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远交近攻法——谈系统思维

 昼三夜二205 2018-10-09

远交近攻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国家的一种战略法。战国时秦国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局面,用此法成功地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

疑难病症中相当一部分是病情复杂、多病并存的。它们如同战国时的社会混乱局面一样,需要具有战略眼光、采用正确方法加以处理。而远交近攻法既能治愈当年广泛发生的战争祸患,使遍体鱗伤的国家躯体康复强健,也可借其理而平息多病并存的复杂病情,从而使身体恢复健康。

远交近攻法,其实质是一种按步骤、分层次的推进法。“攻”指主治,而“交”则言配合、照顾、调和或暂时搁置。“攻”要解决当前主要问题,而“交”则需不使干扰攻的发挥,并为下一步治疗做铺垫。从理论上讲,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由于人体的复杂性,疾病的复杂性和环境(包括社会、心理、生活和治疗经历等的复杂性,临床时这其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古代医家早已注意到了这点,因而在《黄帝内经》里,除在多篇中有关于证治标本先后等的论述外,并专列“标本病传论”专章以论。其中的病体标本和治疗标本较为具体地提出了如何按步骤、分层次辨治疾病的一些方法。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发病原因为本,临床所见的症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初病为本,病的变化为标;病在内为本,在外为标等。从而对疾病浅深轻重做了划分,对疾病治疗先后缓急做了规定。为了让大家能掌握运用,还特别做了多种举例。如对于先患泄泻,而后生他病的,应先治其泄泻,然后治其他病。先患病,而后发生中满的,当先治标病的中满。若先患中满,而后又增加了心烦不安的,当先治其中满。凡大小便不通利的,应当先治其大小便。大小便通利的,应当先治其标病等。

《黄帝内经》的上述丰富论述,为我们指明了疾病先后治疗的一般原则。而它还不是“远交近攻”法的全部。因为远交近攻法就其指导思想论,是从复杂矛盾总体着眼,从当前主要矛盾着手,削以平之,调以助之;就其治疗方法论,是次第治疗,分步解决;就其用药原则论,是确定先治之病用药须专,确定后治之病必当兼顾;就其预期目标论,必使疾病(或主症)逐一消除或逐步缓解。

显然,要正确地使用远交近攻法,除需要掌握疾病先后论治外,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其中如素体。素体不仅对疾病的传变起着重要作用,对用药有着选择要求,同时对于疾病的诊断辨析也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如容易招受风病者,表气必素虚;容易招受寒病者,阳气必素弱;容易患热病者,阴气必素虚;容易伤食者,脾必素亏;患劳伤者,中气必损;屡堕胎者,冲任必伤……凡此种种,对“攻”哪里,如何“攻”,及“交”哪里,如何“交”,都起着重要的指向和提示作用

而关于远交近攻法的使用范围,也绝不只适用于身患多种疾病或病情错综复杂者。如临床上,纵然是一个只患有某种单独疾病的病人,在很多时候也需要从远交近攻的角度考虑。因为即使是诊断明确的单一疾病,而除前面所提到的需要重视的个体因素外,也有疾病构成的各种因果关系、病变机理和变化本质等众多环节,要求我们分清主次先后地去加以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而那种漠视上述众多因素,只盯着病名的诊治法,是一种“全程诊断”。全程诊断是一种缺陷,临床表现光始终停留在主症,或只停留于先前已确诊疾病的治则层面,而缺乏对疾病不同阶段、不同变化、不同兼夹证的动态把握。其思维处于一种刻板、机械、凝滞的静止状态。全程诊断者,行为上是对辨证论治起码原则的脱离,思维上是对系统思维基本原则的忽视。远交近攻法则可以有效地对付它。

如有一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缺陷症患者,自1岁起即开始扁桃体化脓、口腔溃烂,每必发。在长期以胸腺肽、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无效后,切除了扁桃体,而术后仍不能阻止每月扁桃体周围化脓。4天前高烧达40.9,某中医以清热泻下剂1剂,服药后泻下不止,该医转用止泻药,但泻不止而高烧仍持续,患者转求我诊。其时患者已高烧、泄泻数日,咽部脓点丛生,口腔散发溃疡,腹泻口五六次,体温39.8℃,精神困乏,面色苍黄,脉虚迟,舌苔黄厚。综合分析,本患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其病之本;卫气不固,外邪屡犯,气阴两亏,湿热留恋,邪毒蕴结,为其病之标。前医泻下清热,着眼于热毒,却忽略了先天禀赋这一特殊因素,因而造成原病不减更增泄泻不已的坏病局面。须以远交近攻法分三阶段治疗。首宜化湿透达,以退热止泻而兼护脾胃,泻止烧退后改用健脾利湿兼除邪毒,最后以益肾固本而巩固疗效,调整禀赋。因此,先用三仁汤合理中汤加味,2剂而热退泻停,咽痛止而思饮食。改用三仁汤合六君子汤加味,服药3剂,口腔溃疡及咽部脓点全退,黄苔退净,已无明显不适。转用右归饮加味,断续服用9个12年来每月必发之顽固性喉间溃烂一直未再发作。本患痼疾深顽而新病急重,近“攻”时力避峻烈,是对禀赋的兼顾。加用理中参术草益气顾脾,更是意在“远交”。而病之根本又缘于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是不能药到病除的,只可守方以治,积渐收功。前两阶段祛除邪毒的“近攻”注意了“远交”,因而在有效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时,为全局矛盾的解决做了兼顾和铺垫,也为积渐以全面收功发挥了双重作用。从而完满地体现了远交近攻法的临床应用。

