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老干体”正名

 杏坛归客 2018-10-08

为“老干体”正名

傅占魁


        近年,据闻诗坛出现“老干体”、“学院派”等派别的说法,也偶见诗词报刊载有互相轻视,乃至鄙薄,全盘否定对方的文章。凡是这种对人对事执其一端,非客观公正的所谓论争,本人素以淡然一笑,沉默视之,倘来者不善,心怀叵测,更不在有益的论辩之列了!


        悠悠天人,存之即理,灭之亦理,非以世人私爱而存,亦不以世人私恶之逝矣!况苍穹浩渺,星明星灭,何以穷尽;人寰代代,世易时移,又何以止息?天无终极,事无完美,终则了,完亦了,唯追求不已方为正道。以此观诗,“老干体”、“学院派”或其他什么“体”与“派都自有其存在的缘由,都自有所长,亦有所短。我们唯有欣赏其长,不计其短,才能得益而进。又何必指责“老干体”的口号化、概念化呢?


        最近,应邀编审鹰台诗社二十年诗词选颇受教益。鹰台诗社是以湖北省老干部为主体的、新体诗与古体诗结合的诗歌社团;其主要成员又大多是本人任教多年的湖北省老年人大学诗词研究班学员。读了这部2000余首诗歌(包括新旧自由诗)选集后,深感有为老干体正名的必要。


        一、 老干部是中华诗词继绝传薪的主力之一


        谁都知道,当今七十岁左右以上的老干部,经历过抗日、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建国创业的艰辛,反右、大跃进、文革及改革开放的不同时代。一个千年未有的翻天覆地、迅猛发展的伟大时代,造就了千百万优秀的老干部群体。在此,他们为国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非这短文所能尽述,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首壮丽的史诗。仅就本人多年目睹他们从社长到社员、写诗的那份虔诚,诗人处事的那份谦敬就足以令人感动!他们无论职位高低,即使是省部级、将军、年迈八十乃至九十的耄耋寿星,坐在课堂上,如同小学生一样听讲,做笔记,不耻下问。他们不顾风雨寒暑,其至大雪纷飞也要按时到校。有一位老干部,昨天还在课堂上,今天却永远地告别了我们!这种学习到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诚乃可歌可泣!这与“小车不倒只管推”的英雄建设者没有两样!只有这样的老干部才真正体现了生命的真谛!


        据知,有人作过调查研究,全国凡是写诗的老干部,迄今没有发现一个贪官。这是一个饶有趣味,尤令人深思的现象。是的,诗是人类精神的代表。世界最具智慧的十位文化伟人中,诗人就有六位(中国占三位),其余是思想家和科学家。诗歌居于人类审美智慧的峰巅。伟大诗人、不朽诗歌那种感天动地、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视通万里,思接万载,究天人之际的洞察力、想象力永远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开阔我们的胸襟,启迪我们的思想,提携我们不断上升到真至善至美至爱的天地,不断涤荡我们凡夫俗子的污垢及人性中一切不良的因子,最终进入到无私忘我的境界。事实上,在当今市场喧嚣,金钱炫目的现实里,诗似乎连书画也比不上的,不仅发表一首诗几无稿费,而且出版诗集,还要反过来自掏腰包买书号自费印刷。在诗中,既无名,也无利。那么垂垂老矣的老干部,对诗情有独钟,看重的是什么呢?显然是诗的精神!钱,固然是生存之必需,但钱是变数,文化是常数;经济是基础,文化乃灵魂!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最终都要固定在人类文化的丰碑上!一位哲人说过:诗和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翼。人类毕竟是精神的动物!正是千百万老干部扼守这一方纯净的诗歌天地,成为中华文化继绝传薪的主力军,誉满全球的中华诗词才有今天重新飞翔,复苏兴盛的局面。一定的量体现出一定的质。这是事物质和量关系的常识。我们某些否定“老干体”的,怎么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往往忘记了呢!历史已经并继续证明:老干部因他们无比丰富的人生和社会经验,对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其中包含诗歌艺术)永远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二、“老干体”诗歌积极的现实主义特色


        鲁迅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总是血。老干部是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事业的积极参与者、领导者,其中的诗人群更是其精神代表。他们对现实的真善美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对其假恶丑也同样有切肤之痛!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老干部正是这种典型的忧患者。从鹰台二十周年诗词选集看来,凡国计民生、民族兴衰、人间悲喜,无论大事小事,在老干部诗人的眼里、心里,无不盈满着由衷关注之情。他们继承古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创作准则,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服务,反映现实、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人说:“老干体”是“歌德派”、是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这只说对了一部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表现人类社会与自然愈真实,便愈接近事物的本质,愈有认识和审美价值。当今时代的强音是振兴中华,天人共生,地球一体,时代的总趋势是和平进步。一个蒸蒸日上,飞跃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其功德成就是主要的,为什么不能颂呢!一个意气风发的伟大时代,自应出现“颂”的史诗。这样的“颂”诗是鼓励的加油站,是自信的风帆,是豪迈的军号,是前进的旗帜!一个泱泱大国需要颂诗,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需要颂诗,千万万英雄的人民需要颂诗。一句话,从百年苦难中复苏振兴的民族,适当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是前行的必须!诗是时代精神的丰碑,我们没有权利埋没!当然,“颂”并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醉得不省人事。可贵的是,“老干体”的作者们并不是一味的“颂”,而是“颂”、“讽”兼备。他们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明白:“颂”与“讽”是七个指头同三个指头的关系;在日丽风和的春天里,是太阳和阴影的关系;在风正帆高奔赴大海的长河里,是主流和暗流的关系。他们并不回避前进中的问题与错误。他们对阴暗面痛苦的揭示,正是对太阳温馨的热爱。因此,他们的诗健康、明朗,绝无一点无病呻吟,而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实感。


