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用了一个字把书法和写字讲清楚了,真是太高了

 书法古今 2022-05-09 发布于陕西省

米芾用了一个字把书法和写字讲清楚了,真是太高了

米芾是北宋末期的大书法家,与苏轼和黄庭坚等人基本属于同期人物,由于苏、黄都比米芾年龄稍长,加上地位较高,当时的影响是要比米芾大,但是米芾却是一位不喜欢做官的人,对书法的痴迷程度和花在书法上的精力都要比那二位多得多。况且,他"不入党与",在政治各方面都保持中立,晚年的时候才被宋徽宗聘为书画博士,尽管不是做官,但总是与书画为伍了。

米芾对书法的认识程度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着,他认为,写字是写字,书法是书法,这也是两回事。他在《自叙帖》中说:"'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他运用了一个"三"字,介绍什么是书法?书法笔画是怎样排列的?书法的境界是什么?虽然是一句话,但回答了书法的核心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三"是有三个横画,但写起来三个横画却有不同的姿态、方向、轻重、长短等意趣,这是天真的,就是自然的美。为了更加讲清这个问题,他又以《海岳名言》中举例说明什么是写字的问题:"丁道护、欧、虞始匀,古法亡矣。"意思是说上面三位的楷书笔画均衡匀称,平平正正,缺乏率性和天真,并且他们把古人的笔画的多样性归纳统一,呈现单一化的特征,从写字实用的角度来讲,这是进步了,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却是已经大大地退步了。

从米芾上述两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的眼里是追求书法艺术的,并且对写字没有多少兴趣。但不管怎么样,历史总是向前进行着,书法是从写字实用的角度逐渐演变而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和大篆,特别是甲骨文,那时人们为了生活需要,记录占卜、天气等,使用的一种符号,经过时间不断地前进,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改造,形成大篆,从文字发展史来看,这两种书体是各种书体中最为自然率真的,是天然的,它们中间有着大小、疏密、天真之趣,是没有经过雕饰的天然之工,所以有人就认为,学习书法应当从这两种书体中寻找天真意态。但自小篆后,文字就像被戴上了枷锁一般,被规矩了,被束缚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倒退。自隋唐,这种被"法度化"了的楷书,又对书法进行了捆绑,使得书法更无生机可言,完全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实用文字了。

经过几百年的"牢固统一",文字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逐渐有了"曙光"迹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仍然有些热爱书法的人,在一直追求着书法之精髓,唐朝虽然是"尚法"的时代,但在书法的精变方面,我们不能忘却一个丰碑式的人物:颜真卿。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那个尚法年代里,追索艺术,又不能背叛时代,创造了著名的"颜体"楷书,实际上他的楷书也是一种变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朝廷根本就不予承认,更无推广,包括到了宋初编纂的《淳化阁帖》中也没有收录他的书法,直到宋末朱长文等人的大力宣传后,颜真卿书法才得以被世人所知并效仿。颜真卿对书法的探索和追求还表现在他的行书方面,著名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都是表现率真、天性、自然的艺术情趣为旨,这就是颜真卿给后世的艺术贡献。

在宋初,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始追求书法的意趣现象,他认为书法应当表现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态,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发掘汉代以来的书法名碑,并极力予以推广。宋末,以苏东坡、黄庭坚为代表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们,在书法中寻找文化上的思考,他们找到了"意"、"韵"、"萧散简远"等书法以外的文化思量,认为书法还应当加强文化、气质、修养、阅历等内容的滋养,以达到艺术的境界再生。

因此,在米芾看来,他的观点也是与前人对书法的探讨是相通的,书法不再是唐人那样注重法度的写字了,应当给可以成为艺术的书法松绑,让书法再现绚丽华姿。他是反对书法中的"安排",他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安排费工,岂能垂世!"他说所的"一笔书"就是过度严谨的法度,就是一种枷锁的捆绑,从而失去了书法本身的率真和自然。

米芾一生不为官,与苏东坡和黄庭坚等人不同,却把比生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他热爱的书法艺术上了,他对书法的见解不同常人,其书法大气磅礴,气势开阔,用笔干净利落,自称为"刷"字,可见他对书法的理解也非同寻常,成为宋人书法甚至历史上的一道靓丽的彩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