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傅杰教授讲: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区别?

 安然360图书馆 2018-10-0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本集内容 

大家好!今天是元宵节,感谢各位朋友在节日还收听我的节目。


在《论语》里,“君子”是用来称呼有才能有品德或有地位有官职的人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前者,也就是有品德有才能的人,这是孔子和儒家推崇的人格典型。它常常用来跟“小人”对举,显而易见,“小人”就是用来称呼品德低下或地位低微的人的。《论语》里对“君子”与“小人”各有论述,而今天我们主要要看一看孔子在专门拿君子和小人相对照的时候,各强调了他们哪些不同的特点。


《为政》篇里记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周”是不求好处,善待他人的意思,“比”是为了私利,勾结他人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君子往往不计私利,愿意团结他人,小人则是为了利益相互勾结。这当然是很深刻的人生经验。不求回报,不计利益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这种友谊来自他的善意,来自他的教养。而出于利益的勾结,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可以无比热络,甚至可以无所不为,但在无利可图的时候,这种友谊就可能不存在了,而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反目成仇,朋友是这样,甚至师徒、兄弟、夫妻等等也是这样,出于利益的勾结不可以长久,也不可能长久。这里就是一个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所以说,君子是出于善意而善待他人,不相互勾结,小人是出于私利而相互勾结,而不善待他人的。


《里仁》篇中记载: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是明白。这两句话流传很广,不少没有专门读过《论语》的朋友也不陌生。这里的“喻”是明白、懂得的意思。孔子的意思是君子才明白义,小人只懂得利。这里要提醒一下的是,孔子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意思并不是拒绝利,否定利,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获利的途径是“不义”,也就是不合正当的正常的途径,则君子不为。不能把这句话的意思绝对化,孔子并没有号召人们只关注义而不顾及利。


《里仁》篇里又记载: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里的“怀”就是胸怀的“怀”,挂怀的“怀”,是心里想着,心里惦着的意思。“德”是品德的德。“土”是土地、田宅,这里用来代指财富。“刑”是刑法。“惠”是恩惠的“惠”,实惠的“惠”。孔子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君子心里想着最主要的事是做事如何合乎美德,小人心里想的最主要的事是做事如何获得财富。君子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才能不触犯法律,小人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恩惠。所以,这里的两句话其实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翻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得比较抽象,“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说得比较具体。民国时一位给《论语》做注释的程树德教授说,就总体趋向而言君子想的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想的是如何求田问舍,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唯利是图。这个概括是很到位的。


《颜渊》篇中记载: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人之美”这个常用成语就是从孔子这里来的。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而“小人反是”。“反是”的意思是跟这个相反,这里的“是”是这个的意思。君子总是愿意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实现他美好的愿望,不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而心理阴暗的小人则做法相反,往往幸灾乐祸,从别人的不快乐中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借破坏别人的好事来求得自己的满足,而有时候他们从中也得不到快乐与满足,但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得好,这就是两千年来一贯的小人心态了。


《宪问》篇中记载: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里的“上达”与“下达”,字都好认,但解释仍有不同的意见。“上达”有的人说是向上进步,相对而言,“下达”就是向下沦落。但也有人说“上达”是懂得高深的道理,相对而言,“下达”就是懂得一般的知识。有古人把“君子上达”跟“君子喻于义”结合起来,说“君子上达”就是“君子喻于义”的意思,把“小人下达”跟“小人喻于利”结合起来,说“小人下达”就是“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吸收了这种说法,把这两句译为“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在《卫灵公》篇中记载: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君子做事依赖自己,小人做事依赖他人。一种解释是君子对自己高要求,总是责备自己,小人对他人高要求,总是责备他人。后一种解释可能更符合孔子的本意,因为同样在《卫灵公》篇里,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里的“远”读成去声yuàn,作动词,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就可以减少别人对自己的不满。这句话正可以拿来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相互参照。


《子路》篇中记载: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人煮食品的时候,把不同的材料根据一定原则调配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调剂,称之为“和”,引申来说,你对别人的意见有肯定,有否定,起到补充作用,调和作用,这个叫“和”,而一味的附和,盲目的认同,这个叫“同”。所以孔子这话的意思是有的人对别人的意见往往有辨别,有认同,有反对,有补充,而有的人对某些尤其是有权有势的人的意见往往一味认同,盲目服从。前者是君子的做法,叫“和而不同”,后者是小人的做法,叫“同而不和”。也有学者把“和”解释为和谐团结,把“同”解释为结党营私,也就是党同伐异的“同”,那么这两句话的意思就跟《为政》篇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相同,这当然也是符合孔子的思想的。


《子路》篇中又记载: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是平易安详,“骄”是骄横跋扈。根据孔子的观察,君子往往是平易安详的,小人往往是骄横跋扈的。宋代大学者朱熹阐释说,因为君子做事都遵循一定的道理,所以平易安详,不会肆意胡来,小人做事只任凭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也就往往跟君子相反了。这两句的意思可以跟我们已经都熟悉的孔子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相互参照。


而《子路》篇里还有一节是这样的: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一段里出现的六个说话的“说”字,都是喜悦的“悦”的通假字,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里面的“悦”写成说话的“说”是一样的。“事”是服侍、侍奉的意思。“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君子不器”的“器”,这里作动词,有量才录用,用其所长的意思。“求备”是求全责备的意思。这段话说得真好。孔子说,君子你在他手下做事,相对而言是容易的,但你要讨他欢喜是不容易的。为什么?因为你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去取悦于他,他是不会高兴的。而到他用人的时候,他则会衡量每个人的长处,根据每个人的长处,量才使用,使人们各展所长,各尽其用。


而小人你在他手下做事,相对而言是不容易的,但你要讨他喜欢是容易的。为什么?因为你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去取悦于他,他都会高兴。而到他用人的时候,却会对人求全责备。只要你工作过,你碰到的领导或老板,有没有过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看上去有点严肃,不苟言笑,不易亲近,但为人正派,做事讲原则,一心为工作,这就是君子。有的人看着容易亲近,他一高兴,你什么要求都可以提,什么原则什么规矩都可以不管。但碰到他不高兴了,长官脾气或老板脾气发作的时候,你做得很好的事,他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这就是小人。


在君子手下工作是容易的,因为你只要按规矩出牌,认认真真把事做好就可以了,而且在这样的君子手下做事,你不必也不敢去做不合规矩以至违法乱纪的事。在小人手下工作是不容易的,因为你兢兢业业工作是次要的,拍他马屁、让他高兴才是第一位的,而他的喜怒无常也是你把控不住的,等到你把控得住他的时候,你自己恐怕也已经成了做了很多不合规矩、甚至违法乱纪的事的小人了。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在君子手下工作,而不是在小人手下工作,更要选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君子,而不是堕落成一个小人。


孔子努力把学生们培养成君子,而他对君子提出了很多要求,而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仁义道德的“仁”,而孔子所说的“仁”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下次再接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