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口记忆⑦|“三湾先生”丰子恺与“缘缘堂”

 cxag 2018-10-07

“三湾先生”丰子恺与“缘缘堂”



丰子恺(1898-1975)


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似乎与“湾”特别有缘。他出生于浙江桐乡的石门湾;早年来上海创办立达学园,居上海虹口的江湾;后又曾住过嘉兴的杨柳湾,故人称他为“三湾先生”。


熟悉丰子恺的人,几乎都知道“缘缘堂”。因为丰子恺先生除了漫画出名外,那部《缘缘堂随笔集》也是同样的名闻天下,几乎可与画名同相辉映。然而说起“缘缘堂”,许多人都只知是桐乡石门湾的丰子恺故居“缘缘堂”。


殊不知此乃“只知其后,不知其先”,事实是早在此前,丰子恺就已经将他上海江湾的住处命名为“缘缘堂”了,而桐乡石门湾的“缘缘堂”,只是延用了江湾之旧名而已。


缘缘堂


江湾“缘缘堂”,是丰子恺于1926年至1933年居住的永义里27号。他曾有一篇文章,记述了堂名的由来:那是1926年,丰子恺入住江湾的第一年,弘一法师途经上海,便住在丰子恺的永义里家中。


某日,丰子恺和先生说起要为自己的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就叫他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又可互相搭配的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丰子恺随即抓了两次阄,居然拿起来的都是“缘”字,于是就定其堂名为“缘缘堂”。他当即请法师题写了横额,付九华堂装裱,挂在永义里的屋里,这就是“缘缘堂”之名最早的由来了。


以后虽几次搬迁,“缘缘堂”都是如影随形,后来丰子恺住进了陕西南路的长乐村,堂名又改成了“日月楼”。


丰子恺在缘缘堂

丰子恺先生在江湾“缘缘堂”前后约住了近八年的时间,然而就这短短的八年,对丰子恺的人生,却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无法一一细数,择其三者,可知大概。


其一是1927年秋,在丰子恺30虚岁生日的那天,正式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取法名“婴行”。


其二是1928年,丰子恺发愿欲创作护生画五十幅,由法师题字五十幅,于次年出版《护生画集》(第一集),祝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辰。这一策划即成为他后来花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留下的六集《护生画集》之始。


其三是1931年,一本题为《缘缘堂随笔》的薄册子由开明书店出版,收了丰子恺二十篇散文,其中有数篇就是写江湾永义里的生活。这可是丰子恺问世的第一本散文集,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然而,江湾永义里,由于1937年毁于战火,现已不存。据悉,上海丰子恺研究会的几位工作人员,曾用了近半年时间的探访询求,终于查明永义里的遗址,就是在今天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门(车站南路28号)隔马路正对面的一片居民小区。


但沧海桑田,今天已全非旧日之景象了。当年的永义里,我们只能从丰子恺的长女丰陈宝描述的文字里,隐约想象出它的模样:“一排朝南的石库门房子,每幢一楼一底,住一家。每套房子楼下为客厅,上楼去经过左边的亭子间(在厨房上面),朝右再跨几步,上去便是前楼。进入前楼处有条小扶梯,爬上去便是晒台(在亭子间上面)。每个教师(或职工)住这样一套房子,从后门(厨房开向弄堂的门)出入。这条弄堂叫做永义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江湾永义里缘缘堂前留影


读了这一段文字,住过上海弄堂的读者应该都能领会,这样的房屋结构,就是上海最常见的石库门弄堂了。弘一法师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可以印证。


1927年,弘一法师身穿对襟布衣,双手拄杖,立于江湾丰子恺的寓所门前摄有一影。虽已时隔八十多年,但法师身后的墙砖,以及弄堂拐角的墙线,仍可清晰地呈现出当年石库门弄堂的基本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