案一 哮喘

马某,男,32岁,哮喘频繁发作2年余。常突发,且多夜间气憋而起。发作后哮喘至气难接续,无法连续发语,须用呼吸机方可缓解。花一万四多元自购一台呼吸机,连续应2个多月,病情毫无缓解。

2年来曾于全国多所大型医院就治,用药时有效,停药则发。平曰多汗恶风。

患者体丰,面色晦暗乌黑,舌水滑,舌心白苔微腻,舌底瘀斑。脉左寸沉,右寸沉细,双尺弱不可及。

哮喘虽为二证,一言声响,一言气息,而临床每多兼见。其辨证虽可用虚实两纲加以概括,虚证责肾,实证责肺,而因该证既有宿疾,又多久病,故虚常夹实,而实必夹虚。所以哮喘的治疗,辨明属虚属实仅是初步,辨清虚实在当前病机中的侧重性和危害点,才是关键。本例哮喘为肺气壅滞,当属实证。而肺主皮毛,统一身之气,其肺气壅滞之前,必已早有肺气亏虚,在遇风寒等外邪经由皮肤入侵后,方致气壅。由于其禀赋特异,内有宿痰,在屡遇外邪屡致气壅后,症状不断加重,实虚夹杂,肺病及肾,遂成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之顽疾。

诊为哮喘。辨证为营卫失和,肾不纳气,上盛下虚,肾虚肺阻。仲景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该方专为喘证宿疾复有太阳中风证者所设。故拟下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0g大枣20g生姜10g厚朴30g杏仁15g炮附片15g五味子12g乌梅15g蛤蚧1对,白果15g沉香粉3g(冲)。水煎,日1剂。7剂。

上方服完7剂来诊。哮喘完全停止发作,已无畏冷多汗,感全身轻松。续上方再服15剂。

药后哮喘再未发作。改金匮肾气丸加味调治,以巩固疗效。

炮附片15g肉桂10g熟地黄30g茯苓12g山药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泽泻30g胡芦巴20g蛤蚧1只,五味子10g10g胡桃肉30g

嘱每隔2日煎服1剂,坚持服用3个月。忌食海鲜、公鸡等可能致敏之食品,加强锻炼,防止受凉。

服完后患者专程从外地来我处告知,2年多来频发不止的哮喘从未再发。

该病为既有宿痰内伏于肺,复遇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诱发而作。发时由于气道广泛性痉挛狭窄而致呼吸极度困难。此时“近攻”以缓解气道痉挛,恢复呼吸顺畅,不仅是治疗的着眼点,甚至带有急救性。但纵然是这种情况下的“近攻”,也切不可忘记该证之两个特殊点:一是素体禀赋的特殊性;二是病涉标本二脏,即病之标在肺而病之本在肾。因此必须注意配合“远交”。这样,既可增强“近攻”的作用,更可在完成“近攻”目标后,为全面控制病情和制止疾病复发打下基础。这就是一开始在治喘脱敏的方中即加用了温补肾阳之附片、蛤蚧等药的道理,也是本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蛤蚧。该药味咸气平,专命门而兼入肺,补命门相火而杜绝痰生,温补肺气而定喘止咳,益精血助阳道,强本培正而使喘咳既平又不复生。该药定喘力特强,昔时农民劳动时将其酥炙后,口含少许,据称虽用强力而不喘,是一味补而不滞、纳而不涩、温而不燥之药。该药药力在其尾,用时其头可弃。传统常以一对药,以求牝牡协效。而因该药价格较贵,验之临床不分牝牡,每剂只用一只同样效佳。

案二 阳明谵语

某妇,54岁。素有右胁下疼痛史。5日前于邻村访亲,暴食油腻,复于返家途中遇暴雨,涉溪于中途时河水陡涨,突受惊恐。返家当晚即高热身痛,右胁下胀痛,自以土方治疗,汗出后热稍退、身痛止。不意晚间再度高烧,再以土方治疗,不仅全然无效,且双目及全身发黄,大便已3日不通,呃逆渐起,急请某中医给药1剂,服后当晚出现神志朦胧,手足不时躁动。次曰晨急请我诊治。

