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为经常“上火”而烦恼吗?

 三青堂健康商城 2018-10-09
何谓“上火” “上火”是一种俗称,属于中医学“火热 证”范畴,指人体受到 “火热之邪”侵袭,出现一系列 “热 证”表现。由于火性上炎,“上火”的人多会有头面部“热” 的表现。出现咽喉干痛、头昏目胀、鼻腔热烘、口舌生疮、 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火”为夏季主气,火与温、暑三气 同性,所以夏季易致人“上火”。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 空气干燥,也是容易“上火”的季节。 “火证”分哪几类 “上火”除可因自然界风、火、热、 燥等邪气侵袭引起外,也会由七情所伤、过吃辛辣油腻、 抽烟喝酒、缺少睡眠等因素而引起。
            

火邪致病的机理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所以五脏六腑皆有“火”。比如, 常见的口舌生疮,口角起泡、糜烂,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属 于心火;咽干肿痛,口气烘热,鼻腔烘热、干燥,鼻翼或鼻 头红肿疼痛,脸生疮包属肺火;口干口臭,口唇起皮、干 裂,牙龈肿痛,胃脘灼痛,多食易饥属胃火;烦躁易急,目 赤干涩,太阳穴胀痛,口苦,耳鸣如潮属肝火;小便黄少属 小肠火;大便秘结属大肠火等。中医认为,“火”又有虚实 之分,胃肠、心、肝胆多实火,表现出牙龈疼痛、咽喉干痛、 口舌生疮、口渴口苦、大便干结等症状,青壮年多易出现; 虚火多表现为肺、肾阴虚症状,比如出现燥热、盗汗、口热 干燥不欲饮、心烦、失眠、耳鸣、头晕等症状,老年人及慢 性消耗性疾病者易出现。
                


 “上火”有何害处 “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牙龈肿 痛、便秘等症,不仅令人不舒服,而且“上火”还可能引发 或加重某些疾病。临床观察表明,常见的急性结膜炎、鼻 炎、鼻出血、扁桃体炎、牙周炎、粉刺座疮、便秘、胃脘热 痛、尿道感染等疾病,常与火邪或热毒太盛有关。“火热 之邪”易竭耗阴液,导致血液浓稠,造成循环功能障碍或 血流不畅。老年人 (或心脑血管病者)“上火”,还可能引 起高血压、脑中风等病发作。中医认为,“火邪”致病,可 能会使人体内有毒代谢物,如乳酸、肌酸、肌酐、尿酸及含 氮的有机化学物积滞在体中,损害肝、肾等脏器。及时清除体内的热毒之邪,有助于避免相应的并发症发生。 “上火”宜对症选药 “上火”宜采用清热祛火治疗。 即使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以清内热,达到热除火退。所用药 物多具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等作用。
             
常用的祛火中成 药有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四季三黄软胶囊、上清丸、清火 片、一清胶囊 !颗粒剂’等,适用于各脏腑实火症。如果以 胃火偏盛者,可用牛黄清胃丸、白清胃散、清胃黄连丸等; 心火甚者宜选导赤丸、久芝清心丸、栀麦清火片、大神口 炎清等;肝胆有火者宜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九味 牛黄丸等;肺火者可选用清肺抑火丸、黄栀花口服液、金 花消痤丸等。至于肺、肾阴虚所致的虚火,当以滋阴清火 为主,如大神口炎清颗粒、玄麦甘桔冲剂、知柏地黄浓缩 丸(丸)、麦味地黄丸等,均可酌情选用。清热祛火药品种 甚多,选药时一定要对症,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注意:已有龙胆泻肝丸及导赤丸 (散)引起肾损害的 报道,这主要与其中的 “关木通”有关,现国家药典已将 “关木通”改为“木通”。购买时应注意药物组成,发现仍用 “关木通”者,当禁用。清热祛火药多苦寒或有泻下作用。 孕妇及脾胃虚弱或腹泻者应当慎用。
  

怕上火,可使用三叶青牙膏和三叶青干叶同时使用,清新口气,防口腔溃疡防上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