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学数学之几何学的诞生

 昵称32901809 2018-10-06

小学生学数学之几何学的诞生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一门科学,对“形”的关心和研究也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构成了数学中的“几何学”。

人类对“形”的认识还早于对“数”的认识呢,因为自然界在人们眼前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形状,要比它所展现出来的数量关系来得具体、直接.月亮是圆的,树干是直的……自然界把自己的原形毫无保留地显露给了人类,人类所要做的则是从具体的物体形状中抽象出的图形,并对它作深入系统的研究。

那么几何学是什么? 现代数学家认为,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空间的形式和关系,以及空间结构上的相类似的其他一些形式和关系,其中初等几何学研究的是平面和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目前,我国初中学习初等几何中的平面几何,到了高中还会研究初等几何中的立体几何。

最早的几何 “几何”一词是从希腊传出的,原文是由“土地”和“测量”两词合成的,原意是“测地术”。但测地术的发源地却是埃及.地处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并且由畜牧业转入农业。尼罗河谷地的自然条件很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每年从6月到9月,尼罗河水泛滥,淹没了所有的谷地,带来了尼罗河里大量的矿物和植物淤泥.这些淤泥是农作物生长的肥沃的土壤,因此谷物年年都获丰收.不过也造成了土地边界的冲刷,为了重新确立边界,每年都得由专门人员对土地进行测量和划分。这种年复一年的测量,也就形成一种专门的技术——测地术。埃及人之所以很早就掌握了矩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圆等面积的计算,就是因为他们早就开始进行这种实践的缘故。随着测地学的兴起,几何学慢慢发展起来了。

我国对几何学的认知优势怎么样的呢?

1953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西安的半坡村发现一处距今 6000余年的民族村落的遗址。从那挖掘出来的文物,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半坡人的生活情况。在陈毅副总理的关怀下,人们在遗址上就地盖起了大厅,形成了我国第一个遗址博物馆。

如今,当我们参观这个博物馆的时候,就会发现半坡人已经会建造圆柱形和长方体形的房子,每间房子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到十几平方米不等。此外,半坡人还会烧制陶罐,这都说明了他们对几何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1953年发现的安徽灵壁和浙江嘉兴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挖掘出了很多陶片,陶片上画了方格以及米字纹和回字纹图案,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当时已经有了较强的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随着这种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就越来越意识到形状是可以脱离物体独立地加以利用的.这种认识的深化,必然导致对“图形”的独立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