        “万里晴天”,“熔化冰霜,送来雨水,锦绣河山碧绿纱”这是一幅时代的美景。

        “看官场上下,围歼硕鼠;暗箱内外,痛剿乌鸦。有意苍天,无情法律,甘露春风育百葩”这是对领袖治国安邦决策的由衷歌颂。(王青松《沁园春》)

        “拨尽乌云散雾霾,愁花谢罢乐花开。挑来几粒明明天籽,种入春风长未来。”(郭省非《拨乱反正》)歌颂改革开放,民歌风味,明白如话,形象如画,从田野中来,才有这样清新泥土的气息。

        “四面高楼似峻峰,青葱盆地嵌当中”(千军《洪山广场》)形象状出了城市巨变、广场地理环境的特点。


        老干部从过去的风雨中走来,对侵略者有一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警觉,如王益显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日寇横行天下乱,苍生涂炭始狼烟。

腥风啸聚三光恸,烽鼓连延万象寒。

碧血黄沙扬劲旅,金刀赤马寄凶残。

东洋魍魅犹传代,华夏千秋不解鞍!


        好一个“华夏千秋不解鞍”,有了这样气壮山河的英雄人民,中华五千年文明才能成为世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东方文明,伟大的中华民族也必将万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永远兴旺!


        同时,老干部也忧心于改革中出现的阴影,如郭省非的《矿难悲歌》:

利润追求竞比高,工人性命视鸿毛。

世间若有真情在,怎忍将煤带血烧!


        对于频频见诸报端、电视上的煤矿死难悲惨事件,作者一句“怎忍将煤带血烧”七个字让我们每日手中夹起的煤块,真有千斤般沉重!金钱与生命,孰轻孰重,让我们再一次受到良心的拷问与锤打!

还有卢率权的《幼乞》:

寒风刺骨吹,大雪漫天飞。

幼乞街边睡,残肢雪里堆。

身边陶碗破,碗底施舍微。

少女慈悲献,难儿双泪垂。


        该诗是反映当今现实中弱势群体生活无着的一角实景,也反映了人性世相的多面性,值得我们深思!


        三 平淡平易的口语是“老干体”诗歌的又一特色


        老干部诗歌在语言艺术上追求一种明白、朴实、平易、平淡的语言风格。欧阳修认为:写诗,唯造平淡难。本人的理解是:平淡如水最见真,不假雕饰,无需作秀,不必咬文嚼字,不以陈词旧语装饰贫乏的心灵,不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不去拾人牙慧,也不必去引经注典,故作玄妙高深,也不会让人如处云雾,捉摸不透,白费时间。老干部诗人们做人光明磊落,写诗也见肝见胆。平淡才是真情真感真心的自然流露,忧如一个人不靠外在衣饰之扮、全凭自身真体美之呈现,这才叫真功夫!真人本色!


        如王志英的《鹧鸪天·买衣》:

        五彩缤纷姐妹忙,笑陪奶奶试衣裳。不图省俭求风韵,买罢毛衣买外装。   

        西裤美,大衣洋,女靴上品购一双。掏钱今日真麻利,千几百元半日光。


        该诗写改革进入小康的老百姓,去商场买衣的场景,有人物、有心理、有衣饰、有帐目、有时间,简直就是一篇微型小说,五十余字交待清清楚楚,无一华丽词藻,无一议论口号,全是口语白描,但每句都是切实不隔的意象词,是形象的。巴尔扎克说过:文学的职责就是列方程,至于解方程,那是哲学家,政治家的事。每一种职业,自有本质特征,作为政治家,其职业就是管理的清廉公正;作为文学家,其职业就是形象表现天人的真实。老干部诗人往往兼有政治家与文学家的气质。他们的诗歌创作恰恰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方向。


        古往今来,凡是脍炙人口的,流传至今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明白如画、形象不隔的口语。《诗经》是当时的口语,《楚辞》也是吸取了当时楚民口语歌谣而创作出来的,《唐诗三百首》及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词直至元曲,无一不是口语化的典范。口语正是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当然,我们所说的诗的口语,是诗化意境化的口语,是形象化、画面化的口语。诗的口语化还包含着合乎口语语序,如同口语那般顺荡自然之意。在这点上,“老干体”诗歌正是一个根本的优点。


        当然,老干部诗歌在思想上还有待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思维、新思想,作为诗人,特别要立足于审美思维的高处,习惯于全方位、立体的思维方式方法,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在原有传统美好的基础上,进入到更加平等、博大地境界。在艺术上,还须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语言上更加形象化、力戒概念、直白,那么,我们的诗就一定会有效达到雅俗共赏的佳境,一定会为两个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定会使我们:万里眸凝华夏丽,千年梦继汉唐雄!


傅占魁撰于黄鹤楼下衔石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