患者面红气急,手足不时无意识地挥舞,静时呈蒙眬浅睡态,躁动时口发胡言乱语。呼之尚知睁目答话,诉口苦胸闷,呃逆声响连连。上发热稍低,在38.0℃左右,下午则在39~39.6。脉沉实、弦劲有力,舌质干红,苔黄厚无津。该证初时,本为邪犯太阳、少阳,误治而入阳明。目前其证为阳明腑实,且有内陷厥阴趋势。阳明邪热蒸腾而面赤气急;热邪熏郁而发黄疸;大便数日不行,浊气充斥,气机不畅,而生呃逆,胁肋部痛;邪热成毒,内神灵而致意识蒙眬、谵语;热甚动风,欲抽掣而手足挥舞。因此诸多急重症状之生,全由邪热亢盛。仲景据“亢则害,承乃制”之理所制之承气汤正合该证病机。方用大承气汤加味:

大黄15g厚朴30g枳实10g,芒硝15g(冲),白芍30g黄芩12g柴胡15g水煎,嘱分3次当日服完。

清晨,家属来告,半夜大便排出坚硬疙瘩便5粒后,随即排出稀水样便一滩,体温逐渐下降,呃逆停止,病人觉神清气爽,要求进食。已进稀粥一碗,现安然入睡。急往床前视之,面赤气急消失,脉由弦紧转柔和,未唤醒查舌。攻邪成功,危局已解,宜清余热兼养亏耗之阴液,以竹叶石膏汤加味,服药2剂,患者已起床自理。

本案邪热炽盛、伤阴动风,急下存阴是唯一的选择。柯韵伯说:“真阴不可虚,强阳不可纵。”急下既制阳又承阴,防虚防纵,乃两全之治。但病已有动风之象,而少阴为阴枢,阳有余则邪便伤阴,并可通过阴枢陷入厥阴,因而《伤寒论》三阴中唯少阴有大承气汤证,可见仲是十分注意阳明热证的这一传变可能的。基于这种认识,在遣大承气汤以“近攻”的同时,加用了芍以护肝敛阴,柴芩以平肝气,均意在“远交”,而先安邪气尚未暴虐之地。

远交近攻法的采用,需要系统思维加以指导。因为既有攻,又有交;既有近,又有远,这必然涉及多脏腑、多功能,乃至多系统的问题。怎样才能将这一个个问题进行统揽并加以把握呢?这就要借助系统思维了。

系统思维是一种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法,它把客体作为系统,从系统的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客体。系统,指互相联系和作用的若干部分(要素),按一定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任何系统都有四方面共同性质:①两个以上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②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③任何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④每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系统思维在认识和研究问题时,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统观全局为特点。系统由一个个要素个体组成,而系统思维却并不要求将事物都看成一个个僵化的个体,然后再机械地将其整合为整体。因为任何事物,以个体存在的同时,又都是一个自成的系统,我们若将它先做分离,然后再行合并,往往能够获得新的发现。这在认识和分析人体疾病时,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在把四诊收集所得作为证的子集合(模糊的),变为诊断意义的清晰集合时,离不开这种分合综合。如木节之案一,就是将其哮喘作为疾病个体加以认识,而后通过其间断发作、治疗经历、遗传因素等发病要素和脉表现分合综合,从而得出了营卫失和、肾不纳气、上盛下虚、肾虚肺阻之辨证判断。

由于系统思维是一种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法,因而整体性原则是其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它对于材料综合有着特殊的要求。这首先要求捕捉信息,占有材料,而后进行正确的综合分析。如本节案二,急行中冒雨涉水,感寒而发高热,治不如法渐致呃逆、谵语;暴食油腻,复遇新感,导发宿疾而致胁肋疼痛、黄疸产生,渐致手足挥舞,而现邪陷厥阴肝经之势。通过这样对占有材料的综合分析后做出了正确处理,使患者迅速向愈。

思维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用分析思维和系统思维两大类加以统揽。分析思维是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法,它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特点。两种思维法派生出了许多思维方法,因而,掌握好这两种思维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其他多种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由部分到整体的特点,为大家所重视,但其将个体进行分离,然后再整合研究的这种“分合综合”的特点则常被人们忽视。而只有全面掌握了以上两点,才能正确地运用系统思维。因此,我们可以说,系统思维不但需要有善于综合的头脑,也需要能够分离的眼睛。

系统思维法是一种能带来创造成果的思维方法。这种成果的取得,并不需要完全靠个人的创造发明,而是可以通过借鉴、学习和采用别人的成果,或者采撷固有相关理论,利用前人某种经验,将之进行综合,而后合理整合成具有新功能的事物,从而产生新的成果。这种利用系统效应进行创造的活动,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从未停止过。如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形成,即首先以《黄帝内经》亢害承制的经典理论为第一要素,以刘完素“病气归于五运六气”关于病机19条中火、热二气阐发观点为传承要素,以湿热和火热病机不同,用辛燥治湿热易伤阴动火为实践要素,在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后,认为治阴虚火亢证,不仅要泻火,同时要养阴,从而创造性地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这类例子,俯拾皆是,可以说医学创新中无不闪现着系统思维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