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名将蒙冤而死,其女被退婚,又不能生育,却成一代贤后

 名将英雄两千年 2018-10-10

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将汉马援(15)

文/江湖闲乐生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名将马援在南征武陵苗蛮时遭遇疫病而死,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军人之志。如此烈士,朝廷本应大加褒奖,但朝中权贵梁松等人因与马援有隙,竟联名上书诬告,说马援以前南征时从交趾载回来一车珍珠全自己私吞了。但事实上,那只是个头比较大的薏米而已。马援老妻和儿子们惶恐畏惧,最后只得用草绳自缚,串在一起,齐刷刷跪在皇宫门前请罪,叩头出血,哭声连天。刘秀这才稍息雷霆之怒,勉强同意将马援棺柩运回其老家扶风祖茔安葬。

经过这件事情的打击,马援老妻蔺氏悲伤过度,不久竟恍惚成疾、精神失常了;又有其幼子马客卿,从小心智沉敏,被马援认为有将相之器,后也早夭;此时此刻,整个马家一片惨淡,原来宾客盈门的伏波将军府,如今也是门庭冷落,秋风萧瑟,整个儿败落了。而满朝文武故人,竟无一人敢为马援求情。

明代谢诏有诗云“天遣英雄佐国优,君王薄义信谗谋。十年苦战功劳没,一旦翻啣薏苡仇。青史漫劳书将略,重泉不复见宸游。诗成忍向荒坟吊,月色寒波总是愁。”马援之悲,可以说震动了后世无数同病相怜的委屈者!

然而就在这一片的万马齐喑中,却仍有一人、只此一人,冒死挺身而出,上书朝廷为马援道不平。

这个人,竟是马援一直很看不起的、那个只当了一辈子县令的老乡朱勃。

原来,马援虽看不起朱勃,朱勃却一直非常敬重马援,这是一个真正的儒家君子、性情中人。当他听说马援的遭遇后,心内不由泛起一阵悲凉、不平与凄楚,只觉百感交集,于是奋笔疾书,写出了一篇让他流芳青史的著名奏章《诣阙上书理马援》。

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大汉开国名将,竟因为是皇帝的岳父,死后蒙冤二十六载,迟迟无法平反?

朱勃在上书中,首先回顾了马援一生之功劳与苦劳,言其“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凉州群贵之间,旁无一言之佐,而弛深渊,入虎口,岂顾自计哉!建武八年,陛下亲征隗嚣,国计狐疑,大军未集,马援及时赶到,上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后吴汉败退,陇路断绝,唯独狄道坚守不下,士民饥饿疲劳,命在旦夕,马援又奉诏出使西方,镇慰边众,招集豪杰,劝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终保大军无损,进而挥师猛击,因粮敌人,陇西略平。不久大军南下伐蜀,马援孤悬陇西,却以弱卒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数载之后,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遂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终斩灭征侧,克平一州;直至花甲之年,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亦不独存。此真精忠报国、至死不渝之良将也!”

然后,朱勃极言马援之平蛮指挥无误,解释说:“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攻敌未必为得,迟疑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而不欲生归哉!”

接着,朱勃又悲叹道:“马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瘴气,僵死军事,结果却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百姓未闻其毁,突遇三人成虎,横被诬罔之谗,家属闭门绝客,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辩,生者又莫为之讼,臣窃伤之!又明主重于用赏,轻于用刑。望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

总之,马援乃死于国事的烈士,还请皇帝与公卿重新评断其功过,考虑是否恢复其爵位,以塞海内之怨望。”

刘秀看了朱勃这封言辞恳切、感人至深的上书,又想起马援与自己的点点滴滴,不由低首无言,心中怅然,感觉自己做的有点过分。

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大汉开国名将,竟因为是皇帝的岳父,死后蒙冤二十六载,迟迟无法平反?

冷静下来想,马援这人确实忠心耿耿,一心只为朝廷打算,否则又怎肯舍弃洛阳的妻子家小,而以年老之躯深入不毛之地,为国百战无悔,直到病殁疆场呢?

“马革不辞捐绝徼,骊珠宁复秽征轺?”你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贪污谋私,掠夺民脂民膏呢?如果真是这样,交趾的越人应该早就再叛了吧,怎会这么多年还平安无事?

整个夜晚,刘秀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朱勃奏章,默默闷愁,悔思无及,越想越觉得心中沉痛,不能自已。

唉,伏波不负国家,然朕负伏波矣!

