立,进而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为其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反之,如果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建立起来,父母并不视儿童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个体,不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难以生成。

再次,父母不断自我完善是建立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有力保证。众所周知,父母是儿童教养方式的实施者,所以父母本身的人格修养和教育素养对于教育方式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心理特征,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的新方法,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来增进民主型教养方式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儿童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时代对年轻一代素质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从大量的现实中,我们遗憾地看到,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的现况,特别是父母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子女有形的身体的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无形的性格的健康发展。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溺爱型、专断型还是放任型,对子女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既不利于子女的成长,也有悖于社会对人的要求,说到底与父母的初衷也是相违的。这一现状尽管已引起有关研究者的注意,但还远远没有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作为大环境的社会,应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作为个体接受正规教育场所的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等,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个体的兴趣和需要,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唯其如此,才能促使儿童良好性格的生成。

 

 

 

 

主要参考书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理解人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教育评论.19982

[4]周宗圭.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J]教育评论.1998.2

[5]董旭花.家庭科学教育环境的建设[J]幼教园地.199712

http://gxb./show.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08&wbnewsid=10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