这下,刘秀该为马援平反了吧,奇怪并没有。马援之子仍然不得嗣封爵位,马援葬后亦无朝廷一言赠恤明文。齿冷至此,究其原因,不过又是刘秀帝王权术在作祟罢了。

原来,马援死后,马家失势,地位一落千丈,屡为京师权贵所侵侮。他的小女儿本已许配窦家,此时也被迫辞去婚约。愤懑之下,马家便想碰碰运气,将她送进宫去,服侍诸王,或有出头之日。刘秀对马援本已歉疚,同时又想在洛阳权贵之间求得势力平衡,于是心生一计,决定培植马家为新外戚!结果,马小姑娘入选太子宫成为侍妾。这位马小姑娘可不得了,不仅遗传了父亲优良基因,长的方口、美发,非常之漂亮;同时又继承了父亲的道德品质,为人孝顺婉静,聪敏好学,文化水平极高(能颂《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后来还亲自编撰了一本《显宗起居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家),所以虽然不能生育,但仍得太子刘庄宠爱。事情已然内定,所以马援也就别忙着平反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拖下去吧!

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大汉开国名将,竟因为是皇帝的岳父,死后蒙冤二十六载,迟迟无法平反?

说到底,马援的冤情不过是洛阳各大政治集团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吧!而马家的失势与得势,也尽缘自于此。

十余年后,刘秀去世,太子刘庄即位为汉明帝;又过数年,至永平三年(公元60年),马小姑娘竟被太后阴丽华亲点为明德皇后。这下马援总该平反了吧,还是没有。当时,明帝为纪念东汉中兴功臣,而以宣帝麒麟阁故事,在南宫云台画上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奇怪的是,这二十八将中连马援的副将刘隆、马武之辈都赫然在列,却偏偏没有马援的名字。这下连皇弟东平王刘苍都觉得说不过去了,于是问明帝:“伏波将军功劳甚大,何故不画图像?”明帝笑而不答。

原因嘛很简单,不过还是抑制外戚的帝王权术老套路罢了。

在刘秀父子看来:外戚就该夹起尾巴做人,不能让他们太威风。选个已失势的马氏家族为外戚,其深意正在于此。

至少历明帝一朝,马氏外戚都没有得到重用,而由于马援的缘故,他们也都显得还算本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纠结了刘秀一辈子的东西:谶纬。

原来,“云台二十八将”本是附会强华所谓“赤伏符”的,即“四七之际火为主”,所以在列者必须是辅助刘秀在鄗县登基时的功臣。而马援乃之后归汉,自然不能列入。此谶纬之术,玄妙不可言,所以刘庄笑而不答。范晔《后汉书》说刘庄这是避亲示公,明显史家春秋笔法。

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大汉开国名将,竟因为是皇帝的岳父,死后蒙冤二十六载,迟迟无法平反?

这样又过了十几年,刘庄去世,其子章帝刘炟即位,这才开始为其养母马太后家平反,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马援为忠成侯,以谥法曰:“危身奉上曰忠,安民立政曰成”;不久,马援的二儿子马防也得到重用,而立平羌大功,得拜车骑将军,银印青绶,位比三公;其余数子也得到封侯。至此,马援死后二十六年,他的冤屈才彻底昭雪而大白于天下。说到底,还是权力主宰一切。

马援被平反之后,自东汉以降,岭南越人与湘西苗人感念这位不畏艰险、仁厚爱民的好将军,陆续在湖南、海南、两广、甚至越南某些地方都为马援修建祠庙,以为伏波大神,广加崇祀,代代不绝。其中著名者有桂林伏波庙,其祭文言:“遗德不忘,爱留社里,筑庙以祭,人敬其鬼,久而若新,千岁不毁。”还有钦州伏波庙,“马援殿下配有大铜鼓、大铁钟各一,祭祀时呜钟擂鼓,声闻数里。凡过往商渔各船,均遥望拜祭,或泊船登岸瞻仰,所送匾额彩幔等,琳琅满目。”

讲什么化征服为融合,光说没用,要先做到马援由人到神、且“所过遍布伏波庙”这种地步才算。

再过数百年,至宋神宗元丰六年,宋政府为激励忠义,追封屈原为忠洁侯、马援为忠显王;徽宗宣和年间又加谥号“佑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再加“灵济”,称“佑顺灵济忠显王”。至此,马援从民间神祗,又上升为官方偶像与民族英雄,为千秋万世所敬仰崇拜。直至明代,中央政府更以马援“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酋,能掉大患”而将其纳入官方正统祀典,赋予至高无上的文化地位。从此在中国,若不是熟读史书的饱学之士,未必知道吴汉耿弇等云台二十八将,但论起伏波老将军马援,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气比光武帝还大。

这正是:千载伏波庙犹在,汉朝何处有云台?将粉诸君休感伤,薏苡明珠又何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